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西部地區大開發十年來經濟金融結構變遷研究

2011-06-02 08:38:54課題組
當代經濟科學 2011年2期

摘要:截至2009年,我國實施西部大開發已經整整十年。十年來,西部地區經濟實力顯著提升,經濟結構不斷趨于優化,金融業發揮了關鍵作用。但是,與東部地區相比,西部現實的差距依然很大。通過比較西部與東部、全國的主要經濟金融指標,本文發現:西部開發十年來,西部大多數省份與東部的相對差距有所縮小,但絕對差距依然很大,有幾個省份與全國的相對差距甚至在拉大,西部大開發任務依然艱巨。未來10年,是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承前啟后的關鍵時期,金融業在西部大開發向縱深推進中要有更大作為。

關鍵詞:西部大開發;區域差距;金融支持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2848-2011(02)-0081-10

一、西部大開發十年來西部地區經濟實力顯著提升,經濟結構不斷優化,金融業發揮了關鍵作用

(一)西部地區經濟增長提速,各省步入快速發展時期

2009年,西部地區國內生產總值達66867.9億元,為1999年的4.27倍、1978年的102倍。2000-2009年,西部地區經濟增長速度明顯加快,年均增長11.9%,且每年增速均高于全國水平。特別是2007-2009年西部GDP增速連續三年高于東部,為全國經濟抵御金融危機起到了很好的緩沖和支持作用。

2009年,西北和陜西省GDP分別為1999年的4.33倍和5.14倍。尤其是2002年后西北地區和陜西經濟始終保持兩位數增長,陜西GDP增速均高于西北和全國平均水平(見圖1)。

西部大開發十年來,西部地區GDP占全國比重由1999年的17.74%上升到2009年的18.46%,西北GDP占西部地區比重由1999年的26.94%提高到2009年的27.31%。2009年陜西占西北地區比重達到44.84%(見圖2)。

(二)西部地區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工業化程度明顯提高

2009年,西部地區三次產業比重為13.75:47.65:38.60,與1999年相比,第一產業比重下降9.4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比重上升9.23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比重上升0.17個百分點。2009年西北地區三次產業比重為12.49:49.47:38.04,第二產業占比高于西部地區;與1999年相比,第一產業比重下降6.60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比重上升8.91個百分點。2009年陜西省三次產業比重為9.65:52.67:37.68,與1999年相比,第一產業比重下降6.34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比重上升9.9個百分點。

從圖3可以看出,2002年以來西部、西北和陜西工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快速上升。2009年,該比重西部為39.92%、西北為40.31%、陜西為43.72%,分別比1999年提高了8.57、8.43、9.25個百分點,并且陜西該比重始終高于西北,西北高于西部。

(三)固定資產投資力度加大,西部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2009年,西部、西北和陜西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分別達到49662.3億元、13197.1億元、6249億元,分別是1999年的9.16倍、7.69倍和10.63倍。從圖4中可以看出,1999年以來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西部占全國比重、陜西占西北比重較1978-1998年間明顯加快,特別是陜西占西北比重始終保持在33%以上,2009年更是達到47.35%。

從建國以來到1999年,西部地區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累計為3.6萬億元;西部大開發以來的十年間,西部地區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累計近20萬億元,相當于前50年的5.5倍。青藏鐵路、西氣東輸、西電東送這些標志性工程相繼建成。鐵路、公路通車里程分別是10年前的1.5倍和2.8倍,電力的裝機是10年前的5倍。

(四)城鄉居民收入大幅增長,西部地區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

2009年,西部地區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為14011元,加權平均增長率為9.1%;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為3881元,加權平均增長率為8.8%,增速均高于全國和東部水平;城鎮和農村居民收入分別是1999年的2.7倍和2.3倍。1999年,西部地區有5700萬貧困人口,2009年下降到2370萬,減少近60%。2009年陜西省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為14128.8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為3437.6元,分別是1999年的3.03倍和2.36倍,居民收入水平的大幅增長提升了居民生活質量。

