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永軍 孫翠清 王萬清 李志鋒
肺炎支原體(myeoplasma pneumoniae,MP)是兒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體之一,臨床上大多數表現為呼吸道感染綜合征,僅根據臨床表現常難與病毒、細菌和結核感染鑒別,給臨床治療帶來一定的困難[1]。我們對2010年10月至2011年4月以來我院614例門診和住院患兒采用金標免疫滲濾分析原理試驗檢出MD抗體-IgM(MP-IgM),進一步提高MP感染診斷的準確性,報告如下。
1.1 對象 614例中,男383例,女231例;臨床癥狀為咳嗽、發熱、氣喘等,臨床診斷為急性支氣管炎,肺炎,哮喘,扁桃體炎及心肌炎等。
1.2 方法 取患兒靜脈血2 ml,離心用新鮮血清作為待檢樣本,采用金標免疫滲濾分析原理,以間接法檢測血清中的MPIgM抗體,診斷試劑盒由濰坊市康華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生產。操作過程嚴格按照試劑盒操作說明書進行。
1.3 統計學分析 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每個月份的檢測數據 10月份20例,男14例,女6例,其中陽性4例,陽性率20%。11月份98例,男64例,女34例,陽性27例,陽性率為27.6%。12月份150例,男98例,女52例,陽性36例,陽性率為24%。1月份110例,男63例,女47例,陽性16例,陽性率為14.5%。2月份57例,男35例,女22例,陽性9例,陽性率為15.8%。3月份96例,男52例,女44例,陽性21例,陽性率為21.9%。4月份83例,男57例,女26例,陽性20例,陽性率為24.1%月份檢出率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7.22,P <0.05)。
2.2 按年齡段分組計算數據 4.1歲以上陰性率與0~2歲和2.1~4歲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各年齡組MP-IgM檢測結果 例
2.3 按性別分組計算數據 男女陽性率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2 不同性別之間MP-IgM檢測結果
MP是一種介于細菌和病毒之間的超濾過性病原微生物,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是兒童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體,一年四季均有發生,偶有小流行[2]。除可引起原發性非典型肺炎外,常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氣管炎、支氣管炎、淋巴結炎等,也可引起肺大泡、肺膿腫等,而且還可引起許多肺外并發癥,常累及心、肝、腎、中樞神經、皮膚、血液等。臨床主要表現為發熱、畏寒、頭痛、乏力、干咳、胸痛、咯血及肺部可聞及干性啰音。
由于各地氣候、環境不同,支原體發病高峰有明顯差異。近年來MP引起的呼吸感染有增加趨勢,而且還可引起多系統多臟器損害,造成臨床表現多樣性,容易造成誤診,貽誤治療。目前認為MP致病機制可能存在直接侵犯與免疫機制二者皆有,免疫損傷與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均有密切關系。
由于MP感染的臨床表現常無特異性,尤其是肺外并發癥使病情復雜化,且一般在給予青霉素或頭孢類抗生素治療一定時間效果不佳時,才考慮是否為MP感染,易導致誤診誤治,因此MP的早期診斷具有重要意義。
通過本實驗室對患兒血清做出結果的一系列總結,我們不難看出:隨著季節溫度的變化,患兒的人數在發生著不同的變化。在這幾個月中,11月份患兒的感染率最高,本研究發現4歲以上的患兒感染率比4歲以下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男女患兒性別之間的感染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寒冷的冬季,患兒人數較多,MP陽性率也較高。
總之,MP感染在臨床中發病率日益增高,且逐漸出現低齡化趨勢,這不得不引起我們醫務人員重視。本文旨在通過對實驗室血清檢測結果的一系列比較和分析,初步了解本地區的MP感染率,為臨床上合理選用抗生素提供一定的依據,并進一步強調不能忽略嬰幼兒中MP感染的高發率,及早進行MP-IgM的檢查,明確病原,限制疾病的流行與傳播[3,4]。
1 張鳳蓮,張莉,付惠玲,等.小兒呼吸道支原體感染快速檢測方法探討.臨床兒科雜志,2005,23:119-120.
2 謝國艷,高志生,郁淼,等.肺炎支原體檢測方法的評價.世界感染雜志,2005,5:444.
3 曹玉璞.肺炎支原體感染的實驗室診斷.實用兒科雜志,1993,8:203-204.
4 魏成軍,蔣福國,劉德美,等.呼吸道感染肺炎支原體檢測1786例分析.中國誤診學雜志,2006,6:4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