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震洋



斯坦科維奇杯7連敗,倫敦測試賽5連敗,外界輿論對男籃主帥鄧華德的期待已經轉向絕望。盡管時至今日鄧華德還是一副“泰然自若”的架勢,盡管即將拉開戰幕的男籃亞錦賽或許還可以成為他扭轉時局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然而,無論是鄧華德本人還是籃協都無法回避的事實是,在執教中國隊16個月之后,這位男籃洋帥已經完全陷入了“黔驢技窮”的尷尬境地,下課走人已成必然……
洋帥指揮,黔驢技窮
即將于9月15日開賽的本次亞錦賽,鄧華德押上的不僅是他個人在中國男籃的前程,還有中國男籃的倫敦奧運會資格。
斯坦科維奇杯上的接連慘敗,將鄧華德推到了風口浪尖。領導提前退場、專家質疑、球迷抨擊,似乎所有人都對老鄧的表現極度失望……讓人震驚的是,唯有老鄧自己不以為意,口口聲聲地說自己是有所保留,一切是為了亞錦賽,而且一聽到別人對他的指責,他馬上扮成一副“資深專家”的樣子,反問對方:你懂籃球嗎……
其實,亞錦賽的確有值得期待的理由,作為倫敦奧運會入場券的爭奪戰,無論是籃管中心,還是全體球員,都格外重視,而且對中國隊十分有利的是,去年10月份由于黎巴嫩發生暴亂,原計劃在那里舉行的亞錦賽,突然被亞籃聯取消,轉而讓中國來承辦此項賽事。這對于中國籃管中心來說,可謂是天上掉下了一個“大餡餅”,進軍倫敦奧運會一下增加了五成的希望。
按理說,中國男籃借助東道主之利稱雄亞洲,本來是板上釘釘的事情,可是讓人無法理解的是,在備戰亞錦賽的關鍵時期,“無核”男籃卻成為了無頭蒼蠅,碰誰輸誰。
就在外界一致將矛頭指向他的時候,鄧華德自己裝著胸有成竹的樣子,高調表示:“當中國男籃從傷病中走出來時,一切都會變好的。”沒錯,王治郅、王仕鵬、劉煒、丁錦輝、朱芳雨、孫悅和周鵬,這些主力球員都在和傷病博弈。
有專家指出,鄧華德這種近乎賭博式的應對方式非常折磨人,而且也表現出了他的“無能”。如果一切順利,以上這些球員在亞錦賽時康復的機會很大。不過中國男籃這個夏天已經倒霉到了極點,誰又能確保中國男籃的運勢會在未來的十幾天里得到好轉呢?還有,現在中國男籃不但希望這些傷病員恢復健康,而且還希望他們能夠立即投入戰斗。從康復到恢復最佳狀態,這些都需要時間。目前中國男籃最缺的恰恰就是時間,屆時,亞錦賽將準時準點地拉開戰幕。
此時此刻,鄧華德或許會無比懷念“姚明時代”。然而,就在“鄧家軍”接連慘敗時,已經身為老板的姚明正身著筆挺的西裝出現在瑪吉斯“為地球打氣”公益活動中,對于眼下的國家男籃和鄧華德,除了祝福之外,似乎不便多言。
其實,鄧華德的底牌并不難看穿。在整個夏天的備戰當中,王治郅都表現得非常謹小慎微,這名為中國男籃贏下廣州亞運會金牌的老將,似乎游離在了球隊之外。他的傷病肯定沒有嚴重到這般程度,鄧華德要隱藏實力,王治郅要養精蓄銳,所以后者成了“閑人”。不過當亞錦賽拉開戰幕時,王治郅勢必要成為易建聯之外最可靠的得分點。另外,周鵬和丁錦輝是防守端的大將之才。一旦他們全部回歸,中國男籃在攻守兩端都可能面貌一新。不過,誰會相信一切都會按照鄧華德的愿望進展呢?