2009年,西部、西北和陜西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分別為23038.7億元、5700億元、2699.7億元,分別是1999年的4.22倍、4.09倍、4.85倍。從圖5可以看出,1999年以來,西部、西北和陜西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增速總體呈上升趨勢;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2009年增速低于2008年,但西部地和陜西省增速仍高于全國水平;特別陜西省每年增速均高于全國水平。

(五)西部地區對外貿易發展迅速,對外開放進程不斷加快

由于受地域因素等自然條件的限制,西部地區對外貿易基數很小,但1999年以來增長較快。2009年末,西部地區進出口總額為915億美元,年均增長20.9%;外貿依存度為9.34%。

從占全國比重看,西部地區進出口總額占全國比重由1999年的3.80%上升到2009年的4.15%,特別是2006年以來,西部、西北進出口總額占全國比重連續上升(2009年受金融危機影響,除外,見圖6)。

西部地區實際使用外資由1998年的23.51億美元上升到2008年的66.19億美元,增長了181.54%,占全國比重由1998年的5.2%上升到2008年的7.2%。2008年底,西部地區累計設立外資企業39990家,實際使用外資金額累計達到403.57億美元。

(六)西部地區城鎮化水平進一步提高,與全國差距逐步縮小

西部大開發以來,西部地區城鎮化步伐有所加快,逐漸實現了由城鄉分割向城鄉協調共同發展的轉變。2008年,西部地區城鎮化率為38.32%,西北地區為38.99%,陜西為42.1l%。從表1可以看出,2006年以來西部、西北和陜西城鎮化率與全國和東部地區的差距逐漸縮小,城鎮化進程陜西快于西北平均水平,西北快于西部平均水平。其中,2006-2008年陜西城鎮化率始終高于中部地區,在西部十二省中居第四位。

(七)2006年以來中西部省份多個主要經濟金融指標好于東部省份,我國區域經濟發展在本輪經濟周期調整中呈現梯度轉移特征

隨著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區域發展逐步呈現梯度轉移的態勢。尤其是近年來,在我國經濟結構加快調整的背景下,東部沿海地區的產業轉移正呈現加速之勢,從傳統的加工制造業到汽車、裝備制造等重型工業,再到電子信息、服務貿易等,都

出現了向西部轉移、延伸的熱潮。10年來,商務部累計向西部地區撥付外貿發展基金113.5億元,與西部省、區、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8個對外經濟技術展覽會,有力地促進了西部地區對外合作和交流,引導西部地區承接加工貿易梯度轉移。先后認定了兩批共31個中西部地區為加工貿易梯度轉移重點承接地,會同國家開發銀行出臺了300億元優惠貸款政策,支持加工貿易梯度轉移重點承接地,并在西部認定了10個科技興貿創新基地。

1.西部GDP增速快于東部地區。從圖7可以看出,2007年以來我國中、西部和東北地區GDP增速均高于東部地區。2007年,東、中、西部及東北地區GDP增速分別為14.2%、14.2%、14.5%、14.1%;2008年,中、西部及東北地區GDP增速分別為12.2%、12.5%、13.4%,較東部地區分別高出1.1個、1.4個、2.3個百分點;2009年,中、西部及東北地區GDP增速分別為11.7%、13.5%、12.6%,較東部地區分別高出0.9個、2.8個、1.8個百分點,特別是四大區域中惟西部地區增速較上年提高。從這三年可以看出,中、西部和東北地區GDP增速逐漸快于東部,特別是西部地區GDP增速快于東部地區的趨勢逐步擴大。

GDP增速排名前十位的省份中,西部省份個數越來越多。2007年,GDP增速前十位中,中西部省、市、自治區占3個,其中西部占2個。2008年GDP增速前十位中,中西部省、市、自治區占7個,其中西部占5個。2009年GDP增速前十位中,中西部省、市、自治區占8個,其中西部占5個。

2.西部工業增加值增速快于東部地區。2009年,中、西部地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分別增長7.72%、11.45%,較東部地區分別高4.16、7.89個百分點。從圖8可以看出,2004年以來中西部地區工業增加值增速均高于東部地區,2006年以來西部地區增速更是高于東、中部及東北地區。

