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冬敏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青浦分院放射科,上海 201700
脊柱外傷是臨床上骨科常見病及多發病,受傷后能夠及時準確的早期診斷,對患者的治療及預后意義重大。脊柱外傷的診斷方法較多,其中磁共振成像(MRI)在脊柱外傷的應用日漸廣泛。本研究回顧性分析45例脊柱外傷患者的脊柱MRI表現,探討其診斷價值,現報道如下。
選擇筆者所在醫院2008年1月~2011年3月就診的脊柱外傷患者45例,其中男28例,女17例,年齡10~65歲。45例脊柱外傷患者中,發生在頸椎8例,胸椎15例,腰椎20例,骶椎2例;45例患者中重物擊傷8例,高處墜落傷16例,車禍傷21例。
45例脊柱外傷患者均于外傷后24 h內術前行MRI檢查,使用GE MRI掃描儀,場強1.5 T。全部病例均攝X線平片,28例曾做CT檢查。MRI檢查正常自旋回波平掃,矢狀面T1WI、T2WI,橫軸位或者冠狀面 T2WI,T1WI:TR500 ms、TE20 ms;T2WI:TR3200 ms,TE70 ms,距陣 256×256,層厚 5 mm,間距6 mm,FOV230 mm或330 mm。
45例脊椎外傷患者,其中椎骨骨折32例,發生壓縮性骨折27例,MRI表現:患者的椎體楔狀變形;發生脊椎椎體粉碎性骨折10例,MRI表現:T1加權呈低信號,呈條狀或斑片狀,T2加權呈高信號,個別可見脊柱成角畸形。45例脊椎外傷患者14例脊椎損傷,MRI表現:患者椎體形態正常,但椎體內見不規則的T1WI低信號,T2WI高信號,說明椎體內骨髓損傷水腫出現。見圖1。
45例脊椎外傷患者中15例脊髓水腫,MRI表現:脊髓增粗,部分蛛網膜下腔明顯縮窄,T1WI為稍低信號,T2WI為高信號,和正常組織分界不清。脊髓血腫信號存在復雜變化,不同時期變化不同。45例脊椎外傷患者中3例脊髓完全性斷裂,其中2例患者脊髓不完全斷裂。見圖2。

圖1 T12壓縮骨折,L1壓縮骨折(陳舊性)MRI圖像

圖2 脊髓水腫MRI圖像
45例脊椎外傷中17例椎間盤損傷,MRI比X線平片及CT能更好的觀察椎間盤損傷。27例患者椎旁軟組織及韌帶損傷,MRI表現為T1WI示韌帶低信號連續性中斷,T2WI示韌帶損傷處斑片狀高信號與周圍組織界線不清楚。患者韌帶損傷主要傷及后韌帶、黃韌帶及棘上韌帶損傷。見圖3。

圖3 椎旁軟組織及韌帶損傷MRI圖像
隨著MRI技術的不斷發展,減少了患者的確診時間,因此為脊柱外傷的患者的診斷提供了方便條件。本組所選的脊柱外傷患者入院檢查時間為傷后1 h,證明MRI檢查在臨床檢查中逐步得到的重視。外傷患者,X線平片及CT檢查都正常的患者存在局部活動受限及局部疼痛明顯的患者都應該做MRI,以排除椎體損傷[1]。面對脊柱外傷,臨床上重視的是有無脊髓的永久性損傷,在這方面MRI有著其他診斷方法無法替代的優勢[2]。對于脊柱外傷并且伴有神經損傷的患者,都應該及早的進行MRI檢查,MRI檢查能夠檢查出患者脊髓損傷的部位及損傷程度,因此有利于臨床醫生制定合理的手術方案,爭取脊髓患者早日康復。對于已做完手術的脊柱外傷患者,術后復查MRI可以用于椎體術后的療效判定,及指導預后。有效的觀察患者術后椎骨復位情況及椎管狹窄情況。因此MRI能夠對脊柱外傷患者做出準確,有效的診斷。并對韌帶撕裂、外傷性椎間盤突出、脊髓受壓、脊髓損傷等做出明確診斷。為脊柱外傷患者做出早期明確診斷,提供方便條件。另外隨著MRI技術的不不斷發展,對脊柱外傷患者的搶救及治療必定提供優越的診斷條件。
[1] 張華文,趙明增,吳密俠,等.脊柱損傷的MRI診斷及其臨床意義[J].實用醫學影像雜志,2006,7(4):236-240.
[2] 周星帆,王麗萍,王書智,等.脊柱脊髓損傷的MRI診斷及臨床應用[J].實用醫技雜志,2003,10(7):728-729.
[3] Jenkins PF.Chiari malformation[J].Amer Orthoptic Jrnl,2005,1(3):48-51.
[4] 傅家慶,楊述根,陳東,等.磁共振全脊柱成像技術及臨床應用[J].瀘州醫學院學報,2006,1:52-53.
[5] 鐘德君,康敏,王清,傅家慶,等.全脊柱MRI在脊柱外傷診治中的價值[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09,17(14):110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