在斯杯期間,鄧華德第一次聽到了全場球迷齊聲高喊“下課”聲。在那個時候,作為主帥理應出來承擔輸球的責任,然而他卻一再為失利找借口。鄧華德稱,在熱身賽中不能暴露出自己的全部戰術,不會把自己的戰術拿出來這么早,可是讓業內人士啼笑皆非的是,現在的鄧華德根本就沒有什么新的戰術,從世錦賽到亞運會再到CBA上海隊的第二個賽季,他的戰術都沒有發生過任何變化,細心的朋友可以去翻看錄像,這一點可以很容易得到證實。因此,鄧華德所說的一切只不過是拿出來對付球迷和媒體的表面文章。
有媒體反駁,如果鄧華德真懂中國籃球,他就不會把易建聯當作姚明來用,從身體條件來看,易建聯內線強打沒有任何優勢,無論是在亞洲還是在世界,這一點在過去的比賽中已經得到了證明。阿聯真正的優勢在于和隊友的擋拆配合,如果充分利用好這一點,整個男籃的進攻都會被盤活。但是,在斯杯上,我們看不到這種戰術的運用。看到的只是阿聯不斷被包夾,而鄧華德面對這個問題的時候,他回答的卻是如果大郅在,對方不會來包夾。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鄧華德根本沒想到如何改變進攻,根本沒想到如何利用阿聯的優勢,他想到的只是等著大郅來解圍,可是讓人擔憂的是,已經過了巔峰期的大郅,已經很難再上演廣州亞運會上的神奇。
回頭看鄧華德執教中國男籃一年多時間,他給外界留下的記憶更多的是“口若懸河”、“吹胡子瞪眼”的形象。無論是去年在熱身賽上,與巴西隊拳腳相加,還是今年在CBA賽場上臟話連篇,鄧華德的言行舉止令球迷們甚為反感。許多球迷在網上發表自己不同看法,其中有球迷在博客中這樣寫道:“中國男籃的這幫人,腦子本來就容易發熱,再加上這個有些神經質的美國人執教,那還不等于火上澆油嗎?最終燒成灰燼的,只能是中國籃球。中國男籃如果再這樣和鄧華德一起膨脹下去,將比中國足球死得更難看。”
籃協豪賭,代價慘重
鄧華德從執教中國男籃的那一刻起,就注定要以“威風掃地”的方式收場。這一切皆因當初籃協選帥時的草率和豪賭。
在鄧華德之前,少帥郭士強出任男籃主帥一職時,正處于“三大球教練本土化、年輕化”的大背景之下,當時業內人士都明白,表面上看這是籃協掌門人信蘭成的意思,其實幕后是更高一層領導的力挺。可是,當國家隊在津門潰敗后,當初力挺他的高層領導已經退休,沒有了靠山的郭士強終于明白,國家隊里的“水太深”了,在這種情況下郭只好提出辭職。
正是在那個時候,中國籃協開始全面物色主教練,并先后接觸了蔣興權和宮魯鳴兩位老帥,在遭到拒絕后,籃協又試探性地與王非和李春江兩位少壯派接觸。早已在國家隊有過執教經歷的王非已經無意出山,而率領廣東男籃6次奪取CBA總冠軍的李春江倒是很想在國家隊施展抱負。不過,李春江深知中國籃球幕后的一些情況,因此提出了很多自我保護、自主決策的要求,并且一度向媒體透露了自己想帶國家隊的心愿,甚至向籃協提出了與王非、李秋平、阿的江等人組成豪華教練組等一系列計劃。
后來,籃協確實也對李春江的“執教計劃”進行了評估,但是結果大家一猜便知——在中國體育界任何脫離體制的計劃都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現實的。在這種情況之下,籃協只好再將目標鎖定在兩位外教身上,一位是東莞的戈爾,另一位就是上海的鄧華德。外教和有諸多顧慮的本土教練不同,戈爾和鄧華德都把執教中國男籃看成千載難逢的機會,都表示愿意接手中國男籃。但是東莞方面態度強硬地拒絕了籃協,這樣鄧華德便撿了一個大便宜。
對于鄧華德來說,能夠成為中國男籃的主帥,運氣也占了很大的成分,如果不是當時中國男籃特殊環境造就的機遇,他也不會得到如今的這個身份。而且在那個“后北京奧運”時代,籃協也沒有再次聘請一位世界級名帥來擔任中國男籃主帥的打算,因而,國家隊主教練的位置在當時正好處于一個缺少合適人選的空歇期。就在這個時候,在CBA備受吹捧,剛剛率領上海隊殺入四強的鄧華德進入了籃協的視野。