3.西部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快于東部地區。2009年,中、西部及東北地區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分別為35.84%、38.15%、26.82%,分別較東部地區高12,79、15,10、3,77個百分點。從圖9可以看出,2004年以來中、西部和東北地區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均高于東部,并且中西部增速快于東部的趨勢逐步擴大。

4.西部貸款增長快于東部地區。2009年,中、西部及東北地區人民幣各項貸款增速分別為33.8%、37.6%、30.9%,分別較東部地區高3.5、7.3、0.6個百分點。從圖10可以看出,2007年以來西部地區人民幣各項貸款增速高于東部地區。

(八)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業在支持西部大開發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1.人民銀行綜合運用貨幣政策工具和信貸指導政策,加大對西部的資金支持。一是增加西部的再貸款限額,在全國再貸款總限額逐漸調減的情況下,西部再貸款限額占全國的比重由2004年的22.63%提升至2009年6月末的27.27%。二是結合西部區域特點和產業優勢,制定推動經濟發展的信貸政策,通過“窗口指導”督促和引導金融機構加大信貸投放力度,提高金融服務水平,推動西部經濟實現平穩較快增長。三是對西部民族地區實行優惠貨幣信貸政策,支持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

2.金融機構信貸投放力度持續增加,信貸結構不斷優化,資產質量不斷提高。西部大開發十年來,西部地區各項貸款保持平穩增長勢頭,年增長速度均超過中部、東北地區。2009年西部本外幣各項貸款增速高達37.8%,高于東部和中部地區;本外幣貸款余額從2000年末的1.7萬億元增長到2009年末的7.2萬億元,增長了3.2倍。西部地區信貸結構不斷優化,對基礎設施建設和裝備制造業等優勢產業的信貸投放大幅增加,支持了西氣東輸等一批西部大開發標志性項目的建設。涉農貸款大幅增長,2009年末西部涉農貸款余額為15039億元,同比增長28.5%,高于各項貸款平均增速。對民族貿易和民族特需產品生產資金支持力度不斷加大。金融機構資產質量明顯改善,西部金融機構平均不良貸款率由2004年末的16.49%下降到2009年6月末的4.42%。

3.農村金融服務體系日趨完善,拓展了西部地區金融服務“三農”的廣度和深度。在央行資金支持下,西部農村信用社改革取得重要的階段性成果。村鎮銀行、農村資金互助社和小額貸款公司等新型農村金融組織彌補了西部農村金融服務的不足,提高了農村金融服務覆蓋率。截至2010年6月末,西部十二省共成立小額貸款公司655家,占全國的1/3強;貸款余額為323.9億元,占全國的25.94%。

4.現代化支付系統、信用體系建設步伐加快,金融基礎設施不斷完善。西部大開發十年來,西部先后建成了包括大額實時支付、銀行業金融機構系統內支付、同城票據清算、小額批量支付、銀行卡跨行支付和支票影像等六大支付系統,極大地改善了西部的支付結算環境,資金流通速度和匯劃清算速度全面提速。人民銀行建立和完善了全國統一的企業和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改善金融生態環境,維護金融穩定。企業和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連通了西部地區幾乎所有的金融機構和部分小額信貸機構,為西部118萬多家企業和1.4億多自然人建立了信用檔案。

二、我國東、西部地區現實的差距

依然很大,西部大開發任務依然艱巨

(一)從GDP占全國比重來看,自2004年,西部大開發的效果開始顯現,東、西部差距開始縮小,但絕對差距不容忽視,尤其是甘肅、新疆、云南三省GDP占全國比重一直呈下降趨勢

從GDP來看,1978年至西部大開發的前幾年,西部地區GDP占全國GDP比重呈下降趨勢,東、西部相對差距不斷拉大;2004年,實施西部大開發的效果開始顯現,西部地區GDP占全國GDP比重開始上升,西部與全國、與東部相對差距開始縮小。但是,東、西部絕對差距仍不容忽視,尤其是西部大開發以來甘肅、新疆、云南三省GDP占全國GDP比重一直呈下降趨勢,與全國的相對差距不斷拉大。

