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鳳英

一開始我并不知道黃美之。只知道我在美國加州家附近,住著一位妙人,80歲了,散文寫得極好。
朋友給我們介紹認識。眼前明明80歲的漂亮人,卻沒法用“老人”形容她。她耳聰目明,愛吃愛玩,一條褲腳上繡了蝴蝶花樣的牛仔褲,體態嬌小,大紅短夾克,杏子紅碎花襯衫,一臉粲然笑開花的娃娃臉。我們一起說些女人的瘋言瘋語,一人一塊大蛋糕,說笑話,談花草小貓,非常開心。
讀了《烽火儷人》,了解到了真正的歷史中的黃美之。南京金陵女大歷史系肄業,19歲到臺灣升學。學校開學前,經人介紹她成為了孫立人將軍的英文秘書,不到一年時間,即因孫立人政治困境牽連, 以“泄露軍機”罪名,被判刑幽禁十年。1960年獲釋放,時年30歲。在臺灣結識美國籍外交官夫婿,婚后隨丈夫出使多個國家……最后定居美國,并開始發表創作。2001年臺灣當局發給她冤獄補償金,她用來開辦德維文學會,推展海外華文文學運動。
再見到黃美之的時候,心里觸動,幾乎不知道怎么跟她說話。該不該跟她談點嚴肅的?比如她那國民黨十年冤獄之類的話題?但她還是穿她的牛仔褲,高高興興地說瘋話,吃蛋糕、喝咖啡,臉上笑開了花。有些話就蜻蜓點水一樣,穿堂而去了。
《烽火儷人》是一本讓人癡癡發笑,卻又不時心頭隱隱作疼的書。作者以自傳體小說體裁,記述她在1949年間和國民黨名將孫立人之間的一段“醉了,愛情一點就燃”的短短愛情。時代風云詭譎,英雄美人難抵癡情。當年的一代酷哥孫立人,當年的漂亮美眉黃美之,一代風華,都讓時間沖洗成了流水一樣清澈如玉的文字。
對普通讀者來說,本書的最大賣點當然是“孫立人”,“婚外情”,“政治冤獄”這幾個字。因為這個故事有1949年前后牽動人心的歷史背景,故事里人物又呼之欲出,少不得要引來一些口水激蕩。凡是聽過“孫立人將軍”名字的人,應該都會對這個故事好奇,甚至八卦一下。這本書自出版以來,果然在臺灣出版界引起一陣騷動。讀者回響紛紛,感嘆同情,閑言碎語都是有的。
作者在自序中說:“對于1949年5月我來臺灣至1950年3月我坐牢之前的那一段時光,不管寫小說寫散文,我都適可而止地少有提及,似乎是一種很好的修持。”作者以八十高齡回看年少蒙塵,以她獨有的呢喃玩耍、散漫天真的文字,寫出一份對人生舉重若輕、寬留余地的坦然。
她寫道:“當我合起我這書稿要寄去智庫文化時,我覺得每一頁都有人的靈魂在內,我相信我可以用我這本書作為我的一片心香。為他們點燃如祈禱。”筆下沒有苦大仇深,沒有怨恨不平,只是明眼人體會得到的力度和聰明,80歲人的漂亮、開心、沉靜和優雅。當然,我也能感受到她回望年少垂首低眉時的平和與微微的淚光。
書里收集了6篇中短篇小說。《烽火儷人》以小說體裁,描述一位國民黨名將在1949年時局動蕩時代中,與女大學生的一段難忘的激情。《流轉》描寫1949年,一群無憂的大學生在戰火延燒的時局里的懵懂流轉,離合悲喜。他們之中,三分之二的學生后來輾轉遷移到了臺灣,成為1949后滯留臺灣的第一代大陸移民。《糖水與同情》及《心中的仙人掌》是作者在冤獄經驗中,親耳聽聞到的兩位資深情報員故事。《回家》是寫1930年代,作者兒時與家人躲避紅軍長征,經過鄉下的事情。《月白刀傳奇》描寫20世紀中國動蕩不安,民間普通老百姓韌性的生活態度。
全書中,我尤其欣賞《回家》和《流轉》兩篇。《回家》從小女孩的目光里,寫紅軍長征經過鄉間,鄉間人不知今世何世。文字清麗,步步綿密,把老百姓只求安定自保的經驗,寫得絲絲入扣,是一篇非常好的散文。《流轉》一篇,漫漫扉頁盡是亂世離亂,朝不保夕,而書里的青春兒女,卻仍舊笑語宴宴,美如春花。是流離頹廢,還是懵懂浮沉?是醉生夢死,還是流離人間的另一種力度和安穩?
黃美之以流水般舒展的目光,漫漫潑灑出一幕幕“亂世”場景,以及無法入“景”的恣意和自處,隨遇和接受。亂世風口的英雄和美人如何自處全身?《烽火儷人》淺吟低唱,漫漫道出她舉重若輕,清風呢喃的時代側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