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春陽 趙若雯
廣東省茂名市婦幼保健院兒科,廣東茂名 525000
毛細支氣管炎是嬰幼兒常見的一種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其僅在0~2歲的嬰幼兒中發生,患兒常在上呼吸道感染后表現為持續性干咳和發作性喘憋并伴不同程度的發熱癥狀。病毒唑又名利巴韋林,是一種廣譜的抗病毒藥,常用于各種病毒性疾病的治療,對合胞病毒引起的毛細血管炎疾病有良好的療效[1],目前最常采用的治療方式為病毒唑霧化吸入治療,為探究短時間大劑量病毒唑霧化吸入的治療效果,筆者對毛細支氣管炎患兒進行不同劑量的病毒唑霧化治療,現報道如下。
筆者所在醫院2010年10月~2011年5月共收治68例毛細支氣管炎患兒,其中男40例,女28例,年齡為2歲以內。均以咳嗽、喘憋等癥狀入院,肺部聽診喘憋發作時有呼氣相哮鳴音,喘憋緩解時可聞及肺部濕羅音。排除嬰幼兒氣管炎以及嬰幼兒哮喘;排除伴有嚴重肝腎功能障礙的患兒;排除有先天性心臟病以及嚴重肺功能障礙患兒;伴有嚴重貧血患兒。將患兒隨機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34例,其中男20例,女14例;平均年齡(7.8±3.3)個月;病程1~5 d,平均(3.5±1.3)d。對照組患兒34例,其中男20例,女14例;平均年齡(7.6±3.1)個月;病程1~5 d,平均(3.3±1.3)d。兩組患兒治療前年齡、性別、病程以及疾病的嚴重程度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兩組患兒均進行常規抗感染、止咳、解痙、平喘、退熱、鎮靜及氧療對癥處理,藥物選用10萬U/(kg·d)青霉素,分兩次靜脈滴注;舒喘靈0.1 mg/kg,口服3次/d;氨茶堿3 mg/kg,靜滴1次/d;甲基強的松龍每次1 mg/kg,2次/d。發紺患兒進行吸氧治療等。實驗組:在以上常規治療的基礎上采用病毒唑針劑(江蘇吳中醫藥集團有限公司蘇州第六制藥廠,H19993172)50 mg/(kg·d),最大劑量不超過600 mg/d,采用大劑量病毒唑原液霧化吸入,霧化時間為15~20 min,3次/d,療程為4~7 d。對照組:同樣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采用病毒唑針劑10 mg(/kg·d)補足生理鹽水一起霧化吸入,吸入時間為15~20 min,療程為4~7 d。兩組患兒均采用同一霧化器,治療時間、數量、次數以及療程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過程中注意補充患兒的營養和水分并做好基礎護理,保持患兒身體清潔和環境安靜。在治療前后分別對患兒的恢復情況進行檢查。
主要觀察兩組患兒治療前后主要癥狀,如發熱消退時間、憋喘消退時間、咳嗽消退時間等恢復情況;聽診檢查患兒肺部哮鳴音或者濕羅音的消失情況;X光檢查患兒胸片恢復時間;血常規恢復時間;患兒的住院天數。
對患兒霧化吸入病毒唑10 d后進行療效評定,參照喘憋癥狀分級標準。痊愈:患兒臨床癥狀完全消失,血常規檢查正常,聽診檢查肺部濕羅音消失,胸片檢查肺部正常。好轉:患兒臨床癥狀基本消失,血常規基本正常,聽診檢查肺部濕羅音基本消失,胸片檢查肺部陰影以及紋理增粗基本消失。無效:患兒臨床癥狀無明顯改善,血常規白細胞仍高,聽診檢查肺部濕羅音仍然存在,胸片檢查仍有肺部陰影以及紋理增粗。
對本臨床研究的患兒進行為期1個月的短期隨訪,每周2~3次,在患兒出院后第3天即進行隨訪,隨訪采用電話方式對患兒的相關癥狀恢復以及出現的不良反應情況進行記錄,并對不良反應進行積極治療。
采用SPSS13.0軟件包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采用(± s)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和對照組發熱消退時間、憋喘消退時間、咳嗽消退時間、濕羅音的消失情況等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對兩組患兒的輔助檢查指標恢復情況以及住院時間進行比較,結果顯示兩組患兒血常規恢復時間、胸片顯示炎癥消散時間以及住院時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2。