1.從“西部GDP占全國比重”來看。1978-1999年,西部GDP占全國的比重總體呈下降趨勢,1999年西部GDP占全國的比重為17.74%,較1978年的19.2%下降1.46個百分點。1999年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后,這一比重的下降趨勢趨緩,尤其是2007-2009年逐年上升,2009年西部GDP占全國比重較1999年上升了0.72個百分點。1978-1999年,東、西部差距逐步拉大,1999年西部GDP相當于東部GDP的33.54%,較1978年下降了9.67個百分點;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以來,這一比重的下降趨勢有所緩和。尤其是2007年美國次貸危機爆發,東部地區經濟受到嚴重影響,而西部受國

際金融危機影響相對較弱,加上梯度轉移效果顯著,西部經濟發展普遍好于東部地區,東、西部差距得到進一步緩解。

值得關注的是,西部大開發以來,個別省(云南、甘肅、新疆)GDP占全國的比重一直呈下降趨勢,2009年云南、甘肅、新疆GDP占全國的比重較1999年分別下降了0.31、0.08、0.04個百分點,其中云南、甘肅基本呈單邊下降態勢,新疆1999-2005年呈上升態勢,而2005年以來基本呈下降態勢(見圖11)。支持西部大開發的政策力度有待進一步加強。

以上全國GDP用的是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案魇DP加總出來的全國GDP”大于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全國GDP。如果采用“各省GDP加總出來的全國GDP”口徑,則更多西部省份GDP占“各省GDP加總出來的全國GDP”比重在下降,增加了廣西和四川。具體包括:廣西壯族自治區、四川、云南、甘肅和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五個省份。

2.從人均GDP來看。隨著西部大開發政策實施效果的不斷顯現,2004年起,西部地區人均GDP與全國和東部的相對差距逐步縮小。但絕對差距仍不容忽視,尤其需要注意,新疆、甘肅、云南三省人均GDP占全國的比重2009年比1999年是下降的,與全國的相對差距在逐年拉大。

(二)西部經濟增長過度依賴投資拉動;其中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中的國有投資占比,西部幾乎比東部地區高一倍

1.西部地區“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GDP"平均水平高于全國和東部。從圖12來看,西部大開發以來,西部地區“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GDP”水平高于全國和東部地區。2009年,西部“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GDP”為74.27%,分別高于全國、東部8.24、25.13個百分點;其中陜西為76.33%,高于東部27.2個百分點,高于廣東60個百分點,高于浙江29.3個百分點。

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中的國有投資占比,西部幾乎比東部地區高一倍。從全國范圍來看,國有固定資產投資占比逐年下降。但分地區來看,2007年國有經濟固定資產投資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西部地區為38%,東部地區為21%,西北高達44%,陜西更是高達46%。甘肅、西藏自1982年以來,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中超過半數都是國有固定資產投資。

(三)西部地區產業結構不合理;在第二產業內部,工業化程度不高,工業結構不合理,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高;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高

2009年,西部第一產業比重為13.76%,分別高于全國、東部、中部3.16、7.17、0.06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比重為47.65%,低于東部和中部1.89、2.79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比重為38.6%,分別低于全國、東部水平4.0和5.25個百分點,但高于中部地區2.73個百分點。

2009年,西部工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為39.92%。低于東部、中部4.42、3.59個百分點。工業結構不合理,西部幾個省重工業過重,輕工業過輕。陜西重輕工業比重1978年為55.4:44.6,1990年為57.5:42.5,2006年為78.1:21.9,2009年為85.1:14.9。西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平均為61.7%,高出全國水平2.5個百分點。

2009年末,全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為1.58%,西部地區有7個省區不良貸款率高于全國。其中,四川不良率為3.13%、貴州為1.93%、西藏為3.07%、陜西為2.23%、甘肅為2.39%、青海2.76%、新疆為2.52%,均高于全國水平。不良貸款率高意味著風險高,影響了商業銀行對西部的信貸投放。

