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權芳 伍小燕 韋振源 曾 超
廣西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廣西南寧 530023
何首烏藥材的質量因不同產地有效含量差別較大,可直接影響其臨床療效。甚至一度認為廣西產何首烏與傳統的何首烏藥材的云錦狀花紋不一致,木心偏大,不宜入藥[1]。多年來筆者所在課題組對廣西何首烏一直進行調查研究,本地產何首烏的小枝有兩種形態特征,一種為產自平樂、賓陽、桂林、恭城的圓形小枝稱圓莖何首烏,如拳頭大,根具五棱瓣,斷面棱脊處多為一輪“云錦狀花紋”,這與傳統的何首烏藥材相近;另一種桂西、桂西北產方形小枝的方莖何首烏皮部散在多數云錦狀花紋,多形成數輪,中央木部較大,呈一木心,質量不佳[2]。以二苯乙烯苷為質控指標,對廣西不同產地何首烏進行含量測定,筆者發現不同產地的何首烏中二苯乙烯苷的含量差別很大,最高含量和最低含量差距很大,分別為6.06%和0.04%,其中二苯乙烯苷的含量較高的產地以平樂縣、賓陽縣、恭城縣、桂林市等地居多[3]。為進一步客觀、科學地評價廣西何首烏的質量,筆者又對廣西不同產地何首烏蒽醌類成分的含量進行綜合考察,現報道如下。
Waters高效液相色譜系統(Waters1525并聯泵,Waters2487雙波長紫外檢測器,Waters Breeze色譜工作站)。
大黃素(批號:110756-200110),大黃素甲醚(批號:10758-200408),大黃酚(批號:110796-200310),大黃酸(批號:0757-200206)均由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提供,供含量測定用。溶劑均為分析純,流動相為色譜純。在廣西14個產地采集得到何首烏共16份樣品,分別經過廣西中醫學院林安平副教授鑒定后認為16份樣品均為蓼科植物何首烏Polygonum multiflorum的塊根。經烘干后粉碎,過60目篩,于60℃干燥至恒重后置干燥器中備用。
色譜柱選用 symmetry C18(4.6 mm×150mm,5 μm),柱溫控制在室溫,流動相:甲醇-0.1%磷酸(84∶16),流速保持在1 mL/min,設定檢測波長為254 nm,進樣量10 μL。上述色譜條件可供大黃素和大黃素甲醚的分析。
分別精密稱取1.1 mg大黃素、1.4 mg大黃素甲醚對照品,2.2 mg大黃酚,1.1 mg大黃酸,分別用甲醇超聲振蕩溶解并定容于5 mL容量瓶中,各樣品濃度分別為:大黃素對照品溶液0.220 mg/mL、大黃素甲醚對照品溶液0.280 mg/mL、大黃酚對照品溶液0.440 mg/mL、大黃酸對照品溶液0.220 mg/mL。
精密稱定約0.5 g的樣品粉末,置于索氏提取器中,并加入50 mL氯仿進行約2 h的回流提取,待到氯仿液在索氏提取器中變為無色(經檢查蒽醌已提取完全)。氯仿液回收溶劑,用甲醇將殘留物溶解后轉移到2.5 mL容量瓶中并定容至刻度,作為游離蒽醌的供試品溶液。藥渣經氯仿提取后,用甲醇50 mL繼續回流2 h用以提取結合型蒽醌,將回收后的甲醇液加入4 mL硫酸溶液(10%)和25 mL氯仿,經過沸水浴4 h回流水解;置于分液漏斗中分取水解液的氯仿層,水層分3次用30 mL的氯仿萃取,合并氯仿液,水洗至pH約為 6.0;回收氯仿,甲醇溶解剩余殘留物并定溶于5 mL容量瓶中至刻度,作為結合蒽醌的供試品溶液。
各取0.2 mL對照品溶液混合,作為混合對照品溶液。向色譜儀分別注入供試品溶液、混合對照品溶液,空白對照品用甲醇,記錄各試樣的色譜圖。見圖1。

圖1 蒽醌類對照品與樣品高效液相色譜圖
對照品中各物質的保留時間分別為:大黃酸3.924 min,大黃酚為7.576 min,大黃素為5.381 min,大黃素甲醚為10.576 min。以大黃素計算理論塔板數5 000以上,對稱因子0.96,峰面積重現性RSD=0.7%(n=6)。供試液中大黃素、大黃素甲醚的保留時間分別為5.630 min和10.866 min,峰面積重現性RSD=1.7%(n=6),兩峰之間分離度>1.5。
精密吸取大黃素對照品溶液進行梯度稀釋,各濃度分別為220.00、110.00、55.00、27.50、13.75、6.88、3.44μg/mL。分別吸取 10 μL對照品液進樣,記錄色譜圖,測定峰面積值仍采用上述色譜條件,縱坐標(Y):峰面積積分值,橫坐標(X):對照品進樣濃度(μg/mL),線性回歸處理后得回歸方程Y=773.06X+321.86,r=0.999 9(n=7)。見圖2。由圖可見,對照品量與色譜峰面積積分值在樣品濃度為3.44~220.00 μg/mL時呈良好線性關系。