通過率領上海隊殺入四強,鄧華德的執教能力被媒體充分放大,被認為是CBA聯賽中一位執教水平優秀且頭腦靈活的教練。在當時的情況下,鄧華德背靠著“姚老板”這棵大樹,自身有著NBA的背景,又通過聯賽取得了不錯的人氣,很有成為男籃主帥的潛質。這些種種優點以及媒體的呼吁,讓籃協在選帥的時候忽略了鄧華德本身執教能力和經驗履歷的不足,以及這位個性教練性格上的缺陷。經過短暫接觸后,籃協在沒有其他合適人選的情況下,宣布鄧華德正式成為男籃新主帥。
實際上,鄧華德遠遠沒有媒體吹捧的那么神乎其神,相反在過去的執教中相當平庸。兩年前,一個被媒體冠以“小皇帝恩師”的美國教練出現在了上海隊的訓練場上,這個人便是如今的男籃主帥鮑勃·鄧華德二世。在那個時候,媒體們之所以用“小皇帝恩師”這樣一個頭銜來介紹鄧華德,除了這個稱號足夠吸引眼球外,更重要的是,如果從當球隊主帥這方面來介紹鄧華德,這個美國教練實在沒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最初,記者們并不知道上海新帥到底是誰,只知道是“某名帥的助教的兒子”,這個介紹似乎更貼切:老鄧華德曾經是NCAA傳奇名宿鮑勃·奈特在印第安納大學的助手。
翻開鄧華德來華之前的履歷:西密歇根州大助教、摩海德州立大學助教、英國聯賽、黃蜂隊助教、騎士隊助教、ABA芝加哥士兵隊主教練、巴西地區聯賽教練、阿拉巴馬伯明翰大學助教、烏克蘭次級聯賽教練……這一長串執教履歷實在沒有什么吸引人眼球的地方,事實上,鄧華德也的確在執教方面沒有過什么驚人壯舉,對于NBA名帥鮑勃·維斯都已經被炒過魷魚的CBA來說,這個美國人實在算不上什么有分量的大牌教練。
其實對于任何一名教練來說,接手一支上個賽季排名聯賽倒數第一的球隊都不是什么難事,因為這樣的球隊進步空間幾乎無限大,而退步的可能幾乎是零,更何況你的身后還有一個有能力并且下力氣的老板時,成功簡直就是水到渠成的好事了。也正是在這種情況下,鄧華德僅僅利用一個賽季,就從一位名不見經傳的美國教練變成了CBA聯賽中新來的“名帥”。在姚老板的幫助下,鄧華德有了一個比上個賽季強得多的上海隊陣容,在賽季開始前成功“招安”了試圖“叛變”的隊長劉煒后,鄧華德帶著上海隊一路順風順水,最終以25勝7負的戰績成功殺入季后賽,并取得了季后賽第四名的成績。頓時,鄧華德被媒體“神化”了,籃協則也稀里糊涂地被“迷住”了……
中國男籃,不進則退
鄧華德上任之初,筆者曾一度非常支持,甚至有些佩服這位有些肥胖、有些囂張的美國佬。看,世錦賽成績那么爛,人家居然能面不改色心不跳,泰然處之,真還有大將風度。為此,他甚至曾贏得了業界的好評:這個美國人有激情,關鍵時刻不怕事,有擔當。不過,無法否認的是,對鄧華德個人而言,其做法有點不厚道:作為一個主帥,帶隊打比賽曾經非常不體面地收場,事后連聲道歉也不說,畢竟說不過去。除了臉皮厚外,還能看出什么長處?
后來,筆者在采訪中更進一步了解到,鄧華德之所以在國家隊那么“淡然處之”、“胸有成竹”,其中有一個最為重要的原因,無論中國男籃能否獲得倫敦奧運會的入場券、無論中國隊成績好壞,他都贏得了大大的成功。就算這屆亞錦賽一敗涂地,鄧華德依然可以輕松地拍拍屁股,轉戰到CBA聯賽中,拿著百萬美元的年薪,率領新疆俱樂部開始他那頤指氣使、趾高氣揚的表演……
就在兩年前,當鄧華德頂著“小皇帝恩師”的名頭開啟了他在中國CBA執教生涯的時候,他僅僅是一個普通的美國來華打工者而已,上海隊主帥這個位置,對他來說也僅僅是一份糊口的工作。然而,他本人和其他人都絕不會想到,僅僅一年之后,這個名不見經傳的美國教練會成為中國男籃的主帥,更沒人能想到又過了一年后,戰績平平甚至有些差勁的他居然能夠從新疆俱樂部拿到一份年薪百萬美元并且長達4年的天價合同……這一切看起來都像是神話,就如同當年的施拉普納來中國男足執教時,幾乎在一夜之間就從歐洲的三流教練,搖身一變成為了“風云教頭”。試想,這是何等的成功啊?