(四)西部地區城鄉居民收入水平與全國、東部的相對差距逐步縮小,但絕對差距還是很大

西部大開發以來,西部地區城鄉居民收入水平與全國、東部的相對差距逐步縮小,但絕對差距還是很大,尤其是四川、云南、甘肅、青海、新疆5省職工平均工資與全國的相對差距在拉大!貴州、重慶、廣西三省城鄉收入差距比全國平均水平嚴重,農村人均純收入不及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4,疊加上西部城鎮化率與東部18個百分點的差別,西部地區的農民增收問題需要高度重視。

1.西部城鄉居民收人與全國、東、中部的絕對差距逐年擴大。2006-2008年,西部城鎮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與全國差距分別為2043.04元、2441.12元、2773.87元;西部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與全國差距分別為977.85元、1107.10元、1236.54元。

2.西部職工平均工資除過青海、寧夏、西藏,其余各省在全國水平之下,不及京、滬職工平均工資的1/2。2008年,陜西職工平均工資均僅為北京和上海職工平均工資的46%,四川為北京、上海的45%和44%,貴州為北京和上海的44%和43%。

值得關注的是,西部大開發以來,四川、云南、甘肅、青海及新疆職工平均工資不僅低于全國水平,與全國的相對差距(各省職工平均工資/全國職工平均工資)還有所擴大。

3.西部省份城鄉收入差距大于東部省份。1999年以來,全國及西部十二省區“農村人均純收入與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值”都在逐步下降,城鄉差距在拉大,但西部地區更嚴重。西部省份城鄉差距大于江蘇、浙江,貴州、重慶、廣西三省城鄉差距比全國平均水平嚴重,農村人均純收入不及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4。

2008年,東部城鎮化率為56%,西部為38%。分省看,廣東為63%,浙江為58%,江蘇為54%,西藏為23%,貴州為29%,甘肅為32%,云南為33%。西部城鄉差距大,疊加上東西部城鎮化率的差別,也就是西部農村低收入群體的相對比重大,西部地區的“三農”問題需要高度重視。

(五)西部大部分省份居民消費水平與全國和東部的絕對差距依然很大

西部大開發以來,西部大部分省份居民消費水平與全國和東部的相對差距逐步縮??;但絕對差距依然很大,很多西部省份不及浙江、廣東的1/2,貴州、西藏不及浙江、廣東的1/3,特別是西藏、貴州、云南、甘肅、新疆與全國相對差距還在持續擴大;西部很多省份恩格爾系數高于全國平均水平,顯示出消費層次低于全國。

1.居民消費水平的比較。1985-2008年,西部“各省居民消費水平/全國居民消費水平”普遍低于東部地區。以陜西為例,2008年“陜西居民消費水平/全國居民消費水平”為0.75,遠落后于東部地區浙江、廣東的1.66、1.72,不到其1/2。更需引起注意的是,西藏、貴州、云南、甘肅、新疆與全國的相對差距還在持續擴大。陜西與廣東相比,居民消費水平相對差距在拉大。結合前面幾個指標的分析,西部大開發下一步必須密切關注新疆、甘肅、云南、西藏等省份。

2.消費層次(恩格爾系數)的比較。從城鎮看,1990-2009年,全國及大部分省份城鎮家庭恩格爾

系數下降趨勢明顯。但是,西部的廣西、重慶、四川、貴州、云南、西藏、甘肅和青海8省份高于全國平均水平,顯示食品支出在家庭總支出中所占比重高于全國,消費層次低于全國。從農村看,西部除過內蒙和陜西,其余10省份農村家庭恩格爾系數均處于全國平均水平之上,食品支出在家庭總支出中所占比重高于全國,顯示出消費層次不高。

(六)西部經濟體系中的“貨幣存量指數”明顯低于東部地區;西部金融市場發展落后

1.西部經濟體系中的“貨幣存量指數”低于東部地區。從貨幣供應量與GDP的關系看,2009年反映我國貨幣化程度的“M2GDP”比值為1.78。各省沒有貨幣供應量指標,本文借鑒貨幣供應量的定義及貨幣化的計算公式,用各省“各項本外幣存款余額/GDP”粗略估計各省“貨幣存量指數”的多寡(類似貨幣化的度量),2009年全國這一指標為1.74(注意與“M2/GDP”的1.78,僅僅差在小數點后的第二位),東部為1.83,西部為1.54,可以這樣簡單理解,每100元GDP,在東部有183元的貨幣支撐,在西部有154元的貨幣支撐,西部“貨幣存量指數”明顯低于全國,具體見表2。從貸款看也有類似結果。

