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麗紅
(湘西民族職業(yè)技術學院,湖南 吉首 416000)
青花菜的產品器官是花球,而花球的質量、大小與植株性狀密切相關[1]。關佩聰等[2-5]對青花菜植株的生長動態(tài)與花球產量形成研究表明,青花菜植株的第6~18展葉是花球形成過程的主要功能葉,這些展葉的葉量及其光合效能與花球產量有密切關系。林俊等[6]在不同種植密度對青花菜品質與產量的研究表明,青花菜葉面積增多,可以提高花球生產率,從而提高花球質量。
試驗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對青花菜植株主要農藝性狀與單球質量的相關性進行了研究,以期為青花菜育種及新栽培提供理論依據。
試驗在湖南省吉首市湘西職業(yè)技術學院科技園內進行,品種為依綠早生,種植密度60 cm×50 cm,栽植2 200株/667m2,常規(guī)栽培管理。青花菜采收時開展相關項目的測量(表1)。

表1 測量項目、方法及單位
采收花球時,隨機抽取完整葉40片,測定其葉長和葉寬,并利用格子法測定葉面積(測葉板每格1 cm2,計數時邊緣部分超過格子的1/2算1整格,小于1/2不計)。同時,隨機選取26株,每株任選5片葉測定葉長和葉寬,并記錄每株的總葉片數。并根據葉面積與葉長、葉寬的相關性方程求出每片葉的面積。按以下公式計算出葉面積指數[7]。

調查時,隨機抽取40片葉片,并將葉長、葉寬、葉長與葉寬的乘積、葉長的平方、葉寬的平方分別與所測得的實際葉面積進行回歸分析(見表2),結果表明,青花菜的葉面積與葉長、葉寬之間存在密切的關系,且均達到極顯著水平。其中,葉長與葉面積的關系比葉寬密切,但葉長與葉寬的乘積與葉面積的關系最密切,其回歸模型的相關系數最大,相關性最好。由此說明用葉長和葉寬的積作為自變量建立回歸模型測定葉面積的方法最可靠、方便、快速、精確。其直線回歸方程為Y=-14.7211+0.8763(L×W)(r=0.977 0,F=795.789 5>F0.01=7.35,達極顯著水平)。

表2 葉面積回歸模型和相關系數
葉片是植物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的主要器官,葉面積指數越大,利用光能越充分,光合產物就越高,反之越少[8]。將青花菜葉面積指數與其質量進行回歸分析(圖1),可得產量與葉面積指數的關系模型為:Y=192.127 7+196.609 7×葉面積指數,相關系數 R=0.849 9,經 F 檢驗,F=62.412 0>F(1,24)=7.82,達到極顯著水平,表明青花菜花球質量與葉面積指數具有極顯著相關關系。

圖1 葉面積指數對花球質量影響的相關性分析
由圖1可以看出,在一定范圍內,花球質量隨著葉面積指數的增加而增加,但當增大到某一點時,花球質量達到最大值,如果葉面積指數繼續(xù)增加,花球質量反而降低。這是由于葉面積指數過大,葉片之間相互遮蓋,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減少,造成營養(yǎng)不足,進而影響花球質量。
從表3中可以看出,葉面積指數、花球直徑與花球質量呈極顯著相關[9-10],相關系數為0.849 9,花球莖直徑呈顯著正相關,相關系數為0.573 8,其他因子無顯著影響。其逐步回歸方程為:

表3 青花菜花球質量與植株其他主要性狀的相關性分析
Y=-140.379 408 8-11.820 855 755×株高+1.027 990 945 9×開展度-61.452 996 18×花球莖直徑+43.396 087 89×花球直徑
其相關系數 R=0.901 0,F=17.257 0>F(6.19)=3.94,達極顯著水平。
由表3可以得出,植株各主要農藝性狀對青花菜花球質量的相關系數大小依次為葉面積指數>花球直徑>花球莖直徑>開展度>株高,而葉面積指數又受葉片大小及葉片數的共同影響,葉面積、葉片數增加,葉面積指數也隨之增加。
(1)青花菜葉面積與葉長×葉寬的相關性分析表明,青花菜的葉面積與葉長、葉寬之間的乘積關系最密切,達到極顯著水平,可用葉長和葉寬的積作為自變量建立回歸模型測定葉面積。這不僅能提高工作效率,又能使葉片不離體,是一種研究青花菜植株生長變化的有效方法,在實際生產中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2)葉面積指數對花球質量的相關性分析表明,青花菜花球質量與葉面積指數呈極顯著相關關系。因此青花菜定植后,在栽培上要盡快促進植株生長,使其在花芽分化前迅速形成足夠的葉數,達到足夠的營養(yǎng)面積,從而促進優(yōu)質高產花球的形成。
(3)各主要農藝性狀對青花菜花球質量的相關系數大小依次為葉面積指數>花球直徑>花球莖直徑>開展度>株高。其中,花球直徑、葉面積指數對花球質量呈極顯著相關、花球莖直徑對花球質量呈顯著相關。育種時,可以此作為目標性狀選擇的依據,進而加大對青花菜優(yōu)良品種的選擇力度。
[1] 楊東文,陳 爽.西蘭花栽培技術研究進展[J].現代農業(yè)科學,2008,15(10):56-58.
[2] 關佩聰,楊 暹,等.青花菜的生長動態(tài)與花球產量形成[J].中國蔬菜,1991,(3):1-3.
[3] 段曉銓.不同播種期與苗齡對青花菜產量和品質的影響[J].湖南農業(yè)科學,2009,(7):124-126.
[4] 陸信娟,楊 峰,樊繼德.青花菜主要農藝性狀的相關分析[J].江西農業(yè)學報,2011,(1):123-124,127.
[5] 王廷芹,楊運英,楊 暹.6-BA對青花菜葉綠素含量及品質、產量的影響[J].江西農業(yè)學報,2009,21(5):65-66.
[6] 林 俊,蘇英京.不同種植密度對青花菜品質與產量的影響[J].現代農業(yè)科技,2009,(1):21-21.
[7] 劉保才,李建釗,李才華,等.西瓜群體葉面積指數與田間最大留葉量分析[J].中國西瓜甜瓜,2004,(3):14-16.
[8] 楊 暹,關佩聰.蔬菜優(yōu)質高產栽培的理論基礎[M].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456-473.
[9] 張振賢,梁書華.花椰菜花球與其它器官相關性的研究[J].山東農業(yè)大學學報,1995,26(3):307-310.
[10] 唐啟義,馮明光.DPS數據處理系統(tǒng)[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