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偉超,李一婧,念亞男
(天水師范學院生命科學與化學學院,甘肅 天水 741001)
木糖醇(xylitol)的化學名稱為 l,2,3,4,5-戊五醇,是木糖代謝的中間產物,甜度與蔗糖相當,可替代蔗糖作為甜味劑,且具有良好的抗齲齒性能,故在食品、醫藥工業具有廣泛的應用價值[1]。玉米芯和玉米秸稈中富含多縮戊糖、纖維素、半纖維素,是制備木糖醇的良好來源。目前工業上主要采用木糖化學催化加氫的方法來生產木糖醇,其設備和工藝復雜、成本很高,而利用發酵法生產木糖醇不需純化木糖,且發酵液中木糖醇的分離提純較簡單,能夠降低生產成本[2]。試驗用稀硫酸預處理玉米秸稈,進一步優化木糖醇發酵生產的工藝條件。
1.1.1 菌 種 熱帶假絲酵母(Candida tropicalis菌種保存號:CICC 1779),購自中國普通微生物菌種保藏中心,4℃保存。
1.1.2培養基YM培養基[3](5mL):3 g/L麥芽汁、5 g/L蛋白胨、3 g/L酵母粉、pH=6.0。發酵培養基[4]:蛋白胨 2.5 g/L、酵母粉 2.5 g/L、KH2PO45 g/L、MgSO40.5g/L、(NH4)2SO40.5 g/L ,溶解于秸稈水解液中,121℃滅菌15min。
1.1.3 試 劑 麥芽汁(10波林度麥芽汁)(北京雙旋微生物培養基制品廠);木糖、木糖醇均為分析純(南京奧多福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其他藥品均為分析純。
1.2.1 標準曲線的制作 利用地衣酚比色法[5]制作木糖的標準曲線;利用變色酸比色法[6]制作木糖醇的標準曲線。
1.2.2 玉米秸稈水解液的制備[7-9]參考江滔[7],邵世芳[8],張繼泉[9]等,將玉米秸稈用高速組織搗碎機搗碎,稱取7.5 g,設置3個處理組,分別為:①1.5%H2SO4(100 mL)125℃ 80 min;②1.0%H2SO4(75 mL)120℃2 h;③4.0%H2SO4(75 mL)90℃4 h,在鼓風干燥箱中處理,然后過濾,收集濾液,調pH值為7.0,2 500 r/min離心5 min,取上清液,待用。
1.2.3 脫色水解液的制備 按曾雷等[10]的方法,在玉米秸稈水解液中加一定量的活性炭(8%~10%質量比),置于搖床 55℃、1 000 r/min脫色 40 min,然后用真空泵抽濾以除去活性炭。測水解液和脫色水解液的木糖含量。
1.2.4 發酵培養 取活化的熱帶假絲酵母菌懸液1mL,以接種量5%加入發酵培養液中,于30℃、180 r/min搖床培養,每24 h測一次發酵液中木糖和木糖醇的濃度。
1.2.5 木糖和木糖醇含量的測定 將發酵液在12 000 r/min條件下離心5 min,取上清液,用分光光度計測木糖OD670吸光值和木糖醇OD570吸光值,根據標準曲線回歸方程計算出發酵液中木糖和木糖醇的濃度。
2.1.1 木糖標準曲線 木糖的標準曲線如圖1。標準曲線方程為y=0.065 4 x+0.027 7,R2=0.997 8。

圖1 木糖標準曲線
2.1.2 木糖醇標準曲線 木糖醇的標準曲線如圖2。標準曲線方程為y=0.177 3 x+0.016,R2=0.999 0。

圖2 木糖醇標準曲線
對脫色前后的水解液中木糖含量進行對比,結果如表1。由表1可以看出,脫色后水解液的木糖含量比脫色前略低,這是由于活性炭吸附脫色時吸附了少量木糖所致。在不同濃度酸處理水解液中,1%的硫酸處理對木糖產量的影響明顯優于1.5%硫酸處理組,但與4%硫酸處理組差異不顯著。經方差分析后得出,硫酸濃度和脫色與否對水解液中木糖含量的影響都極顯著,但從兩者貢獻的離差平方和來看,硫酸濃度對因變量木糖產量的影響大于脫色對因變量的影響。