2.西部地區融資總額(貸款、債券和股票)占全國比重均遠低于東部地區,增速也落后于東部和中部地區。從表3可以看出,2009年非金融部門融資額中,西部地區新增貸款占全國比重為19.2%,東部地區新增貸款占全國比重為59.5%;西部債券融資占全國比重為7.4%,東部為78.9%;西部股票融資占全國比重為3.1%,東部為82.5%。2009年,西部非金融機構部門融資結構中,新增貸款融資增速為104%,分別低于東、中部27.7、13.8個百分點;債券融資增速為82.7%,分別低于東、中部地區2.8、38.9個百分點;股票融資增速為26.1%,分別低于東、中部地區18.3、9.7個百分點。

3.保險市場不發達,中、西部地區的保險密度和保險深度比東部地區小,保險的社會保障功能相對較弱。2009年末,我國保險法人公司達138家,其中,83%的保險法人總部集中在東部,只有7%的保險公司總部設在西部;西部保險收入占全國的比重為18.1%,低于東部36.4個百分點;保險密度區域差異明顯,總體呈由東部和東北地區向中、西部地區遞減態勢,西部地區保險密度總體水平偏低。

三、西部大開發向縱深推進,金融業要有更大作為

(一)運用差別化的金融政策,加大對西部經濟社會發展的金融支持力度

在堅持以總量調控為主的統一貨幣政策的前提下,積極探索對西部地區實施差別化的貨幣政策工具和優惠信貸政策。探索對西部地區資本充足、內控嚴密、管理科學的地方存款類金融機構實施差別的存款準備金率制度。繼續增加對西部地區的再貸款限額,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西部地區的信貸支持。考慮到西部縣域金融機構存貸比較低的情況,建議在西部地區首先試行縣域非法人銀行業金融機構新吸收的存款主要用于當地發放貸款的實施辦法,建立獨立考核機制,鼓勵對西部縣域地區加大信貸支持。積極改善地區金融生態,增強對資金的吸引力,推動區域經濟金融和諧發展。

參考天津濱海新區打造金融改革試驗區、上海力爭金融改革開放和創新發展的先行區和試驗區的經驗,建立西部金融創新試驗區,提升金融對經濟發展的貢獻度。支持西部金融業發展,鼓勵各類銀行機構在西部地區設立分支機構,增加對西部偏遠地區的營業網點,擴大金融服務的覆蓋面。將優惠的稅收政策擴大到全部金融機構,對設在西部地區的金融機構減半征收營業稅和所得稅,支持西部金融業發展。西部地區可探索進行金融消費者保護,設立金融消費者保護中心,受理金融消費者投訴,維護金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二)調整優化信貸結構,促進西部特色優勢產業發展,支持西部培育自主發展能力

爭取提高西部基礎設施建設中中央直接投入比重的同時,金融業要繼續加大對基礎設施建設的信貸投入。探索財政資金與商業性信貸資金以及民間資本的聯合投入,支持西部城鎮化建設。加大對西部裝備制造業支持力度,提高整體工業素質,加快西部工業化進程和經濟發展步伐。支持西部發展特色農牧產品加工業,推進農牧業產業化經營。加大對西部節能環保、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支持力度,促進西部產業結構升級。支持西部發展特色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等現代服務業,促進第三產業結構優化。加大對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經濟的信貸投入。積極發展消費信貸,開拓潛在的消費信貸市場。支持西部地區承接東部產業,促進產業有序轉移。

(三)完善農村金融組織體系,推進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改進和提升西部農村金融服務