圖2 大黃素標準曲線圖
同上大黃素的測定方式,精密吸取大黃素甲醚對照品液對其梯度稀釋,各濃度為 280.00、140.00、70.00、35.00、17.50、8.75、4.38μg/mL。分別吸取10 μL對照品液進樣,記錄色譜圖,測定峰面積值仍采用上述色譜條件,縱坐標(Y):峰面積積分值,橫坐標(X):對照品進樣濃度(μg/mL),得回歸方程Y=304.34X+3673.8,r=0.999 8(n=7)。見圖 3。由圖可見,對照品量與色譜峰面積積分值在樣品濃度為4.38~280.00 μg/mL時呈良好線性關系。

圖3 大黃素甲醚標準曲線圖
取蒽醌混合對照品溶液,進樣10 μL,重復5次,記錄峰面積,各組分峰面積的RSD為0.8%~2.0%。
按上述蒽醌供試品溶液的制備方法,制備同一產地的5份供試品溶液,測定以上述色譜條件為準,經計算得各組分含量的 RSD=2.5%(n=5)。
取同一產地樣品,精密加入不同體積上述兩種對照品原溶液(1 mL約相當于含大黃素220 μg,大黃素甲醚280 μg)混合,按樣品溶液的制備方法制備6份供試品溶液,測定以上述色譜條件為準,加入量計算,回收率結果見表1。

表1 大黃素、大黃素甲醚回收率試驗結果(n=6)
依上述方法制備采集到的各種何首烏的樣品溶液,HPLC法按照上述條件進行測定,檢測結果見表2。
對廣西14個產地的16份何首烏藥材樣品中蒽醌的含量測定結果表明,不同產地的何首烏中大黃素及大黃素甲醚含量差異較大,分別為總大黃素在0.00~2.39 mg/g,總大黃素甲醚在0.00~1.34 mg/g。大黃素甲醚的含量在統一何首烏樣品中要較大黃素的含量低。另外,通過本次試驗研究,分析出大黃素、大黃素甲醚及二苯乙烯苷在廣西產的何首烏中的含量與其二苯乙烯苷的含量成正比關系,即樣品的蒽醌類化合物含量高,其二苯乙烯苷的含量也高,這一結果也符合前期實驗結果,其中,蒽醌類化合物和二苯乙烯苷兩者是否具有相伴生,這一問題值得進一步深入研究。此外,不論從藥材性狀[1]、主要化學成分(蒽醌類成分、二苯乙烯苷)來看,廣西平樂縣、恭城縣、桂林市、賓陽縣等地所產何首烏藥材質量較符合藥典入藥要求,而桂西地區一些縣市所產何首烏生藥性狀及成分含量相對于藥典則有一定的差距。
本研究結果顯示,在相同的采收季節、以相同的方法加工處理的何首烏Polygonum multiflorum塊根,廣西不同產地其性狀、主要化學成分含量存在較大差異,這可能與各地氣候、土壤等環境條件有關。有必要對何首烏生長環境及有效成分進行系統研究,總結出廣西何首烏的最佳生長條件,為何首烏的規范化栽培提供科學依據。

表2 樣品中大黃素、大黃素甲醚及總蒽醌平均含量的測定結果(mg/g,n=3)
此外,要加快應用現代科學技術手段開展對何首烏植物功能成分及其藥效學研究與開發的步伐,更多的研究要集中在何首烏使用的基礎上,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對其植物的功能成分進行檢測分析,開展藥效學研究,并廣泛應用于中醫臨床和相關產品開發。
[1] 肖培根.新編中藥志[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1:518.
[2] 黃權芳,朱華,周燕華,等.兩種廣西產何首烏的形態組織鑒定[J].時珍國醫國藥,2010,21(6):1466-1467.
[3] 嚴寒靜,傅軍,梁從慶,等.不同采集地何首烏中蒽醌類成分的含量測定[J].中成藥,2007,29(7):1023-1026.
[4] 朱華,黃權芳,周燕華,等.HPLC法測定廣西不同產地何首烏中二苯乙烯苷的含量 [J].廣西中醫藥,2006,29(6):52-54.
[5] 劉燕,晁若冰.HPLC同時測定不同何首烏中的兩種蒽醌類成分[J].華西藥學雜志,2009,24(3):285-287.
[6]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S].2005-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