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家貴 張青松
梁家貴:阜陽師范學院皖北文化研究中心,教授
張青松:臨泉一中,教師

《江湖三百年:從幫會到黑社會》,秦寶琦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年2月版
“月黑殺人夜,風高放火天”、“平地摳餅,白手拿魚”,讀到這些句子,那一幅幅令人心驚膽顫、毛骨悚然、血雨腥風的“江湖”景象就會不由自主地浮現在人們眼前。自古以來,“江湖”包羅萬象,神秘莫測,或興風作浪,或潛流涌動,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從另一方面看,中國人似乎有一種很重的“江湖”情結,不僅“江湖義氣”一直受人推崇,時下“江湖”一詞也被廣泛借用。
要解開“江湖”的神秘面紗,認識其真面目,就需要開展對其全面、系統的研究。然而,遍覽有關“江湖”的研究成果,要么是內容過于寬泛,易產生走馬觀花、隔靴搔癢之嫌;要么是局限于其中一部分,自然有難窺全貌之憾;要么是傳記文學、傳奇故事,更使其撲朔迷離,甚至存在比較明顯的謬誤。秦寶琦教授以其在鳳凰衛視“世紀大講堂”的講稿為基礎著成《江湖三百年:從幫會到黑社會》(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年2月版,以下簡稱《江湖三百年》)。該書以三大幫會溯源為切入點,再現中國三百年間錯綜復雜的江湖社會,對其中所釋放出來的歷史現象的解讀、歷史問題及其教訓的研判娓娓道來,雅俗共賞,在從專業化轉向通俗大眾化方面做了一次成功的嘗試,堪稱通俗性和學術性成功結合的佳作。
整體而言,該書的主要特色和學術價值體現以下幾個方面:
一、言之有據,使用最前沿的學術觀點,具有歷史真實的科學性,是《江湖三百年》的一大亮色。普及歷史知識,首要的是確保普及內容的真實、客觀,否則謬種流傳,貽害無窮。《江湖三百年》的作者是研究中國秘密社會史多年的知名學者,成果豐碩,對最前沿的學術觀點了如指掌,使用起來駕輕就熟。《江湖三百年》介紹了清代幫會和民國的黑社會,闡述其內在的聯系,提出了許多新穎獨到的觀點,確保了內容的完整性、真實性和觀點的前沿性。天地會起源問題被稱為中國秘密社會史研究領域的“歌德巴赫猜想”,至今尚未有定論。《江湖三百年》作者首先介紹了三大幫會緣起的傳說,從多個角度論述了這些傳說的不可信性,同時另辟蹊徑,力排眾議,對“乾隆二十六年說”詳加論證。結合官書、檔案與洪門秘籍以及實地考察的結果,作者明確提出天地會是萬提喜即洪二和尚鄭開,于乾隆二十六年在福建云霄高溪觀音亭所創立。此外,《江湖三百年》在哥老會起源、青幫起源、袍哥如何演變為黑社會、雄霸上海灘的青幫為何從輝煌走向覆滅等問題上,均提出了獨到的見解,保持了在該領域的前沿地位,反映出作者與時俱進的治學態度和精神風范。
二、恰當地處理學術取向與政治取向之間的關系,具有強烈的現實關懷,是《江湖三百年》的一大看點。《江湖三百年》重視研究課題的學術價值,特別注重史料的運用,不管是對天地會起源、哥老會起源、青幫源流的追討,還是民國黑社會的研究,作者均堅持以史料說話,“論從史出”,努力達到歷史敘述與歷史實際的一致。另一方面,《江湖三百年》又重視歸納研究課題的現實意義,對現實社會給予了深深的關懷。例如,會黨在清末民初發生分化,除少數投身民主革命外,其余或者蛻變為軍閥官僚的工具如四川袍哥,或者演化為黑社會組織如上海的青幫,其流毒至今尚未完全消除;民國時期,洪門逐步演化為中國致公黨,在1933年擁有黨員40萬人,遍及海內外。今天中國致公黨是中國的一個重要的民主黨派,在中國現代化建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顯然,對它們的研究,不僅有重要的學術價值,而且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江湖三百年》對此給予高度重視,使用了相當篇幅進行梳理、剖析,得出了令人信服的結論。
