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永
四川省蒼溪縣人民醫院外三科,四川蒼溪 628400
骨關節炎是骨科常見病,是關節軟骨的侵蝕、邊緣骨質增生、軟骨下硬化、滑膜和關節腔的一系列生化以及形態學改變導致的,主要臨床癥狀是膝關節疼痛,活動后加重,休息后緩解。常用的局部治療的藥物有糖皮質激素和透明質酸鈉等[1],主要目的是緩解疼痛、改善功能、控制病變進展、推遲關節置換時間。本研究觀察透明質酸聯合糖皮質激素關節腔注射治療膝部骨關節炎的療效,并與單純糖皮質激素治療進行比較,現報道如下。
本組觀察的80例患者均是筆者所在醫院2008年1月~2011年5月收治的門診和住院部患者,均符合中華風濕學會提出的膝部骨關節炎診斷標準[2]。將患者按隨機數字表分為觀察組40例和對照組40例。觀察組女27例,男13例;平均年齡(61.3±8.6)歲;病程0.5~6年,平均(2.5±1.1)歲。對照組女24例,男16例;平均年齡(60.2±9.7)歲,病程0.5~8年,平均(2.7±0.8)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取仰臥位或坐位,局部常規消毒,實施局麻,麻醉后穿刺,以髕下內側或外側作為穿刺點,確認進入關節腔,由關節間隙穿入關節腔,抽吸沒有回血,注射相應藥物,如有關節積液則需抽盡關節腔積液,再注入藥物。對照組:關節腔注射以下復合液,包括地塞米松5 mg,維生素B120.5 mg,2%利多卡因2 mL,采用3 mL的0.9%鹽水混合配制而成。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透明質酸鈉(上海佰加壹醫藥有限公司,H20000643)2 mL,注射完成后,被動活動患膝,使藥液均勻涂布關節面,每周1次,根據病情治療3~5周。
治愈:評分>86分,關節屈伸活動范圍0°~135°,癥狀、體征全部消失。顯效:評分76~85分,關節屈伸活動范圍0°~135°,癥狀、體征基本消失,偶而活動時疼痛,不影響工作和生活。好轉:評分60~75分,癥狀、體征有所改善,活動時仍有輕微疼痛,關節活動有點受限。無效:評分<60分,癥狀、體征沒有改善,關節活動障礙。
觀察組疼痛、腫脹及活動受限緩解時間分別為(4.7±3.6)d、(8.7±5.4)d、(5.6±4.3)d;對 照 組 分 別 是(9.5±4.6)d,(14.5±5.8)d,(9.2±5.2)d,觀察組各項指標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均<0.01)。
觀察組的總有效率為95%,對照組的總有效率為75%,觀察組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 0.01)。見表 1。

表1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
膝關節炎是臨床多發病,尤以老年多見,主要是由于力學和生物學因素共同作用下,細胞老化、細胞凋亡、關節內局部炎癥因子和壓力機制多種病因導致軟骨細胞、細胞外基質及軟骨下骨三者降解和合成正常偶聯失衡的結果[3]。透明質酸能加快軟骨基質的合成,預防損傷導致的軟骨降解,起到保護軟骨細胞作用[4],刺激蛋白聚糖的合成,抑制軟骨降解酶的合成,降低血纖維蛋白溶解酶的活性,抑制軟骨細胞的凋亡[5];能夠有效抑制炎癥因子,可以降低血清和滑液中IL-1、IL-6水平及膝關節液中骨橋蛋白(OPN)及TNF-α的含量[6]。糖皮質激素可起到抗炎、鎮痛、消腫作用,能直接抑制基質金屬蛋白酶的合成和表達,減少IL-1和TNF-α等的釋放,減輕免疫反應,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減輕充血,促進細胞間質水腫消退,從而起到抗炎、鎮痛、消腫作用。
本研究結果顯示,透明質酸聯合糖皮質激素關節腔注射治療膝部骨關節炎可快速緩解疼痛、腫脹,重新恢復關節活動,對抗炎癥,保護軟骨,延緩疾病發展,輕癥患者每個療程只需給予3次注射,而重癥患者每個療程應給予5次注射,推薦臨床參考使用。
[1] 王錢,黃慈波.骨關節炎的診斷和治療進展[J].臨床藥物治療雜志,2010,8(2):36-38,47.
[2] 栗占國.骨關節炎診治指南(草案)[J].中華風濕病學雜志,2003,7(11):702-704.
[3] 趙雪梅,李鴻斌,肖鎮.骨關節炎發病機制研究進展[J].內蒙古醫學雜志,2011,43(3):321-326,366.
[4] 袁文旗,姚樹俊,李軍,等.關節鏡下選擇性清理術與透明質酸鈉注射治療膝骨性關節炎的療效觀察[J].中國當代醫藥,2010,17(27):187.
[5] 王亞麗.透明質酸鈉聯合硫酸氨基葡萄糖治療膝骨關節炎的臨床觀察[J].中國醫藥導報,2011,8(20):121-122.
[6] 孔暉.膝骨關節炎滑液中骨橋蛋白及腫瘤壞死因子-α的表達及透明質酸的干預作用[J].中國藥物與臨床,2009,9(12):1197-1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