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翠芳
山西省永濟市疾病控制中心,山西永濟 044500
消毒滅菌工作是預防病原體從患者或帶菌者或醫療器械等傳染給他人的重要措施,加強消毒滅菌質量管理是控制醫療機構感染發生的重要環節。為了解我市城鄉各醫療機構消毒質量的情況和存在的問題,以便為今后加強消毒工作的監督管理提供科學依據,從2008年連續三年對各級醫療機構消毒質量進行抽樣檢測,現將結果分析如下:
市級醫院8家、鄉鎮衛生院13家、村衛生室21家、個體診所42家。
1.2.1 紫外線燈的監測 使用經過標定的紫外線測強儀,在30 W直管紫外燈1 m,測定在電壓220 V時輻射的253.7 nm紫外線強度。
1.2.2 使用中消毒劑的監測 以無菌操作取1 ml加入9 ml相應中和劑的試管中混勻,進行活菌計數。
1.2.3 室內空氣的監測 用平板暴露法。在消毒后,開始診療時,對手術室、產房、注射室、供應室、換藥室、婦檢室空氣用直徑9 cm的普通營養瓊脂在采樣點暴露5 min,離地面0.8~1.5 m高度采樣,將采樣后的平板置于37℃培養箱中培養48 h,計算菌落總數。
1.2.4 醫護人員手的監測 對醫護人員手用浸有無菌生理鹽水棉拭子涂抹采樣。采樣時,5指并攏,于手指曲面從指根到指端往返涂抹2次,取經中和劑中和后的消毒液接種平板,培養后計數菌落數。
1.2.5 壓力蒸汽滅菌器的監測 壓力蒸汽滅菌器用嗜熱脂肪桿菌芽胞菌片監測滅菌效果。
以上所有采集好的樣品于4 h內帶回實驗室進行培養和檢測。
菌落總數、致病菌(包括溶血性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沙門菌)
按《消毒技術規范》(2002年版)和GB15982-1995《醫院消毒衛生標準》規定的標準進行判定[1]。
醫院934份、鄉鎮衛生院1 421份、村衛生室1 278份、個體診所1 236份,共計4 869份。2008~2010年檢測結果見表1。

表1 2008~2010年永濟市各級醫療機構消毒質量合格率(%)
近幾年我市監督部門加大了對各級醫療機構的監督監測力度,由表1可以看出城鄉各級醫療機構消毒效果呈逐年提高的趨勢,這與監督力度和監督頻率有一定的關系[2]。市級醫院合格率最高,依次為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最差為個體診所。個體診所的消毒質量是一個薄弱環節,是今后消毒監測工作的重點。
監測項目有五項:紫外線燈、使用中消毒劑、室內空氣、醫護人員手、壓力蒸汽滅菌器。2008~2010年的監測結果見表2。

表2 2008~2010年永濟市各級醫療機構各監測項目的合格率(%)
由表2可以看出各項監測項目的合格率也逐年提高,各項監測項目中壓力蒸汽滅菌器滅菌效果均達到消毒技術規范的要求。紫外線燈、使用中消毒劑合格率達90%以上;室內空氣、醫護人員手合格率較低,與相關報道相符[3]。
3.1.1 城鄉各級醫療機構消毒效果、各項監測項目合格率呈逐年提高趨勢的原因:①衛生行政部門對消毒管理工作比較重視,加強了監督力度和監測頻率,能及時發現問題,及時給予糾正。②近幾年政府加大對衛生資源的投入,尤其對基層醫院基礎設施的投入,改善了醫療環境,提高了消毒質量。③重視對醫護人員消毒知識的學習和操作技能的培訓。
3.1.2 此次監測結果顯示,各級醫療機構消毒監測合格率與醫療機構級別成正比,這與國內有關報道[4-5]一致,主要原因可能與他們的所有制、基本條件、規范管理以及追求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程度有關。醫院中絕大部分是國有事業單位,地方財政給予補助,基本條件都比較好,領導對消毒管理工作比較重視,消毒管理相對規范,醫護人員消毒無菌觀念比較強,雖然也追求經濟利益,但更顧及社會利益。而個體診所的基本條件差、他們自主經營、自負盈虧、更加注重經濟效益,而忽視消毒的重要性,缺乏對消毒工作法制化管理的認識,對消毒衛生知識的欠缺,片面追求暫時利益,導致消毒質量較差[6]。
3.1.3 室內空氣合格率低的原因:市級醫院室內空氣合格率低的主要原因:①有些紫外線燈管安裝數量不足、使用率低。②有些紫外線燈管老化,長時間使用不及時進行更換,造成強度降低,燈管未及時清潔,影響照射強度。③有些紫外線照度不夠或照射時間不足。村衛生室、個體診所室內空氣合格率低的主要原因與他們消毒意識淡薄,消毒知識缺乏,從業人員素質不高,責任心不強有關。也有經濟利益驅動,不愿配置消毒設施及用品有關。個別村衛生室、個體診所的門窗密閉不嚴,使室內空氣質量較難保持長時間合格。
3.1.4 醫務人員手合格率低的原因:①市級醫院、鄉鎮衛生院合格率低的主要原因是醫務人員工作中洗手時不夠認真或對手指的清洗方法掌握不好、浸泡消毒液的種類選擇不當引起。②村衛生室、個體診所合格率低的主要原因是醫務人員沒有養成良好的衛生洗手習慣,特別在診療過程中,基本不能按照標準規范洗手,個人工作衣帽未及時清洗,個別衛生室及個體診所甚至用盆水洗手,浸泡手的消毒液未及時更換。
3.2.1 政府加大對衛生資源的投入,改善消毒環境,增加消毒設備或醫療器械,尤其是鄉鎮衛生院的消毒設施。衛生行政部門應進一步加強消毒管理工作,完善相關組織和制度,加大對《消毒管理辦法》的宣傳力度,加大消毒管理工作的監督監測力度,增加監督監測頻率,對發現的問題及時提出整改意見。
3.2.2 應重點加強村衛生室、個體診所的醫務人員的消毒專用知識和操作技能培訓,對其開展消毒工作進行經常性技術指導,規范操作規程。這樣才能提高消毒質量,確保消毒效果。3.3.3監督部門應在全面綜合性監測的基礎上開展目標性監測,突出重點和難點問題的解決。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消毒與滅菌評價方法及標準.GB15981-1995.
[2]黃中.1999-2002年治北區醫院消毒監測結果分析[J].中國公共衛生管理,2005,12(4):327.
[3]徐靜,牛曉紅.鄭州某醫院消毒監測結果分析[J].中國衛生檢驗雜志,2008,18(10):2091-2092.
[4]王建新,徐延斌,湯勇.濟寧市三級醫療機構消毒現狀調查[J].現代預防醫學,2002,29(5):682.
[5]熊建偉,劉偉明.桂林市醫療機構消毒工作質量監測[J].中國消毒學雜志,2002,29(1):60.
[6]周新民.醫療機構消毒質量監測分析[J].現代預防醫學,2004,31(2):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