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金良
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風濕科,吉林長春 130021
類風濕性關節炎(RA)是一種累及周圍關節為主的多系統性炎癥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變呈持續、反復性發作過程[1]。來氟米特是一種新型的免疫抑制劑,來氟米特片能改善類風濕關節炎的癥狀和體征,進一步改善患者生活質量,阻止骨質毀壞,減少致殘,有效率達85.7%[2]。本研究筆者對2009年5月~2010年5月門診收治的風濕性關節炎患者50例應用來氟米特聯合中藥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效果顯著、安全,現報道如下。
本組資料根據筆者所在醫院2009年5月~2010年5月門診收治的風濕性關節炎患者100例(符合1987年美國風濕病協會的診斷標準),其中,男57例,女43例;年齡18~64歲,平均(44.7±6.4)歲;病程2個月~3年。隨機將100例患者分為兩組,其中,治療組和對照組各50例,兩組患者均無嚴重心、肝、腎等疾病,無用藥禁忌癥,治療前2周末服用任何抗類風濕性關節炎藥物。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兩組患者均給予來氟米特(妥抒),1次/d(睡前服),2片/次,療程12周,同時輔助使用非甾體類抗炎藥。治療組在此基礎上應用自擬“痹痛祛風散”:制川烏20 g,制馬錢子20 g,三七30 g,地龍 25 g,水蛭 20 g,鹿茸片 5 g,珍珠 30 g,螞蟻 25 g,炙穿山甲20 g,蟾酥3 g,蜈蚣10條,土鱉蟲20 g,雞內金40 g,蓽茇8 g,藏紅花5 g,全蝎20 g。共研細末3~4 g/次,2~3次/d,口服或裝膠囊,或為蜜丸6~7 g/丸,1丸/次,2~3次/d日,口服。
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關節疼痛指數、關節腫脹指數、關節功能障礙指數、晨僵時間及雙手握力等。實驗室指標:血沉、類風濕因子滴度。不良反應:主要觀察白細胞和轉氨酶變化。
2.1 癥狀體征改善情況(表1)
2.2 不良反應情況
治療組有2例發生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對照組有10例發生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0%,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7.265,P< 0.05)。
類風濕性關節炎屬中醫頑痹范疇,多因營衛失調,邪客經脈,氣血受阻,血滯釀瘀,深伏骨骱,膠著不解,引致肌肉、筋骨、關節發生酸痛、麻木、重著、屈伸不利、關節腫大灼熱、僵硬、強直、畸形、活動受限。可見正虛是寒濕痹阻型痹病發病的重要內因,邪侵是重要條件,不通是其病理關鍵[4]。傳統西醫以往多用非甾體類抗炎藥及慢作用藥為主要治療藥物,常有嚴重并發癥,且不能延緩病情發展及降低致殘率[5]。中藥治療應祛風散寒、疏筋活絡,除濕止痛,效果較好,但是治療時間較長。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各項指標檢測結果比較(± 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各項指標檢測結果比較(± 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 <0.05,**P <0.01;與對照組療后,△P <0.05
組別 n 關節疼痛指數(分)關節腫脹指數(分)關節功能障礙指數(分) 晨循(h) 雙手握力(kg) ESR(mm/h) RF(IU/mL)治療組治療前 50 2.30±0.58 2.33±0.18 2.75±0.32 2.95±1.88 7.30±0.59 72.33±33.58 136.30±22.58治療后 1.08±0.30*△ 0.88±0.30*△ 1.18±0.25*△ 0.63±0.26 15.82±6.30 36.08±20.67 82.28±6.30*△對照組治療前 50 2.32±0.57 2.35±0.18 2.73±0.24 2.85±1.96*△ 7.32±0.58*△ 72.34±33.48*△ 136.3±22.58治療后 1.68±0.30* 1.38±0.32* 2.18±0.20* 1.60±0.26* 10.82±6.20* 56.08±20.65* 102.28±6.31*
來氟米特是世界公認的第1個專門用于醫治類風濕關節炎的藥物。來氟米特是可控制病程及阻止骨質毀壞的改善病程藥。另外古法療特等[6]發現,來氟米特能明顯緩解強直性脊柱炎的關節疼痛,改善強直性脊柱炎的功用指數和疾病活動度,并能增加患者血沉、C反應蛋白,晨僵工夫等。
本研究中除應用來氟米特治療外,還是用了中藥治療,其方中藏紅花有活血止痛之效;地龍通絡祛風止痛,用于風濕痹痛之良藥;制川烏、制馬錢子、三七粉為祛風濕止痹痛之圣藥。“痹痛祛風散”中:制川烏、制馬錢子、蟾酥、蜈蚣、制穿山甲、全蝎、水蛭等有明顯的抗炎消腫、鎮痛和改善機體免疫功能、調整骨質代謝諸效應。本丸散之劑對本病過程中發生的炎癥、免役功能改變以及骨質組織破壞受損等確有良效。其藥理作用尚待進一步探討。治療上當以補肝腎,祛風除濕,散寒止痛,活血通絡為主要治則。諸方中制川烏、制草烏、制馬錢子、蟾酥,皆系有毒之品,必須炮制后方能應用,同時其用量須根據患者體質強弱不同而酌情使用,不可過量,如果患者服藥后,出現口唇麻木,系上述藥物過量中毒所致,一般停藥1~3 d即可消失。本系列中藥、丸散藥、外敷藥酒所治之病,在中醫學中皆屬痹證范疇,其癥狀相同,機理相同,皆可異病同治,本方法還對肩周炎、頸椎病、末梢神經炎、神經痛、面神經麻痹、大骨節病、坐骨神經痛及腰間盤突出亦有良好的療效。
[1] 高焱.來氟米特治療早期類風濕關節炎療效觀察[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7,7:15-16.
[2] 郭來五.復方螞蟻丸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354例臨床療效觀察[J].山西中醫,2005,8(11):22.
[3] 吳啟富.難治性類風濕關節炎的中西醫結合治療[J].第六屆中西醫結合風濕病學校交流大會,2006,(9):1-4.
[4] 付新利,張立亭.中藥聯合來氟米特治療難治性類風濕關節炎[J].山東中醫藥大學學報,2005,29(3):197-199.
[5] 羅試計.中西醫結合治療難治性類風濕關節炎的療效觀察[J].內科,2007,2(4):572-573.
[6] 古法療特,王海云,巴燕.中西醫結合治療難治性類風濕關節炎20例臨床分析 [J].新疆中醫藥,2007,25(1):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