表1 初始培養基中木糖的含量
發酵過程中的發酵液木糖醇濃度測定結果見表2。由表2可知:脫色后發酵液中木糖醇的濃度較未脫色組高,用4%硫酸處理組的木糖醇濃度較1%硫酸和1.5%硫酸處理組高。將其進行發差分析及差異顯著性分析,如表3、表4。

表2 發酵液中木糖醇濃度 (mg/100mL)

表3 木糖醇產量的方差分析
由表3、表4可得出:脫色與否對發酵液中木糖醇濃度的影響極顯著;4%硫酸處理組對木糖醇含量的影響最大,其次是1%硫酸處理組,最后是1.5%硫酸組。
根據木糖醇轉化率=木糖醇濃度/培養基初始木糖濃度,對不同處理組的木糖醇轉化率進行比較,結果如圖3。由圖3可知,脫色后木糖轉化率比未脫色組整體要高一些,其中,4%硫酸處理組最高,達46.59%。

表4 木糖醇產量差異顯著性分析

圖3 木糖醇轉化率
根據木糖醇生成速率(g/L·h)=(木糖醇的最終濃度-木糖醇的最初濃度)/發酵時間,對不同處理組的木糖醇生成速率進行比較,結果如圖4。由圖4可知:木糖醇的生成速率以4%硫酸脫色處理組最高,達到1.37mg/L·h。以1.5%硫酸未脫色組最低。

圖4 木糖醇的生成速率
利用3種不同濃度稀硫酸處理玉米秸稈,然后吸附脫色,比較脫色前后不同處理組水解液中木糖含量,得出以1%硫酸未脫色的處理組木糖量最高,為253.348 6μg/mL;4%硫酸未脫色處理組位于其次,為225.519 9μg/mL;且脫色處理木糖量整體低于未脫色處理。將熱帶假絲酵母接種在含上述不同水解液的培養基上進行發酵,發酵72 h后,4%硫酸脫色處理組發酵液中木糖醇含量最高,達10.507 6 mg/100mL;比較各組發酵液中木糖醇轉化率,脫色處理組比未脫色處理組整體要高,且以4%脫色處理組最高,木糖醇轉化率可達46.59%;比較木糖醇生成速率,仍以4%硫酸脫色處理組最高,達到1.37 mg/L·h。
[1] 馮永強,王江星.木糖醇的特性及其在食品中的應用[J].食品科學,2004,25(11):379-381.
[2] 馬偉超,李一婧,任偉亮,等.熱帶假絲酵母兩態型的控制研究[J].中國釀造,2010,(12):104-108.
[3] 焦 鵬,胡平沙,黃英明,等.熱帶假絲酵母不同培養條件下絲化的研究[J].微生物學雜志,2000,20(2):31-33.
[4] 鄧立紅,王艷輝,張 揚,等.熱帶假絲酵母發酵生產木糖醇的研究[J].食品與發酵工業,2004,30(9):37-40.
[5] 王玉萬,徐文玉.木質纖維素固體基質發酵物中半纖維素、纖維素和木質素的定量分析程序[J].微生物學通報,1987,14(2):81-84.
[6] 董麗輝,周曉云,張朝暉,等.發酵玉米芯水解液生產木糖醇的研究[J].科技通報,2007,23(1):123-126.
[7] 江 滔,李國學,路 鵬,等.玉米秸稈稀酸水解糖化法影響因子的研究[J].農業工程學報,2008,24(7):175-179.
[8] 邵世芳,吳琴燕.酶磨法處理玉米秸稈的糖化發酵研究[J].江西農業學報,2011,(5):112-116.
[9] 張繼泉,孫玉英,關鳳梅,等.玉米秸稈稀硫酸預處理條件的初步研究[J].纖維素科學與技術,2002,10(2):33-35。
[10] 曾 雷,賓冬梅.木糖醇制取工藝研究[J].中國林副特產,2005,(2):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