表1 兩組患兒主要癥狀恢復時間比較(± s,d)

表1 兩組患兒主要癥狀恢復時間比較(± s,d)
組別 發熱消退時間 憋喘消退時間 咳嗽消退時間 濕羅音消失情況實驗組 3.6±1.3 3.8±1.5 5.2±1.3 5.7±1.4對照組 4.8±1.6 4.9±1.6 6.3±1.4 6.8±1.6 t 3.394 2.924 3.357 3.017 P<0.05 <0.05 <0.05 <0.05組別 血常規恢復時間X片顯示炎癥消散時間 住院時間 濕羅音消失情況實驗組 6.8±1.3 6.4±1.3 8.4±1.9 5.9±1.8對照組 8.1±3.2 7.8±3.2 9.8±2.4 7.9±2.3 t 1.957 2.363 2.667 3.993 P<0.05 <0.05 <0.05 <0.05
實驗組患兒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x2=4.22,P<0.05)。見表3。
毛細支氣管炎是發生在2歲以下嬰幼兒的一種常見的肺

表3 兩組患兒治療10 d后療效比較
部感染性疾病,其發病機制為毛細支氣管上皮細胞發生炎癥壞死,導致毛細支氣管黏膜下充血水腫、黏液分泌增多,繼而伴隨脫落的黏膜上皮細胞等堵塞毛細支氣管,使小氣道發生不同程度的梗阻[2-3]。患兒常有喘憋、發熱、咳嗽和呼吸困難等癥狀。毛細支氣管炎由不同的病毒感染所導致,最常見的病毒是呼吸道合胞病毒。對于毛細支氣管炎主要的治療方法是對癥治療,李云卿等[4-5]研究表明對患兒采用病毒唑霧化療效明顯優于靜脈給藥治療,其主要原因是霧化吸入可以快速均勻的到達毛細支氣管以及肺部的氣道表面,而且濃度也明顯高于同劑量的靜脈給藥。另外霧化吸入可以溫暖和濕化空氣,保護呼吸道黏膜,因此霧化吸入治療毛細支氣管效果優于靜脈給藥。本研究結果顯示,患兒霧化吸入病毒唑,大劑量霧化吸入療效明顯優于小劑量霧化吸入(P<0.05),大劑量霧化吸入主要癥狀恢復時間、輔助檢查指標恢復正常時間以及住院時間等均明顯短于小劑量組(P<0.05)。說明大劑量霧化吸入病毒唑可以明顯縮短毛細支氣管炎患兒的治療時間,改善患兒的預后。對患兒采用大劑量病毒唑霧化其濃度要明顯高于小劑量霧化吸入,可使藥液直達氣道黏膜表面,作用于靶器官、明顯增加局部病毒唑濃度,同時由于霧化吸入可以濕化呼吸道,而且其屬于局部用藥,進入血液循環量少,可避免肝臟“首過效應”,提高生物利用度[6]。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大劑病毒唑霧化吸入可以有效的阻止病毒復制,縮短治療時間,提高患兒的治療效果。
[1] Everard ML.The effect of ribavirin to treat previously healthy infants admitted with acute bronchiolitis on acute and chronic respiratory morbidity[J].Respir Med,2001,95(4):275-280.
[2] 李素寧.小兒毛細支氣管炎的臨床研究探討[J].中外醫療,2008,27(16):67-68.
[3] 王國勝,李江濤.病毒唑、氨溴索霧化吸入治療毛細支氣管炎40例臨床觀察[J].中國醫療前沿,2009,4(14):26.
[4] 李云卿.病毒唑速尿霧化治療毛細支氣管炎療效觀察[J].基層醫學論壇 ,2008,12(2):40-41.
[5] 陳福將,李昌崇.毛細支氣管炎的藥物治療研究進展[J].國際兒科學雜志 ,2007,34(2):101-103.
[6] 盛銀鋒.霧化吸入輔助治療毛細支氣管炎32例療效觀察[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06,14(3):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