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貞淑,劉淑紅,王晨,楊賀,高宏
(大連交通大學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遼寧 大連 116028)
尾礦[1]是選礦過程中分離出來的廢石、脈石及其它共生或伴生成分,是選礦工藝中不可避免的產物.目前已成為我國產出量最大、綜合利用率最低的固體廢棄物之一,累積堆存100億t以上,年產出量達到12億t,占全世界尾礦產出量的50%以上[2].為防止尾礦受沖刷和被風吹揚而污染環境,可以采用物理法、植物法、土地復原法等傳統方法處理尾礦[3].但由于傳統方法的技術支持力度不夠,導致尾礦的利用率還是較低.針對上述情況,提出了一些處理尾礦的新工藝,如機械化學法、焙燒法、微波法等.由此,傳統概念的礦山尾礦固體廢料,已從消極的環保治理轉變為積極的資源化治理.
機械化學法[4]是化學的一個分支,它著重研究物質在受到機械力作用時發生的化學或物理化學轉變.通過機械力的不同作用方式,如研磨、壓縮、沖擊、摩擦、剪切、延伸等,引入機械能量的累積,從而使受力物體的物理化學性質和結構發生變化,提高其反應活性,從而激發和加速產生的化學反應.涉及到固體力學、表面化學、應用化學、礦物加工和粉體科學等多學科、多領域[5].
司偉[6]等研究了機械活化效應對Ni-Fe尾礦中氧化鎂浸出率的影響,考察了機械活化前后Ni-Fe尾礦的酸浸工藝條件.當鹽酸濃度6 mol/L、固液比1∶6、酸浸時間120 min、溫度95℃時,經機械活化處理的鎳鐵尾礦中的氧化鎂浸出率最高.戈雪娜[7]等用高能行星球磨機對Ni-Fe尾礦進行機械力化學活化,研究了粉磨過程中N-Fe尾礦的晶型、形貌和顯微結構的變化對Ni-Fe尾礦中MgO浸出率的影響.王克勝[8]等使用機械化學固相法提取蛇紋石中的硅鎂,在固相反應60 min、煅燒溫度490℃、蛇紋石與活化劑質量比1∶4、球磨活化10 min的條件下,鎂浸出率可達到84%.
本文采用機械化學法處理Ni-Fe尾礦,考察機械研磨時間對Ni-Fe尾礦中MgO浸出率的影響,并采用X熒光光譜分析(XRF)、X射線衍射分析(XRD)、掃描電子顯微分析(SEM)等表征手段,分析了原料組成、不同研磨時間處理后礦物的晶體性質和微觀形貌.
原料:經退火處理的韓國產Ni-Fe尾礦
試劑:乙二胺四乙酸鈉(分析純)、氨水
研磨設備:俄羅斯AGO-Ⅱ型球磨機
XRF采用Philips公司生產的Magix 601型X熒光光譜儀測試,XRD采用日本理學公司生產的D/Max-Ultima+型X射線衍射儀測試,SEM采用日本JEOL株式會社JSM-6360LV型掃描電子顯微鏡測試.
實驗工藝流程如下:
機械研磨活化→沉淀除去雜質→絡合滴定分析[9].
采用XRF對Ni-Fe尾礦的組成進行測定,結果見附表.

附表 Ni-Fe尾礦基本化學組成 %
從附表中可以看出Ni-Fe尾礦的主要成分為MgO和SiO2,其中MgO含量達到35.5%.若能提取尾礦中的MgO則可實現資源的可持續利用.MgO用途廣泛,可用于制造陶瓷、搪瓷、耐火材料等,并且在環保業也可以用于水處理,煙道氣的除塵脫硫等[10].
2.2.1 XRD 分析
圖1為不同研磨時間處理的Ni-Fe尾礦XRD圖.從圖1可以看出,未研磨時,晶相主要是MgSiO3,峰形窄而陡,表示結晶化程度高.研磨5 min后MgSiO3衍射峰半高寬逐漸寬化,這是因為機械活化使晶體向無定形轉變.繼續增加研磨時間,MgSiO3峰變化不大,表明機械化學反應基本完成.經研磨處理后的Ni-Fe尾礦衍射峰強度變小,表明晶體結構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形成了晶格缺陷和晶格畸變,晶體轉向無定形態,有可能使尾礦的化學活性得到提高.
2.2.2 SEM 分析
圖2為不同研磨時間處理的Ni-Fe尾礦SEM圖.從圖(a)可以看出,原礦以不規則大顆粒為主.機械研磨活化后,顆粒粒度變小,比表面積增大,從圖(c)可以看出,當機械研磨時間為15 min時,顆粒得到細化,晶粒大小均勻.繼續研磨至25 min,由于團聚現象而出現二次顆粒,如圖(d)所示.

