江迅(香港)

到新加坡公干,朋友請吃晚餐,聊到書的話題。她說,10月新加坡有三家書局先后畫上句號。她一臉無奈,又顯得惋惜。
讀書人無人不曉的萬里書局,創辦38年,終于走進歷史。書店剩下的和庫存書,約有2噸,如視為廢紙賣給舊紙收購商,每公斤可獲9分錢,這2噸書只得180元新加坡幣。萬里書局決定把書贈給愛書人,將文藝類、政治類、哲學類、旅游類、保健類、工商管理類的書籍,免費贈送給讀者;一批中醫藥書,捐贈中華醫院圖書館;風水類、命理類圖書尚有市場,于是大減價出售。
英文書局金文泰書店也于10月結束營業。這家經營了35年的老牌書店,以提供工具書為主,終于難逃倒閉命運。另一家Computer Book Center也于10月關門,僅保留網購服務,這家書局擁有2萬多種科技與計算機英文書,新加坡計算機迷常在此泡店。
2個月前,美國連鎖書店博德斯也退出新加坡市場。新加坡品牌葉壹堂,在怡豐城的租約2012年到期。有28年歷史的葉壹堂,每年書的銷售量都有單位數增長,只因書店租金高漲,書局的整體利潤銳減。這些年,怡豐城的葉壹堂,每年虧損60萬-80萬元新加坡幣,2012年面對高昂的租金,是否依然續約,令人關注。
書店遭遇時代洪流而被沖得七零八落,租金貴是一個因素,忙于拼搏的城里人不讀書也是因素之一,年輕人網上購書,網上讀書更給傳統實體書店致命一擊。
來新加坡之前,在澳門參加世界華商高峰會,遇到臺灣誠品董事長吳清友。朋友們笑說,吳清友四處播撒“情種”。他盡情培育的誠品書店,跨越海峽,2012年將落戶香港,兩年后又將落戶蘇州。據悉,上海、廣州、南京、杭州、無錫、深圳都在與誠品洽談設店。
吳清友說:“現代人生活這么緊張,最要照顧的應該是他們的心情和心境。誠品的空間不拘一格,讀者到誠品可能是為了轉換一下心情,安頓一下自己的心靈,這就需要一個有知識、有哲學、有藝術、有文化的空間,很多來誠品的人,是來尋找自己的另一個當下,追尋情緒的滿足感。因此,對誠品而言,是經營一個生活、生命、工作交融的場所。書不過是其中一個重要主角,但書不是全部。誠品表面上是書店,其實是匯聚不同的人,在不同情境下喜歡來的一個場所?!?/p>
他說,在以往傳統產業里,尚沒有這種模式。一般人很容易用書店賣書,與圖書產業畫上完全的等號。但誠品把閱讀擴展到書與非書之間,閱讀包涵閱讀大地,閱讀生命的風景。他說:“很多誠品讀者,到誠品不只是為了買書,誠品已是多元服務,多元空間,多元場所,多元的商品中心,書不過是其中之一。誠品發現,人類所有的內部外部活動,很幸運地與書產生鏈接,今天談任何議題都與書的內容有關,不論政治、哲學、經濟、藝術。”
誠品成為獨具一格的品牌,是從文化角度去看事情。吳清友舉例說,買一件家具,其實背后是對設計者的藝術觀、設計觀正好契合你的生活觀,契合你的美學觀。誠品不斷尋求如何讓很難獲得利潤的書業,找出它跟生活、商業、工作,以及跟人類心情,人類所需要的服務,人類所從事的活動,如何整合。這整合出來的,就是所謂誠品的場所。
吳清友說:“我們對誠品有信心,因為全球沒有任何一個品牌走這條路。誠品賠錢15年,卻依然不離不棄,終于找到既可滿足理想和價值,又可運行的商業模式。誠品一開始不是為了賺錢,當時看不出能存在多久,幸運的是在今天時空環境下,包括大陸在內,整個社會都覺得商業之外,文化、精神、心靈,可能是21世紀人類最需要去關注的議題。誠品雖然還沒賺大錢,卻已賺得很多人心。品牌就是要先攻占人心,有了這些人心,將來他們就會成為誠品的終身顧客群,而誠品就有機會跟著它成長,也才有機會贏得如果有的商業利益。誠品則在20多年前就啟動了這一想法,經歷坎坷和動蕩,但愿天佑誠品。”吳清友和誠品的理念,能不能對依然熱衷辦書店的有志者有所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