進一步完善農村金融組織體系,加快建立商業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相結合,資本充足、功能健全、服務完善、運行安全的農村金融體系。農業銀行要堅持為農服務的方向,強化職能、落實責任,穩定和發展農村服務網絡。拓展農業發展銀行支農領域,加大政策性金融對農業開發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中長期信貸支持,成為農村金融體系的骨干和支柱。農村信用社要繼續深化改革,全面完成以縣為單位的統一法人社改革,不斷完善產權制度、組織形式和內控機制,成為服務“三農”的社區性金融機構。充分發揮郵政儲蓄銀行在農村地區的儲蓄、匯兌和小額貸款功能,鼓勵和促進郵政儲蓄資金回流農村,增強其在涉農金融中的作用。擴大小額貸款公司覆蓋范圍,加快村鎮銀行建設步伐,擴大村級互助資金組織試點。推進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加大小額信用貸款產品、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三農”貸款增信方式、農村金融服務等方面的創新,滿足符合“三農”實際特點的金融服務需求。支持優質涉農中小企業發行短期融資券、中小企業集合票據等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拓寬支持“三農”發展的直接融資渠道,拓寬金融服務范圍。加強貨幣政策、金融監管政策、財政政策的協調配合,營造有利于農村金融創新的配套政策環境。

(四)拓寬資金來源,優化融資結構

擴大直接融資,增加西部經濟體系中的資本金規模。在符合相關規定的前提下,對西部企業的上市及增資擴股采取優先的政策。支持西部企業發行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企業債券、中小企業集合發債、公司債,對西部企業和投資項,目發行債券應實行同等優先。加快設立西部產業投資基金步伐,通過市場手段募集資金,支持西部能源、裝備制造、農產品加工、高新技術等特色優勢產業發展。

創新保險產品,擴容保險市場,發揮保險業的經濟補償功能和資金支持功能。結合西部大開發中的保險需求,創新保險產品,如對公路、鐵路、機場、水利等重大建設項目,開發工程保險和特殊風險保險。開發適合西部“三農”經濟發展的保險產品與服務,

推廣農作物保險和養殖業保險,擴大農村保險覆蓋面。設計巨災保險產品,建立對地震、洪水等自然災害所造成人身、經濟損失的保險補償機制。爭取保險資金在西部投放,支持基礎設施和不動產項目建設。主動加強與人壽、人保、平安等保險總公司的聯系與溝通,爭取其在西部大型項目上開展全面合作,實現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的有效結合。

加大吸引東部沿海資金和國外資金力度,爭取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外部資金來西部投資。優化引資結構,在促進西部地區承接制造業轉移的同時,鼓勵外來資金投資西部服務業。

(五)發展西部金融業,健全西部金融組織體系

西部地區地方政府和金融監管當局要創造條件吸引金融機構在西部地區設立機構。加快引進金融租賃公司、金融咨詢公司以及全國性的保險、證券等金融機構。支持組建地方財務公司、消費金融公司、租賃公司等機構。發展投資咨詢、信用擔保和資產評估等中介服務機構,鼓勵和支持小額貸款公司、村鎮銀行等新型農村金融組織的發展。規范發展擔保、再擔保、典當、寄售等行業。

支持建立功能完善的金融市場體系和金融基礎設施體系。重視西部金融市場體系建設。充分發揮中央銀行的現代化支付系統、信貸征信系統、銀行卡跨行信息交換系統、反洗錢信息監測系統、外匯管理系統、國庫信息處理系統以及金融統計、貨幣發行等服務經濟金融發展的重要功能。研究西部經濟金融統計體系。

深化地方金融機構體制改革。探索完善地方金融資產管理體系,改變多頭管理格局。加快地方金融機構改革步伐,采取增資擴股等方式提升西部地區現有地方金融機構,包括銀行、信用社、證券、保險、信托、財務公司等機構的競爭力。鼓勵民營資本等各類社會資金投資入股地方金融企業,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

建立健全地方負有責任的“準金融機構”的監管框架。吸取美國次貸危機教訓,整合監管資源,建立有效的小額貸款公司、擔保公司、典當行、投資公司(此類公司發展的自主權和風險承擔全在地方)等準金融機構的監管體系。規范融資平臺,降低金融風險。研究西部碳交易發展問題和西部低碳經濟發展規劃,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完善支持金融業發展的政策體系。進一步提升社會信用意識,優化金融發展環境。促進金融聚集區建設,聚集各類金融機構和金融人才。重視黨政干部金融知識培訓,提高金融相關政策的有效性。