圖1 不同研磨時間處理的Ni-Fe尾礦XRD圖

圖2 不同研磨時間處理的Ni-Fe尾礦SEM圖
2.2.3 MgO 浸出率的考察
圖3是研磨時間對MgO浸出率的影響曲線.從圖3可以看出,未經活化的礦樣MgO浸出率僅為6%左右,經機械活化處理后,浸出率較活化之前有了顯著的提高.在研磨15 min時,MgO浸出率達到最高,為39%,此后,MgO的浸出率維持在35%左右.

圖3 不同研磨時間對MgO浸出率的影響
結合圖1和圖2可以知道,未經機械研磨活化的礦樣,其晶體結構非常穩定,晶體顆粒較大,此時化學活性較低,MgO浸出率僅為6%.進行機械研磨活化后,晶體結構受到破壞,顆粒得到細化,化學活性得到提高,MgO的浸出率增加,在機械研磨15 min時達到最高,為39%.繼續增加機械研磨時間,會使罐體內出現升溫、潮濕,粘罐、粘球等現象,從而使礦物粉體形成團聚體.由于團聚現象的出現使研磨后的礦樣顆粒增大,對MgO浸出率不利.綜合考慮,研磨15 min為最佳活化時間,MgO浸出率達到了39%.
通過上述試驗可以得到以下結論:
(1)Ni-Fe尾礦經XRF測試,可知其主要成分為 MgO和 SiO2,MgO的含量高達35.5%.從XRD圖和SEM圖可以看出,經機械研磨后的Ni-Fe尾礦,衍射峰彌散,半高寬寬化,峰強度較小,且晶體結構受到了不同程度地破壞,顆粒得到細化,比表面積較大.說明機械活化可以使晶格缺陷增多,晶格發生畸變,結晶程度降低,甚至誘發低溫化學反應,易于從Ni-Fe尾礦中浸出MgO;
(2)研磨時間為15 min時,機械活化Ni-Fe尾礦中的MgO浸出率最高,達到39%,為最佳實驗條件;
(3)與一般化學方法不同,用機械力化學法處理尾礦,工藝簡單,易于工業化生產.與酸堿浸出過程相比,具有無污染、環保,有可持續發展的特點,顯示其良好的發展前景.
[1]曾祥文.當前我國尾礦處理的對策[J].工業安全與防塵,1997(2):22-28.
[2]王秀萍.尾礦化學處理與綜合利用的國內外研究概況[J].中國礦業,2009,18(5):73-76.
[3]孟躍輝,倪文.我國尾礦綜合利用發展現狀及前景[J].中國礦山加工,2010,39(5):4-9.
[4]陳鼎,陳振華.機械力化學[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8.
[5]尹艷紅,朱應祿.機械力化學及其發展趨勢[J].冶金叢刊,2008,178(6):37-39.
[6]司偉,高宏.機械活化鎳鐵尾礦的酸浸工藝研究[J].礦物綜合利用,2010(3):3-5.
[7]戈雪娜,高宏.機械化學法在Ni-Fe尾礦中提取MgO的工藝[J].大連交通大學學報,2009,30(5):40-43.
[8]王克勝,司偉,劉淑紅,等.機械化學固相法提取蛇紋石中的硅鎂[J].化工礦物與加工,2010(6):17-20.
[9]趙樹寶.EDTA滴定法測定鐵礦石中鈣和鎂[J].冶金分析,2009,29(11):76-80.
[10]高潔,狄曉亮.氧化鎂的發展趨勢及其生產方法[J].化工生產與技術,2005,12(5):3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