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俠
現代醫學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發展,健康不僅僅是沒有疾病,而是身體和心理健康的總稱。對外科患者來說,在治療疾病的過程中可能產生心理問題。手術仍是對某些疾病的常用治療手段,它是一種強烈的心理應激源,而消極的應激往往是過度的緊張、焦慮引起的。調查表明,術前焦慮的發生率為23.33% ~88.64%[1],而手術前 1 d 的焦慮值達到最高[2]。焦慮情緒可能會加重患者的病情,直接影響其康復。Matsushita等[3]研究表明,降低術前焦慮情緒有利于患者術后身體的恢復,而焦慮程度過于嚴重者則會影響其手術效果。因此,患者不良情緒狀態也是阻礙其康復的重要原因之一。手術期間的焦慮情緒也是導致患者失眠,產生睡眠問題的主要原因之一[4-6]。我國學者研究術前和術后睡眠狀況和焦慮情緒的較多,較少有比較手術前后變化的,而手術前后變化的研究可以給醫護人員提供更多應該注意的信息,以便更好的幫助患者恢復健康。本文旨在通過對患者手術前后睡眠狀況與焦慮程度變化的研究,希望護理工作者給予患者更好的心理護理。
1.1 研究對象 選取唐山市一所三級甲等醫院的手術患者進行調查研究。共發放問卷60份,回收問卷60份,回收率為100%;剔除無效問卷4份,有效問卷數為56份,問卷有效率為93.33%。男28例,女28例,年齡16~65歲;其中普外科19例,骨科17例,泌尿外科20例;受教育程度為初中及以上。
1.2 研究方法 采用方便抽樣法,由經過訓練的護士使用指導語指導被試作個別測試,對看不懂或者看不清題目的予以清晰的解釋和說明,當場回收問卷。
1.3 研究工具 (1)睡眠狀況自評量表[7](Self-Rating Scale of Sleep)采用由李建明教授編制的睡眠狀況自評量表考察患者的睡眠狀況。適用于篩選不同人群中有睡眠問題者,也可用于睡眠問題者治療前后評定效果對比研究。SRSS共有10個項目,分別引出睡眠時間不足、睡眠質量不高、睡眠不足或覺醒不夠、睡眠時間、入睡困難、睡眠不穩、早醒、多夢或夢魘、夜驚、服藥情況、睡眠態度和失眠后生理心理反應這10個癥狀。每個項目分5級評分(1~5),評分愈高,說明睡眠問題愈嚴重。該量表的信度為 0.6418,效度為 0.5625。(2)狀態-特質焦慮問卷[8](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STAI-Form Y)采用由 Charles D.Spielberger等人編制的狀態一特質焦慮問卷(STAI),該問卷由狀態焦慮量表(S-AD)和特質焦慮量表(T-AI)組成。S-AD由第1~20題組成。T-AI由第21~40題組成,其中有11項為描述負性情緒條目,9項為正性情緒條目,用于評定人們經常的情緒體驗。STAI每一項進行1~4級評分,S-AI:1完全沒有,2有些,3中等程度,4非常明顯。T-AI:1幾乎沒有,2有些,3經常,4幾乎總是如此。由受試者根據自己的體驗選取最合適的分值。凡正性情緒項目均為反序計分。評分測試一再測試的信度檢驗結果顯示:S-AI為 0.88,T-Al為0.90。S-AI與 T-AI評分之間的相關系數,初測為0.84,復測為0.77。
1.4 統計學分析應用SPSS 11.5統計軟件,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患者手術前后睡眠狀況與全國常模[7]比較 患者手術前睡眠狀況與全國常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患者睡眠的總均分與全國常模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睡眠時間不足、睡眠不足或覺醒不夠、睡眠態度和失眠后生理心理反應這三個因子與全國常模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在其他因子上與全國常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2。
表1 術前睡眠狀況與全國常模的差異比較

表1 術前睡眠狀況與全國常模的差異比較
