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政坤
貴州省平壩縣中醫院,貴州 平壩 561100
功能性消化不良 (FD)是一種常見的功能性胃腸道疾病。FD臨床上十分常見,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因消化不良癥狀就診者占內科門診總數的30%左右,占消化專科門診的70%,其中,FD占消化專科門診的30%-40%。2009年10月~2011年3月筆者應用中藥加針刺治療FD60例,并與單用西藥治療60例對照觀察,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120例患者均為2006年10月至2010年10月我院消化科門診及住院患者,排除相關的器質性病變診斷為FD,采用隨機數字表按就診時間將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60例,對照組60例。治療組中男29例,女31例;年齡最小18歲,最大60歲,平均 (47±10)歲;病程最短6個月,最長4年,平均 (39.5±7.2)個月。對照組中男24例,女36例;年齡最小20歲,最大64歲,平均 (45±10)歲;病程最短8個月,最長4.5年,平均 (38.7±6.6)個月。各組患者一般資料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入選病例西醫診斷標準 符合功能性胃腸病羅馬Ⅲ標準[1];中醫證候診斷標準符合中華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消化不良中醫診療共識意見 (2009)》[2]中醫證候脾胃氣滯型的診斷標準,即脾虛氣滯證主癥:①胃脘痞悶或脹痛;②食少納呆。次癥:①納少泛惡;②噯氣呃逆;③疲乏無力;④舌淡,苔薄白;⑤脈細弦。
1.3 排除標準
①妊娠或哺乳期婦女;②對嗎丁啉過敏者;③合并有心、肝、腎、造血系統嚴重疾患或惡性腫瘤者;④精神障礙者;⑤年齡在18歲以下或65歲以上者;⑥未按規定用藥,無法判定療效或資料不全者。⑦糖尿病;⑧不能表達主觀癥狀。
2.1 治療組采用加味枳術湯結合針刺治療,加味枳術湯組方:枳實10g,白術20g,砂仁6g,木香6g,炒山楂10g,炒麥芽10g,炙甘草6g。水煎,每日早晚各1次,100ml/次口服。針刺選穴:中脘、足三里、內關。采用1.5寸針灸針,以平補平瀉為主,得氣后留針30 min,10 min行針1次,1次/日。
2.1 對照組給予多潘立酮片 (嗎丁啉,西安楊森有限公司)10mg/次,每日餐前口服,3次/日。
兩組療程均為4周,每周記錄癥狀變化情況。治療期間均調飲食,暢情志,禁食辛辣刺激之品,停用其他治療FD的中西藥。
3.1 療效判定標準[3]
臨床治愈:癥狀、體征消失或改善在3級以上,異常指標基本恢復正常、保持2個月以上不再復發;顯效:癥狀、體征減少或改善在2級以上,異常指標明顯改善;好轉:癥狀、體征減少或改善在1級以上,異常指標好轉 ;無效:癥狀、體征及異常指標均無好轉。
3.2 統計學方法
計數資料采用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
3.3 治療結果
經4周治療后統計,兩組療效比較見表1。χ2經檢驗,兩組療效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

表1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例 (%)]
FD在臨床中十分常見,其發病率有日益增加的趨勢。現代醫學對于其病因病機的認識仍不十分明確,多認為與胃動力異常、胃酸分泌異常、HP感染以及精神心理等因素有關。近年來研究發現,胃腸道活動有賴于肌肉、粘膜上皮及血管功能的協調,它們的活動受腸道神經系統的調控,通過興奮性和抑制性神經元控制胃腸道內多種組織的協調活動[4]。
FD屬祖國醫學的“胃痞”、“胃脘痛”、“嘈雜”等病癥的范疇[5]。如今人們生活水平極大提高,物質生活豐富,加之本地人喜食辛辣及酒食,致使脾胃氣損傷,運化失常,而食積、氣滯、痰濁、濕熱、瘀血阻滯氣機發病。《素問·痹論》曰: “飲食自倍,腸胃乃傷。”董建華教授認為,胃為水谷之腑,傳化物而不藏,以通為用,以降為和,故治胃以通降為法。方中白術、砂仁健脾和胃,以補其虛;木香、枳實理氣導滯以瀉其實;炒山楂、炒麥芽消食積;炙甘草益氣補中;諸藥合用,共奏健脾開胃,行氣消痞之效。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枳術丸有調節動物胃腸功能的作用,使腸運動平穩,特別是枳術丸能促進小鼠唾液分泌和胃酸分泌,有幫助消化的作用[6]。針刺選穴,胃三針來自《靳三針臨證配穴法》[7],足三里為胃經合穴;中脘為胃之募穴,腑之所會,可以健運中州,調理氣機,“合治六腑”,內關為八脈交會穴之一,通陰維脈,有調理脾胃之效,諸穴合用具有調節植物神經的作用,對改善胃腸道功能有良好的作用。
經臨床觀察表明,藥針并施能明顯改善患者的癥狀,但有很多患者的發病與精神心理因素相關,如果在臨床中予以配合心理疏導、飲食調攝及適當鍛煉身體等方法,病情將會得以明顯改善。
[1]Suzuki H,Nishizawa T,Hibi T.Therapeutic Strategies for Functional Dyspepsia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Rome III Classification.J.Gastroenterol,2006 Jun,41(6),513-523.
[2]中華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消化不良中醫診療共識意見 (2009)[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10,30(5):533-537.
[3]張萬岱,危北海,陳治水,等.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西醫結合診治方案(草案)[J].中國中西醫結合消化雜志,2004,13(1):42.
[4]Wood JD.Emerging concePts in neurogastro-enterology[M].北京: 北京醫科大學協和醫科大學聯合出版社,1997.
[5]周仲英.中醫內科學[M].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3:196-207.
[6]梅學仁.枳術丸對胃腸道功能的影響[J].中國藥科大學學報,2002,33(增刊):112-114.
[7]柴鐵劬.靳三針臨證配穴法[M].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