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文靜 王 松 童慶華 鐘 秋 胡凌潔 李富彬
四川省宜賓市第二人民醫院口腔科,四川宜賓 644000
氟斑牙(dental fluorosis,DF)是口腔科的常見病之一,口腔正畸固定矯治是臨床最常用的矯治技術,托槽的粘接簡化了安放矯治器的操作過程,提高了治療質量。但是,不同黏結劑的應用對托槽的脫落具有一定的影響[1-2]。本研究觀察氟斑牙患者應用不同黏結劑對托槽脫落率的影響,探討有效的正畸治療措施,現報道如下。
選取2008年2月~2011年2月18例氟斑牙患者300顆牙,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齡10~28歲,其中年齡10~18歲12例,>18歲6例。牙位:上頜152顆牙:切牙55顆、尖牙49顆、前磨牙48顆;下頜148顆牙:切牙50顆、尖牙44顆、前磨牙
54顆;排除妊娠期及哺乳期婦女、全身嚴重感染者、傳染性疾病、精神病患者及藥物過敏者。18例氟斑牙患者隨機分為3組,每組各6例,A組采用京津釉質黏結劑,B組采用光固化復合樹脂黏結劑,C組將氟斑牙表面釉質少量磨除直接貼面黏結,各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牙位分布等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1 材料 京津釉質粘合劑(天津),方絲弓超薄網底前牙托槽,光固化復合樹脂 (美國登士柏公司)。主要儀器有光固化機(德國)。
1.2.2 A組采用京津釉質黏結劑,B組采用光固化復合樹脂黏結劑,C組將氟斑牙表層沿切緣至頸部均勻磨除0.1~0.2 mm,酸蝕,沖洗吹干,均勻涂薄層粘接劑,用光固化燈光照,將光固化復合樹脂涂于牙面上輕壓成形,樹脂覆蓋厚度0.2 mm,將托槽按其在牙面的粘接位置就位于樹脂上,使樹脂將托糟的底板包埋,光照。粘接完畢后將離體牙分別包埋于自凝塑料包塊內,唇面外露,使牙面與底座平行,待結固后測試[3]。

表2 不同性別各組黏結劑托槽脫落率比較(n,﹪)

表3 不同年齡各組黏結劑托槽脫落率比較(n,﹪)

表4 不同牙位各組黏結劑托槽脫落率比較(n,﹪)
觀察不同黏結劑的托槽例數、托槽脫落例數、托槽脫落率;以及不同性別、年齡、牙位對各組托槽脫落率的影響。
應用SPSS12.0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C組氟斑牙患者將氟斑牙表面釉質少量磨除直接貼面黏結的托槽率最低,明顯低于A組和B組托槽脫落率,且B組的托槽脫落率明顯低于A組,各組間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各組男性的托槽脫落率明顯高于女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或0.01)。見表2。年齡1~18歲的兒童和青少年的托槽脫落率明顯高于成人(>18歲),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或0.01),見表3。但各組不同牙位間托槽脫落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臨床上氟斑牙按釉質病損的程度分為3種類型。白堊型(輕度):牙面失去正常光澤,出現不透明斑塊;變色型(中度):牙面出現黃色、黃褐或棕褐色;缺損型(重度):除上述改變以外,牙面還出現淺窩或坑凹狀缺損,或因磨損使牙失去正常外形。臨床上常對氟斑牙進行粘結修復治療,托槽的黏結是口腔正畸治療中的重要步驟,為降低托槽的脫落率,本研究應用不同黏結劑,旨在探討有效的正畸治療措施[4]。
托槽粘固效果的好壞,對矯治效果和療程有著重要的影響。本研究應用的京津釉質黏結劑,主要是由粘合劑浸入酸蝕處理后的牙釉質表層,同時本身發生化學反應后固化,將正畸部件與牙齒牢固粘合[5]。由于缺少化學黏結且不能被水污染,其機械黏結須在干燥的酸蝕或粗糙化過的牙面進行,無須特殊光源照射。光固化復合樹脂用于氟斑牙唇面覆蓋效果較好,且修復部位不直接承受咬合力,然后再粘結托槽,這樣光固化復合樹脂與釉質表面接觸面積大于托槽與釉質表面粘結接觸面積,使其固位更牢固。但臨床操作中需要依次光照固化托槽,比較耗時[6]。林曉華報道用光固化復合樹脂粘結氟斑牙美觀效果好,操作方便,可一次完成,牙面不易脫落。
托槽直接黏接技術是目前正畸界最常用的黏接技術,尤其是對氟斑牙。但當矯治完成去除托槽時,托槽底部的樹脂常同托槽一起部分脫落,大部分仍需重新貼面才能起到美觀療效,增加了患者的經濟負擔,且操作較復雜。因此直接貼面后黏結托槽的方法只是適用于釉質明顯發育不全且患者要求貼面者[7-8],因此,對此類患者建議選擇光固化復合樹脂黏結劑實用性更強。本組資料也證實了上述觀點,C組氟斑牙患者將氟斑牙表面釉質少量磨除直接貼面黏結的托槽率最低,明顯低于A組和B組托槽脫落率(P<0.05)。且男性的托槽脫落率明顯高于女性組(P<0.05或0.01)。兒童和青少年的托槽脫落率明顯高于成人(P< 0.05 或 0.01)。
綜上,托槽的黏結是口腔正畸治療中的重要步驟,將氟斑牙表面釉質少量磨除直接貼面黏結的托槽率效果好,但具有一定的適應證,臨床醫生應根據患者的不同情況選擇合適的黏結劑,以降低托槽的脫落率。
[1] 傅民魁.口腔正畸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178-179.
[2] 王麗華,趙新華,沈雁峰,等.氟斑牙的臨床治療方法[J].中國地方病學雜志,1999,18(5):390-391.
[3] 李煥勝, 劉新強.氟斑牙固定矯治中托槽脫落的相關因素分析[J].齊魯醫學雜志,2009,24(2):155-156.
[4] 姜淑敏,李海燕,張文娟,等.重度氟斑牙不同粘結方式的托槽脫落率的臨床比較研究[J].泰山醫學院學報,2007,28(2):93-94.
[5] 穆宏,賈博軍,史炳霞.不同黏接劑對氟斑牙黏接托槽強度的影響[J].山西醫藥雜志,2010,39(6):563-564.
[6] 王紅梅 .正畸托槽脫落原因分析 [J].中原醫刊,2008,35(5):71-72.
[7] 殷 紅,趙信義,何惠明,等.不同病變程度氟斑牙牙本質對牙本質粘結劑粘結強度的比較研究[J].臨床口腔醫學雜志,2007,23(6):348-349.
[8] 賈涵,朱辛奕.三種粘結材料對中、重度氟斑牙正畸托槽脫落率的影響[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10,14(16):2925-2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