因子 患者(n=50) 常模 t值 P值22 ±5 22 ±5 0.50 0.62睡眠時間不足 2.7±0.9 2.8±0.9 -1.11 0.27睡眠質量不高 2.3±1.0 2.3±0.8 -0.34 0.73睡眠不足或覺醒不夠 2.3±1.0 2.4±1.1 -0.62 0.54睡眠時間 2.4 ±0.8 2.3 ±0.6 0.55 0.59入睡困難 2.1 ±0.8 2.0 ±1.0 1.24 0.22睡眠不穩 2.3 ±1.1 2.0 ±1.0 1.73 0.09早醒 2.2 ±1.0 2.0 ±1.1 1.70 0.10多夢或夢魘夜驚 2.1±0.9 2.1±1.1 -0.08 0.94服藥情況 1.1 ±0.4 1.2 ±0.6 -2.017 0.05睡眠態度和失眠后生理心理反應總均分3.0 ±1.4 3.0 ±1.5 0.296 0.77
2.2 不同性別的患者睡眠狀況和焦慮情緒的分析 術前狀態焦慮和特質焦慮在性別上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3 患者手術前后睡眠狀況和焦慮情緒的差異 患者術前睡眠狀況、狀態焦慮和特質焦慮與術后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4。
2.4 焦慮對手術前后患者睡眠狀況的影響研究 手術前狀態焦慮和睡眠時間因子具有相關性(r=0.107,P <0.01),睡眠狀況自評量表的總均分及其他因子有相關;睡眠狀況自評量表總均分、睡眠質量不高因子和特質焦慮有相關性(r值分別為-0.29 和0.29,P <0.05);術后睡眠總均分、睡眠質量不高、睡眠時間不足、睡眠不足或覺醒不夠與狀態焦慮有相關性(r分別為 0.34,0.31,0.29 和 0.32,P <0.05),睡眠總均分、睡眠時間不足、睡眠質量不高與特質焦慮具有相關性(r值分別為0.34,0.36,0.33 和 0.36,P <0.05)。
表2 術后睡眠狀況與全國常模的差異比較

表2 術后睡眠狀況與全國常模的差異比較
因子 患者(n=50) 常模 t值 P值總均分 20±6 22±5 -2.61*0.01睡眠時間不足 2.4±0.9 2.8±0.9 -3.21 0.00睡眠質量不高 2.1±1.0 2.3±0.8 -1.36 0.18睡眠不足或覺醒不夠 1.9±0.9 2.4±1.1 -4.00 0.00睡眠時間 2.2 ±0.8 2.3 ±0.6 -1.29 0.20入睡困難 1.9 ±0.9 2.0 ±1.0 -0.47 0.64睡眠不穩 2.0 ±0.9 2.0 ±1.0 -0.31 0.76早醒 2.0 ±1.1 2.0 ±1.1 0.25 0.81多夢或夢魘夜驚 1.9±0.8 2.07±1.11 -1.78 0.08服藥情況 1.1 ±0.4 1.2 ±0.6 -1.75 0.09睡眠態度和失眠后生理心理反應2.5 ±1.3 3.0 ±1.5 -2.68 0.01
表3 不同性別對患者睡眠狀況和焦慮情緒的差異

表3 不同性別對患者睡眠狀況和焦慮情緒的差異
因子 男(n=28) 女(n=28) t值 P值21 ±5 23 ±5 -0.35 0.63術后睡眠 20±7 20 ±5 0.00 1.00術前狀態焦慮 38±7 44±11 -2.01 0.04術后狀態焦慮 35±7 40±7 -1.10 0.26術前特質焦慮 40±7 48±8 -3.10 0.00術后特質焦慮術前睡眠40 ±7 43 ±8 -1.37 0.19
表4 患者術前后睡眠狀況和焦慮情緒的差異比較

表4 患者術前后睡眠狀況和焦慮情緒的差異比較
因子 手術前 手術后 t值 P值43 ±8 41 ±7 2.48 0.01322 ±5 20 ±6 3.59 0.001狀態焦慮 41±10 39±7 2.58 0.017特質焦慮睡眠狀況
3.1 術前患者總體睡眠狀況與全國常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與王蓓蔡等[9]通過對普外科患者手術前后睡眠狀況的調查與分析不同,這可能由于被試過少。
