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麗榮
河北省新樂市中醫院內二科,河北新樂 050700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種復雜的臨床癥狀群,是大多數心臟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臨床上以左心衰竭常見,主要表現為:①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難:勞力性呼吸困難、端坐呼吸、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急性肺水腫;②咳嗽、咳痰、咯血;③乏力、頭暈、心慌。右心衰竭較少見,主要表現為:①消化道癥狀如腹脹、惡心嘔吐等;②勞力性呼吸困難。有研究顯示心衰患者有心肌壞死現象,這種階段性灶性壞死現象參與了心衰的進行性惡化過程[1]。因此對慢性心力衰竭治療方案的選擇相當重要,對患者的積極治療可以改善其心功能,從而改善其生活質量、降低其死亡率。
選擇2008年2月~2009年1月在我院治療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60例,采用隨機、對照研究方法將其分為對照組(80例)和治療組(80例)。其中,男93例,女67例;年齡49~74歲,平均60.6歲。所有患者一般情況、肝功能、腎功能、血糖、血脂等指標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給予常規強心、利尿、擴血管等抗心衰治療;治療組除給予常規強心、利尿、擴血管等抗心衰治療外,加用洛伐他汀片20 mg,每晚1次頓服,每組各治療16周。使用飛利浦iU22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為2.5 MHz,進行心臟彩超檢查。對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的臨床癥狀和心臟彩超指標的變化情況進行比較、分析。
所有數據應用SPSS 12.5軟件進行分析和統計處理,各組間數據用 t檢驗,數據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以 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及心功能分級(NYHA分級)較治療前均有所改善,心臟彩超顯示左室舒張末內徑(LVED)與左室收縮末內徑(LVES)較治療前均有所縮小,左室射血分數(LVEF)均有所提高,治療組較對照組改變更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心力衰竭是各種心臟疾病導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種綜合征,絕大多數情況下是指心肌收縮力下降使心排血量不能滿足機體代謝的需要,器官、組織血液灌注不足,同時出現肺循環和(或)體循環淤血的表現[2]。將心臟病患者按心功能分級大體上可以反映病情的嚴重程度,對治療措施的選擇和預后的判斷有重要價值。目前最常用的心功能分級系紐約心臟學會(NYHA)制訂的。這一系統根據誘發癥狀的用力程度將患者分為4級:Ⅰ級,限于正常人活動水平時出現癥狀;Ⅱ級,日常活動出現心力衰竭癥狀;Ⅲ級,低于日常活動出現心力衰竭癥狀;Ⅳ級,靜息狀態下出現心心力衰竭癥狀[3]。160例患者中Ⅱ~Ⅲ級較多見。

表1 兩組心臟彩超各組測量參數比較(x±s)
HMG-CoA(羥甲基戊二酰輔酶A)還原酶抑制劑,又稱他汀類,具有二羥基庚酸結構或為內酯環或為開環羥基酸,是抑制HMG-CoA還原酶所必需的基團,但是內酯環必須轉換成相應的開環羥基酸形式才呈現藥理活性[4]。洛伐他汀是內酯環型,具有較強的親脂性,因此需在體內水解成開環羥基酸型才呈現活性,對L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降低效果最強,調血脂作用呈劑量依賴性。他汀類還具有非調脂作用,如:①抑制HMG-CoA還原酶。他汀類藥物可以抑制HMG-CoA還原酶,從而阻斷了甲羥戊酸途徑中間產物的合成,抑制類異戊二烯的產生,細胞內氧化自由基的產生減少,氧化損傷減輕;②抑制炎癥和生長因子。他汀類藥物可通過抑制各種炎癥介質的產生,炎癥細胞的活化、遷移而發揮抗炎作用;③保護內皮細胞。他汀類藥物能增強血管的內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和誘導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的表達而改善內皮功能;④改善血流動力學。他汀類藥物通過降低血黏度和纖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水平。通過改善血小板脂質組成減少血小板聚集等改善血流動力學[5]。
左心室腔為室間隔與左心室后壁之間的心腔,分別于收縮期末和舒張期末,測量左心室心內膜與左心室后壁心內膜間的距離,即為LVED和LVES[6]。LVEF是反映心功能的指標之一。治療組的LVEF較對照組有所提高。
正在進行的一系列試驗將揭示他汀類藥物對CHF患者的潛在治療作用[7]。服用他汀類藥物的CHF患者比未服用他汀類藥物的CHF患者的死亡率減少17%,并對陳舊心肌梗死伴LVEF<40%的CHF患者服用他汀類藥物進行分析發現,僅用他汀類藥物治療3周,LVEF就改善6%[8-9]。洛伐他汀對CHF的治療不僅改善了心功能,改善了預后,而且降低了死亡率。他汀類藥物多效性在CHF的防治中正逐步顯示出益處,近年來通過一些基礎與臨床研究已證實了這些益處,但是也可能存在不良反應[10-11],因此需要基礎與臨床進一步探討研究。
[1]徐巖.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心肌肌鈣蛋白含量研究[J].中華心血管雜志,2002,30(8):436.
[2]葉任高,陸再英.內科學[M].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161.
[3]趙水平,胡大一.心血管病診療指南解讀[M].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80.
[4]楊寶峰.藥理學[M].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282.
[5]常寶成,于德民.他汀類藥物的新評價[J].藥品評價,2009,6(6):214-217.
[6]李治安.超聲心動圖指南[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16.
[7]Packard C.Improving outcomes through statin therapy a review of ongoing trials[J].Eur Heart J,2004,6:28-31.
[8]楊新春,那開憲,陳瑾.心力衰竭臨床與實踐[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26.
[9]龔樹春.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的治療[J].中國醫藥科學,2011,1(1):81,85.
[10]李廣平.心血管病基礎與臨床研究進展[M].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9:314.
[11]2010年100項心血管研究新成果[J].中國醫藥科學,2011,1(1):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