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桐
南通大學附屬醫院中醫科,江蘇南通 226001
鼻咽癌是我國南方及東南亞國家的常見惡性腫瘤之一,病因與EB病毒感染、遺傳及環境污染等因素有關。在鼻咽癌的治療方法中,放射療法是首選。放射治療雖然對鼻咽癌治療有效,但因照射所致唾液腺及腮腺分泌減少,患者發生口干及口腔黏膜反應,極大地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為此,2008年1月~2011年1月筆者所在科室在鼻咽癌放射治療的同時配合應用中藥復方治療因放療所致的毒副反應,取得較好療效,現報道如下。
選取2008年1月~2011年1月在筆者所在醫院腫瘤放射中心首程接受放射治療的鼻咽癌患者66例,均經病理檢查診斷為鱗癌,經CT檢查供臨床分期,無遠處轉移的原發性鼻咽癌患者,排除嚴重心臟病者、肝腎功能異常者及放療禁忌證者。其中男60例,女6例;年齡24~67歲,中位年齡47歲;卡氏評分≥80分。所有患者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其中試驗組男31例,女2例;對照組男29例,女4例。兩組性別、年齡、病理類型、分期、放射量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兩組均采用放射治療方法:用直線加速器6MV-X射線照射,頭枕加面罩固定體位,采用常規分割照射法,每天2 Gy,每周5次,鼻咽總劑量為70~80 Gy,頸部根治量為60~70 Gy,時間7~8周。
中藥治療組,基本方劑為:金銀花15 g,連翹15 g,黃連6 g,生地 15 g,沙參 30 g,花粉 15 g,麥冬 10 g,石斛 10 g,桔梗 10 g,射干10 g,赤芍15 g,丹參15 g,太子參15 g,生甘草6 g。每天1劑,水煎成200 mL。從接受放療前3 d開始,每次分6~8次含漱口服,治療至放療結束后1周。對照組每日常規口腔護理,用筆者所在醫院自制呋喃西林溶液漱口。
觀察兩組患者口腔黏膜損傷出現時間、治療后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損傷等級及口咽部疼痛等級。
口腔黏膜損傷等級參考RTOG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損傷分級標準[1]評定:0級:無變化;Ⅰ級:充血可有輕度疼痛,無需鎮痛藥;Ⅱ級:片狀黏膜炎,或有炎性血清血液分泌物或有中度疼痛,需鎮痛藥;Ⅲ級:融合的纖維性黏膜炎可伴重度疼痛,需麻醉藥;Ⅳ級:潰瘍,出血,壞死。
口咽部疼痛等級參考數字評估(NRS)[2]評定:0分:無痛;1~3分:輕度疼痛;4~6分:中度疼痛;7~9分:重度疼痛;10分:極度疼痛。
治療組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損傷平均出現時間為放療后(17.6±5.2)d,對照組為放療后(13.1±4.8)d??梢姡委熃M發生口腔黏膜損傷較對照組晚(P<0.05)。
治療后發生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Ⅲ、Ⅳ級損傷者,治療組為10例,對照組為22例。可見,治療組出現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損傷程度較對照組輕(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損傷等級比較[n(﹪)]
治療后發生口咽部中、重度疼痛者,治療組為14例,對照組為25例。可見,治療組發生口咽部疼痛較對照組輕(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口咽部疼痛等級比較[n(﹪)]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肝、腎功能均未發現異常變化。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世界上約80%左右的鼻咽癌發生在我國[3]。其治療首選放療。放療期間,口咽、鼻咽、副鼻竇內黏膜放射40 Gy后,血管壁變薄,通透性增強,可出現黏膜水腫或充血,甚至形成潰瘍。腮腺照射2 Gy后,即可發生腮腺腫脹,當照射40 Gy后,唾液分泌明顯減少,組織學上有實質細胞增生變性,血管炎性反應及間質纖維化。放療的毒副反應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與治療的連貫性,嚴重時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目前對放射性損傷尚缺乏理想的防治措施,我國學者對中醫藥防治放射性損傷的作用進行了長期、廣泛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些共識性的認識,如放射性損傷,從病因看放射線屬中醫熱毒范疇,其作用于人體,多導致機體出現熱毒熾盛、久則傷津耗氣的病理變化,而中醫學中咽喉屬于肺系,腎脈夾咽喉系舌本,故邪熱可耗傷人體的肺腎陰液,嚴重時導致虛火上炎,氣陰兩虛,其治療多主張采用清熱解毒、益氣養陰為大法[4]。
筆者所在科室總結了10余年來中醫藥應用成果,選用金銀花、連翹、黃連、生地、沙參、花粉、麥冬、石斛、桔梗、射干、赤芍、丹參、太子參、生甘草為基本方,具有清熱解毒、養陰生津、活血化瘀作用,可增加乏氧細胞的氧含量,減輕放射線對口腔黏膜的不良反應,改善患者的全身情況,提高生存質量,確保放療的順利完成。該方中金銀花、連翹、黃連具有清熱解毒、散結祛濕作用,生地、沙參、花粉、麥冬、石斛養陰生津,赤芍、丹參、太子參益氣活血,扶正止痛;桔梗、射干、生甘草利咽解毒?,F代藥理也已證實,方中金銀花、生地、沙參、花粉等具有良好的抗非特異性炎癥及抗微生物作用,可預防并治療黏膜感染;丹參、赤芍可改善微循環,減少纖維組織增生,并具有放療增敏作用;太子參可提高機體免疫力,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等功能;甘草含有甘草酸,能增強細胞的解毒作用和抵抗力,并且具有抗潰瘍的作用[5]。諸藥合用,與放療同步進行,本研究結果表明,其具有推遲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發生時間,降低Ⅲ、Ⅳ度口腔黏膜炎的發生率,減輕疼痛的良好作用??梢詼p輕患者痛苦,保證放療的順利進行。但對于中藥能否減輕遠期放療反應,提高生存率或減少遠處轉移,尚無明確定論,需進一步研究確認。
[1] 谷銑之.腫瘤放射治療學[M].第4版.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08:455-456,1350.
[2] 周際昌.實用腫瘤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177.
[3] 閔慶華,洪明晃,郭翔.鼻咽癌[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3:1-21.
[4] 燕忠生.中醫藥對放射性局部損傷的防治作用[J].中醫雜志,2006,47(8):630-632.
[5] 駱和生.中藥與免疫[M].廣州:廣東科學技術出版社,1982:4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