3.2 術后患者睡眠狀況與全國常模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患者總體睡眠狀況較好。在睡眠時間不足項和睡眠不足或覺醒不夠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術后患者睡眠時間變長,這是由于術后為避免疼痛等因素影響患者睡眠,保證術后患者機體的迅速康復,醫生會適量給患者使用鎮定催眠的藥物,從而保證患者睡眠充足。患者睡眠態度和失眠后生理心理反應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對手術的擔心、疼痛、精神高度緊張等因素可能導致患者術后失眠,但是醫生的解釋及采取的必要措施、護理人員精心的照顧、家人的支持都會減輕患者失眠后心煩、急躁等反應。
3.3 術前患者的狀態焦慮、特質焦慮在性別上女性的焦慮水平高于男性,手術后二者之間不存在顯著性差異。這可能是由于男性和女性認識和應對事件的方式不同,當面對危險事件時,女性更多體驗到的是不安全感從而尋求幫助,被動的等待求助會使其越來越焦慮,因男性面對危險時是想盡各種方法度過危機,并主動的解決問題,因此男性焦慮程度比女性的低。術后男女在焦慮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這可能是因為患者手術結束后不再對身體狀況擔心,所以不會再產生焦慮。
3.4 患者手術前后的睡眠狀況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術后患者的睡眠比手術前有所好轉。這與張慶英等[10]關于住院患者手術前后情緒變化及睡眠質量觀察的研究結果相一致。這可能因為術后患者自身狀況擔心減少,焦慮減輕,進而睡眠比術前好。為了緩解患者不適,醫生會使用止痛藥物,而護理人員則盡量在患者睡前結束各種術后護理工作,盡其所能使患者的睡眠狀況得到改善[11]。
3.5 睡眠質量越差,焦慮程度越高。術前睡眠時間因子和狀態焦慮具有顯著相關性,睡眠總均分、睡眠質量不高因子和特質焦慮具有顯著相關性,這可能是因為焦慮會影響患者術前睡眠質量,另一方面,睡眠狀況中的睡眠時間和睡眠質量對其焦慮情緒也產生一定影響。因此術前患者的睡眠狀況和焦慮情緒呈正相關(r=-0.29)。術后睡眠狀況總均分、睡眠時間不足、睡眠質量不高、睡眠不足或覺醒不夠、睡眠時間因子和狀態焦慮都具有顯著相關性;睡眠狀況自評量表總均分、睡眠時間不足、睡眠質量不高、和特質焦慮具有顯著相關性。這說明術后患者的睡眠狀況和焦慮情緒的相關性比手術前更高(rASI=0.34,rTAI=0.34)。因此,在改善患者睡眠狀況和焦慮情緒時,應該著重改善患者睡眠時間、睡眠質量等問題。
1 周意丹,李小凡.國內手術焦慮的研究進展.中國行為醫學科學,2003,12:119-120.
2 杜娟,栗光青,郭秋英,等.50例手術患者術前焦慮評估分析.山西職工醫學院學報,2008,18:69-70.
3 Matsushita T,Matsushima E,Maruyama M.Quality of life and psychologycal traits of patients undergoing surgery for gastrointestinal cancer.Can TO kagaku Ryoho,2005,32:209-214.
4 劉世熠.我國睡眠研究的回顧與展望.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1999,5:60-62.
5 江帆,袁強.失眠癥睡眠腦電的研究進展.國外醫學精學分冊,2000,27:112.
6 Rosekind MR.The epidemidogy and occurrence of in somnia.J Clin Psychiatry,1992,53:4-6.
7 李建明,等.RSS對13273名正常人睡眠狀態的評定分析.健康心理學雜志,2000,28:351-353.
8 Spielberger CD.狀態一特質焦慮問卷.中國心理衛生雜志,1999,(增刊):238-241.
9 王蓓蔡,立春,孫桂蘭,等.普外科患者手術前后睡眠狀況的調查與分析.護士進修雜志,2003,18:417-418.
10 張慶英,劉麒,張紅.住院患者手術前后情緒變化及睡眠質量的觀察.黔南民族醫專學報,2007,20:170-170.
11 王振英,湯淑芬,梁位流.外科住院患者手術前后睡眠狀況調查及干預.中國民康醫學,2006,18:567-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