改革開放以來,由于社會管理體制、組織結構、利益關系的深刻調整,加之市場經濟體制還不健全等因素的影響和誘發,當代中國出現了一些社會問題,基層政權管理也有所松弛,從而導致社會矛盾有所激化,黑社會與政府官員相互勾結的現象也有所抬頭。以史為鑒,更有利于和諧社會的構建。正如《江湖三百年》指出:“歷史是現實的一面鏡子。當今的黑社會的行為方式、處事原則和活動內容,同歷史上的幫會和黑社會大多相同或相似,因此,熟悉歷史上的幫會與黑社會,可以更好地了解當代黑社會的本質,使人們遠離黑社會,免遭其荼毒;公安、司法機關也可以通過了解幫會與黑社會的歷史,更好地實施社會控制,盡可能地把黑社會組織消滅在萌芽狀態,以維護社會的安全與穩定。”讀者從中會深深地感觸到貫穿全書的這一指導思想,感悟作者強烈的人文主義情懷。
三、恰當地處理整體分析和具體研究、宏觀與微觀的關系,是《江湖三百年》的一大特色。學術界習慣上將中國秘密社會分為會黨和民間教門兩大子系統,在研究中也大多針對某一具體問題,頗有支離破碎之感。《江湖三百年》分為“上篇:清代幫會”和“下篇:民國黑社會”兩大部分。從全書內容上看,《江湖三百年》既有宏觀的理論闡析,如對于黑社會幫會和江湖的區分,亦有微觀的史實考證,如三大幫會起源的探究;既有對中國秘密社會的整體把握、綜合分析,亦有對單個的會黨組織、教門組織的深入研剖、窮究其理;既有對歷史的追溯,亦有對現實的考量;分則一題一事可以單獨成篇,合則前后相關,努力實現了點、線、面研究的結合,從而使全書構成一個完整的體系,結構嚴謹,布局合理。
四、內容豐富、圖文并茂、趣味性強,使《江湖三百年》具有很強的可讀性。該書以《江湖三百年》命名,僅“江湖”二字就足夠吸引讀者。全書先以“三大幫會的緣起” 為開始,介紹了有關三大幫會起源的傳說來吸引讀者,然后具體介紹了清代幫會的組織起源、人員構成、聯絡方式、幫規戒律、主要活動;民國時三大幫會如何蛻變成黑社會。各部分內容環環相扣、層層遞進,成為一個前后緊密聯系的整體。此外,該書還使用了大量的圖片,其中不少是罕見的珍貴圖片,僅以“聯絡絕招”部分為例,就使用了腰憑12種;再如“從洪門到中國致公黨”中使用了《洪門致公堂堂口》、《民國十年的陳炯明》、《中國致公黨第一次代表大會》、《華僑領袖、“洪門大佬”司徒美堂》、《司徒美堂在開國大典上》等圖片。此外,該書還有另外一個創新之處,那就是應用了當今影視界的一些照片。例如,在書中第236頁就使用了電影《建國大業》中馮小剛飾演杜月笙的照片,并把二者對比。為了增加趣味性,作者還不惜筆墨,對青幫三大亨做了十分生動詳細的介紹,大大增加了作品的可讀性。圖文并茂,直觀形象,進一步增強了該書的趣味性,令讀者不忍釋手,恨不得一氣讀完。
著名歷史學家吳晗早在上世紀50年代就曾為普及歷史知識大聲疾呼,他指出,要使歷史為人們喜聞樂見,“就得‘笑著臉’給人講歷史”。“笑著臉”講歷史,實質上就是采用生動有趣的敘述介紹歷史故事。(吳雁南:《笑著臉給人講歷史——讀〈中國同時連環畫〉有感》,《吳雁南文集》第6卷,貴州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P19)讀《江湖三百年》,人們得到的不僅是歷史知識的進一步豐富,還有深深的歷史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