現在回頭來看,鄧華德之所以能夠成為年薪百萬美元的暴發戶,籃協將他選為國家隊主帥在其中起了決定作用。如果沒有國家隊主帥這個身份,鄧華德無法在國內得到如此高的關注,以他的身份,僅僅作為俱樂部教練也絕對不會得到這樣夸張的身價。而新疆隊在選擇鄧華德成為主帥的過程中,鄧華德作為男籃主帥,有能力將隊員送進國家隊也是一個重要的考慮因素。
由此可見,對于鄧華德來說,成為中國男籃的主教練并不是他的終點,而是他在執教生涯中“鍍金”的一個重要階段。長期以來,中國男籃是亞洲“老大”,中國男籃橫掃亞洲諸強、稱雄亞洲籃壇的許多場面令球迷引以為豪,以往進軍奧運會不是問題,中國男籃的目標是要向世界強隊進軍。但如今,在鄧華德的率領下,中國隊在歐洲熱身賽上一敗涂地,被打得潰不成軍,實在是令人憋氣。這樣的球隊現在居然變成了一支重壓下的“出線球隊”,還要為9月15日開賽的亞錦賽苦苦而戰,爭奪明年倫敦奧運會的出線權。可以設想,即便是中國男籃殺入了倫敦,還能指望這支球隊在奧運會上有什么神奇的表現嗎?如果鄧華德中途被籃協炒了魷魚,那么他仍可以“曾任中國男籃主帥”的履歷沾沾自喜。了解了其中緣由,你就會明白,為何自鄧華德上任以來,總是喜歡不斷地用夸張的表情、神經質的舉止、嘩眾取寵的言論,不斷地炒作自己,并且贏得了新疆隊的青睞。
然而,表演終究是要露出“馬腳”的,比賽是要靠能力說話的。在鄧華德搖身一變成為CBA教練的“暴發戶”時,他面臨的輿論環境卻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從上海主帥到男籃主帥,再到離開上海接過新疆主帥的帥印,鄧華德的錢是越賺越多,但是作為一名外教,外界對他的了解也越來越多,他受到的質疑也越來越大。在斯坦科維奇杯上,中國男籃史無前例地連負7場,特別是在輸球之后,鄧華德始終沒有表現出一個負責任的態度。對于失敗,他一邊為自己找出了諸如“傷病過多”、“保存實力”等借口,另一方面更是直接指責媒體“不懂球”,“某些地方的媒體專門攻擊劉煒”,“媒體帶有政治因素攻擊我”,甚至威脅媒體“等到奧運會你們采訪我的時候看會發生什么”。
至此,這也意味著鄧華德跟中國籃球的“蜜月期”已經結束,在他宣布離開上海之后,上海媒體就已經視他的行為為背叛。在斯杯連敗后,對他的質疑和不滿已經擴散到了全國媒體和球迷。
有專家尖銳指出,其實鄧華德行與不行,并不是有多難判斷的問題。從鄧華德目前表現出的個人能力來看,無論哪方面他都不足以幫助一支世界排名前10左右的球隊完成奧運夢想,選他作為中國男籃的主帥本身就是一個欠考慮的決定。事實上,對于那些擁有決定權的決策者來說,中國籃球不需要他們去親自帶隊出征,更不需要他們自己上場比賽,他們的職責便是為中國男籃任命正確的教練,帶領中國籃球走向正確的道路。如今,出現了鄧華德這樣的“敗筆”,籃管中心究竟誰能挺身而出真正承擔起責任?
由選帥失敗,我們還可以更深一步挖掘出中國男籃在長期輝煌的背后正在開始走向大滑坡的根本內因:過去20年,中國籃球的基礎漸漸薄弱、土質逐漸疏松,正是因為原有舉國體制在大球項目上的弱化,同時新的職業化體制又遲遲建立不起來。受奧運金牌戰略影響,各地方體委和軍區對人員多、投入大、產出小的大球項目紛紛削藩,使中國籃球如同被釜底抽薪,根系完全外露,失去給養。因為缺少規范和職業意識,新建立的俱樂部又往往滿足于短期成績、廣告效應和政府公關,沒有打造“百年球隊”的認知和愿望。這就是現在中國籃球體制青黃不接的銜接段,大批苗子處在“娘不管了,后娘又不好好管”的窘迫之中。如今,又攤上了一個不負責、一直在啃老本的洋教頭,中國男籃自然是不進則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