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以前是一名全職家庭主婦。現在,我每年可以從政府得到500萬印尼盾(1美元約合 8500印尼盾)的小額貸款。我和女兒用這些貸款做蛋糕,拿到周圍村落去賣,既能貼補家用,又改善了生活?!眮碜喳湼衩项D區的蘿蘿喜滋滋地告訴記者。
麥格孟頓區位于印度尼西亞(以下簡稱“印尼”)西爪哇省的茂物市郊區,有11個村莊,大部分人靠種植玉米、洋蔥、蘑菇等農業產品為生,其中4410戶人家被劃定為貧困戶。2009年,該地區加入由印尼政府于2007年發起的扶貧項目——國家社區自主項目。該項目旨在通過改善地方治理來減少貧困人口數量。據項目負責人薇薇女士介紹,2009年該地區得到了政府20億印尼盾的援助款項,2010年和2011年則分別得到25億印尼盾,用于該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兒童教育、面向婦女的小額貸款項目以及衛生醫療投入等。據悉,在國家社區自主項目中,每個地區都設有一個地區管理辦公室,其工作人員由村民直接選出。為保證減貧資金直接到達最基層,中央政府每年將款項直接撥給這一辦公室,地方政府只對該款項的5%~20%有支配權。一個地區的各個村莊均須要向地區管理辦公室提出項目申請,由辦公室召開會議討論項目可行性,一旦通過,即可獲得撥款。
上世紀70~90年代,印尼在減貧方面一直成績突出。據印尼國家統計局統計,從1976年到1996年,印尼人口從1.35億增加到了2億,而其貧困人口卻從540萬減少到了約225萬。上世紀90年代末,席卷亞洲的金融危機嚴重挫傷了印尼經濟,印尼貧困人口比例從1996年的17.3%增加到了1999年的24.3%。為緩解急劇惡化的貧困問題,印尼政府于1998年推出了社會保障網絡、社區恢復計劃、城市減貧計劃。目前,印尼政府的減貧措施主要包括五項戰略,即增加購買力、保證人民得到基本服務的渠道、保證人民市場活動的渠道、控制人口以及改善生產力。
為了增強上述戰略的有效性,減貧項目被分為四類:第一是社會保護和援助項目,如給窮人提供大米、為貧困學生提供獎學金等;第二為幫助本地社區發展項目;第三為幫助小型或微型企業的項目;第四是援助漁民團體、都市或欠發達地區被邊緣化團體的項目。為此,蘇西洛總統還簽發了關于公平及包容性經濟增長的法令,以確保官員以及其他相關人員能夠全力促進發展目標的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