髙會文
吉林省九臺市醫院保健科,吉林 九臺 130500
胎兒期是人生的特殊階段,其生長發育要依賴于母體,孕婦的營養攝入和健康狀況關系著胎兒的生長發育。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孕婦的飲食行為存在一些誤區,正確的營養保健知識宣教,能有效提高孕婦營養保健知識水平,改善其飲食行為及健康狀況。
食物中含有糖、脂肪、蛋白質、水、無機鹽和維生素等營養物質,蛋白質是孕婦及胎兒細胞的主要原料,糖能為人體和胎兒提供能量,脂肪提供生長所需的長期熱量供應,對胎兒腦發育特別重要。水增加體液,防止便秘和皮膚干燥,為羊水形成所需。含鐵無機鹽為紅細胞發育所需,為胎兒釋放氧防止疲勞。含鈣無機鹽幫助牙齒和骨骼強健。維生素A使皮膚健康,維持視力和骨骼形成。維生素C使胎兒牙、牙齦和骨骼結實,維持組織最佳狀態,幫助鐵的吸收。葉酸幫助血細胞和血色素形成,在妊娠早期能預防神經管畸形,另外,膳食纖維能促進胃腸蠕動和排空,防止孕婦便秘。

表1 幾種無機鹽缺乏時癥狀和食物來源

表2 幾種維生素缺乏時的癥狀和食物來源
婦女妊娠后,由于胎兒生長發育和母體適應性變化的需要,必須從膳食中獲取足夠的營養。當孕婦飲食中營養素供給不足時,胎兒就要吸收母體中鈣、鐵、蛋白質等營養物質。致使孕婦容易發生營養缺乏病。例如:常見的營養性貧血、骨軟化癥等。孕婦營養不良容易引起流產、早產、死產、胎兒畸形等,并會使胎兒發育不良,低出生體重,日后易患病,病死率高。下表簡要介紹幾種營養素缺乏時的癥狀 (見表1、表2)。
孕婦的膳食中所需營養物質應種類齊全、數量充足、比例適當、均衡攝入。飲食廣譜多樣、谷物為主、粗細搭配、葷素搭配、水果蔬菜并用。不挑食或偏食,食量與體內活動要平衡,保持適宜體重,膳食應清淡少鹽,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不吸煙、不飲酒,要吃清潔衛生、新鮮不變質食物。
孕早期孕婦由于妊娠反應食欲較差,要盡量選擇孕婦喜歡吃易消化的食物,減少或避免惡心,食物應經常變化,多餐少量,嘔吐減輕時考慮營養平衡膳食。
供給足量的葉酸以防神經管畸形,從食物中攝取。新鮮蔬菜最好涼拌或生吃,以防葉酸受熱破壞,水果也應盡量選新鮮上市的吃,不吃儲藏和罐頭水果。
吃含鋅豐富的牡蠣、魚、貝類或核桃、花生、芝麻等。鋅能促進胎兒發育與葉酸協調,防止神經管畸形。
此時妊娠反應減輕或消失,胃口恢復,食欲增加,胎兒生長較快,所需營養更高,要逐漸增加膳食中的優質蛋白質,多吃蛋、奶、魚、肉及豆制品。以利于胎兒生長及哺乳前蛋白質的儲備。為滿足胎兒骨骼、肌肉生長需要,從第六個月起增加鈣和維生素D的供應,多喝牛奶,常吃魚、海帶、花莖、甘藍、瘦肉、禽蛋、豆制品等。
減少食鹽以防水腫,增加蔬菜、水果,防止便秘。
孕期營養是胎兒生長發育的根本保證,母親孕期營養不良或失衡,胎兒會出現營養不良、低體重兒。營養過剩,會使孕婦肥胖、胎兒過大,進而增加難產率,出生缺陷和妊娠并發癥的危險。因此必須加強孕期飲食營養保健知識宣教工作,提高孕婦營養保健知識水平,改善妊娠期婦女飲食健康狀況,從而獲得最佳妊娠結局,生個聰明健康的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