(六)中央要強化對西部的各項扶持政策,加大對西部大開發的政策支持力度

加大中央財政對西部地區的轉移支付力度、中央財政性投資力度,發揮財政政策的公平效能,推進地區間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宏觀調控過程中,在全國一盤棋的前提下,結構政策上對西部地區要有保有壓、有扶有控,實行有差別的產業、土地、金融、稅收等政策。健全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環境補償機制,對西部地區支持東部發展所受到的環境破壞予以補償。同時,西部地區在吸引東部產業轉移時,不能“饑不擇食”、“承接污染”,必須嚴把產業政策關、環境保護關和資源集約利用關,防止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企業落后產能向西部地區轉移。

參考文獻:

[1]杜鷹,西部大開發十年主要成就與今后十年主要政策措施[EB/OL],http://www.sdpc.gov.cn/gzdt/t20100709_359972.htm.2010-07-09.

[2]穆懷朋,央行將加大金融政策指導力度支持西部地區發展[EB/OL].http://pictures.yunnan.cn/feature3/html/2010-01/02/content_1030451.htm.2010-01-02.

[3]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2009年年報[EB/OL],http://zhuanti.cbrc.gov.cn/subject/subject/nianbao2009/2009zwzz.pdf,2009-06-15.

[4]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分析小組,2009年中國區域金融運行報告[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10.

[5]郭新明,金融業在新一輪西部大開發中要有更大作為[N].金融時報,2010-9-6(5).

[6]中國人民銀行西安分行課題組,美國金融消費者保護的經驗教訓及其對我國的啟示[N].金融時報,2010-2-22(7).

責任編輯、校對:李再揚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欧美国产高清va在线播放| 日本影院一区| 国内精品九九久久久精品| 深夜福利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91av在线| 男人天堂伊人网| 蜜桃视频一区| 久久久亚洲色| 丁香六月综合网| 午夜精品区| 亚洲天堂网在线播放| 伊人婷婷色香五月综合缴缴情| 亚洲一级无毛片无码在线免费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网站|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电影蜜月 | 五月婷婷亚洲综合| 天堂av综合网| 国模视频一区二区|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23| 欧美一级高清片欧美国产欧美| 免费国产好深啊好涨好硬视频| 在线免费观看AV| 幺女国产一级毛片| 亚洲 欧美 中文 AⅤ在线视频| 日韩欧美国产另类|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无码电影| 扒开粉嫩的小缝隙喷白浆视频| 亚洲三级a| 亚洲人成网7777777国产| 亚洲成人免费在线| 国产精品浪潮Av| 日本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午夜夜伦鲁鲁片无码免费| 国产嫖妓91东北老熟女久久一| 久久黄色免费电影| 国产第一页免费浮力影院| 国产综合欧美| 亚洲天堂精品视频| 思思热精品在线8| 欧美a√在线| 91亚洲精品国产自在现线| 伊在人亞洲香蕉精品區| 呦视频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午夜福利麻豆| 国产国拍精品视频免费看| 五月丁香在线视频| 亚洲欧美人成电影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在线1区| 国产黑丝一区| 伊人色婷婷| 日韩成人在线网站| 亚洲水蜜桃久久综合网站| 国产精品欧美日本韩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精品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 黄色网页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七七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老司机| 玩两个丰满老熟女久久网| 无码高潮喷水专区久久|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2页| 国产精品视频公开费视频| 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TS| 中文字幕佐山爱一区二区免费| 国产超碰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熟女影院| 无码电影在线观看| 网友自拍视频精品区| 2022精品国偷自产免费观看| 欧美成人亚洲综合精品欧美激情| 欧美国产视频| 九色91在线视频| 亚洲成人77777| 一本无码在线观看| 超碰免费91| 99久久精品视香蕉蕉| 男女性色大片免费网站| 在线国产毛片| 在线观看亚洲天堂| 日本高清有码人妻| 51国产偷自视频区视频手机观看| 69视频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