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鳴明
鄭州市中醫院急診科,河南鄭州 450007
急性出血性腦血管病是急診科常見的急癥之一,基本特點為起病急驟, 進展迅速、致殘率和病死率高。隨著120急救系統的建立和完善,院前急救對緩解病情,維持基本生命體征,進一步后期治療起著積極的作用,對降低急性腦血管病的致殘率及死亡率意義重大。本研究通過對筆者所在醫院急診科2005年1月~2010年12月院前急救的154例急性出血性腦血管患者和自行來院的142例急性出血性腦血管患者進行對比分析,旨在提高對院前急救必要性的認識。
回顧筆者所在醫院急診科2005年1月~2010年12月經院前急救的154例急性出血性腦血管患者(均是CT結果證實顱內出血)為觀察組;該時間段自行來院的142例急性出血性腦血管患者(均是CT結果證實顱內出血)為對照組。觀察組154例中,男82例,女72例;對照組113例中,男75例,女38例。年齡最大者為85歲,最小者為35歲。兩組臨床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觀察組與對照組的臨床情況
瞳孔縮小,并除外藥物及中毒等因素。如有以上典型癥狀及體征,即可做出腦出血的現場診斷。
1.3.1 觀察組急救措施 院前指導 出車后醫生電話告知家屬一般性急救常識,讓患者立即就地平臥,避免劇烈晃動患者頭部,保持體位固定。頭部抬高30°。保持呼吸道通暢。嘔吐時要將頭部偏向一側。如果家中自備氧氣可先行吸氧。搶救措施 急救人員均在15 min內趕到現場,按照診斷條件快速做出處理。①保持呼吸道通暢,除去假牙,及時吸痰清除口腔內嘔吐物。②保持患者相對固定體位,昏迷患者應放置成安全舒適的體位,平臥位,頭部偏向一側。③吸氧采取低流量。④建立靜脈通道后止血藥物的應用:立止血針肌注和靜推各1 kU;適當控制血壓,使舒張壓降至(不低于)100 mmHg,非昏迷患者用心痛定20 mg碾粉舌下溶化含服,昏迷患者用利血平1 mg肌注,速尿20~40 mg快速靜滴;嚴重煩躁者,在無明顯缺氧時可肌注安定5~10 mg。⑤降低顱內壓用20%甘露醇250 mL加地塞米松20 mg,在30 min內輸入。⑥加強護理:嚴密觀察血壓、瞳孔、呼吸、脈搏變化;在搬運時應保護頭部,動作輕柔,抬高頭部15°~30°,下樓時保持頭高腳低,嚴禁摟抱和肩背患者轉運。
1.3.2 對照組急救措施 患者均由家屬或朋友送到醫院,從發現患者到送到醫院的時間為35 min~2 h,其中有42例非昏迷患者服用降壓藥或速效救心丸,余者無其他急救措施。
腦出血量只統計腦出血患者CT平掃估計顱內出血量(蛛網膜下腔出血CT無法計算出血量);惡化是指患者經過??漆t生的積極治療后癥狀明顯加重,二次復查CT示有新的出血或出血量增加;死亡是隨訪患者15 d內是否生存。
計量資料以(x ± s)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與對照組的治療結果見表2。
觀察組惡化率為15.58%,明顯優于對照組的 22.54%;觀察組死亡率為20.12%,明顯少于對照組的37.32%,經統計學處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2 觀察組與對照組的治療結果
急性出血性腦血管病的特點是發病急,病情發展快,有“三高一慢”的特點(發病率、病死率、致殘率高,康復慢),不同的急救方式,對患者的預后、后期治療及保全生命減少死亡有著重要的意義[2]。從臨床觀察結果得出以下結論:院前的早期診斷和急救,對降低急性出血性腦血管患者的惡化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臨床意義。
健全的急救網絡,完善急救組織結構,分布合理的急救站設置,完善的醫療設備是做好院前急救工作必備的硬件,技術過硬、訓練有素專業急救人員是院前急救工作必備的軟件。觀察組的154例患者從撥打“120”3 min后,便得到了急救醫生專業指導,急救人員均在15 min內趕到現場,其救治結果明顯好于對照組。
窒息是急性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死亡的原因之一。當急性出血性腦血管病發病時,患者往往昏迷,可因舌根下墜,及嘔吐物堵塞呼吸道引起窒息。開放氣道,避免舌根后墜,吸痰、吸氧,可以有效的減少窒息的發生,當患者出現嚴重呼吸困難時要及時氣管插管,進行機械通氣。
目前我國每年死于急性出血性腦血管病的患者日趨增加,發病后活動性出血是影響預后的主要因素。對急性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應盡量減少搬運次數,不當的搬運方式可使顱內出血進一步加劇,正確的搬運方法是:保持患者相對固定體位,昏迷患者應放置成安全舒適的體位,平臥位,頭部偏向一側,注意保護患者頭部,動作輕柔,抬高頭部15°~30°,下樓時保持頭高腳低;到醫院后,要先進行CT檢查(垂?;颊卟辉谄淞校?,以免反復搬動。
采取低流量吸氧改善腦缺氧;腦疝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腦出血重癥患者一般顱內壓增高,應立即快速應用脫水劑[3],甘露醇和速尿的正確使用可控制腦疝的發生;立止血肌肉和靜脈注射各1 kU,立止血只在出血部位引起凝血,在血管內沒有促凝血作用,在中風未明確診斷前均可早期使用;當血壓過高時,可加重誘發腦內出血,或加重腦缺血、水腫,故對血壓過高要考慮酌情予以處理。降血壓的速度應緩慢,幅度不宜過大,以防止引起腦供血不足加重腦損害[4]。平時血壓正?;颊撸?腦出血后若血壓≥200/110 mmHg,適當控制血壓,使舒張壓降至(不低于)100 mmHg;非昏迷患者用心痛定20 mg碾粉舌下溶化含服,昏迷患者用利血平1 mg肌注。
總之,急性出血性腦血管病院前急救原則是保持呼吸道暢通,改善缺氧,降低顱內壓,控制血壓,正確搬運,安全轉送,為院內進一步治療提供時間。
[1] 王維治.神經病學[M].第 5 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149-150.
[2] 黃丹.老年高血壓急癥的院前救治[J].臨床急診雜志,2004,5(4):41-43.
[3] 謝思明,陸士奇.中小量高血壓腦出血患者早期應用甘露醇劑量問題的探討 [J].中華急救醫學雜志,2006,25(1):52-53.
[4] 張斌.急診內科學[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772-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