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夢南 (安陽師范學院美術學院 河南 安陽 455000)
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不可忽視的主要組成部分,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內容廣泛,題材豐富,花樣繁多,它是傳統文化的積累、積淀與傳承,是一種具有濃厚藝術特色和審美愉悅的民俗文化藝術。
標志是一種大眾視覺傳播符號,以簡潔的視覺符號來傳達傳遞特定的內涵、文意、信息,用最簡單、最易懂、最易被識別的特性來影響觀賞者、欣賞者的視覺能力,從而形成內蘊豐富,不失美觀,又提供最直接、最準確的視覺信息的選擇。
標志設計包括的范圍很廣,可以涉及到各個領域,工商企業形象、學校市政府機構標示、公共場所設施、個人與團體的形象識別等等,應用范圍及其寬廣。
在現代社會中,標志設計也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的趨于更新,而在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卻在現代標志設計中得到更多更新的借鑒與傳承,它以中國文化底蘊的博大精深來給現代標志設計賦予濃厚的民族文化特色和鮮明的時代地域的風情,給現代標志設計注入了濃厚的時代感和蓬勃的生命力。
在人類文明之初,圖騰最先被發現,它具有極強的概括與總結能力,它先于文字的出現,在古時常被用來區分事物、相互交流、交換貨物或信息,具有強烈的民族藝術特色,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隨著時代的發展與進步,這些傳統圖形在科學技術、材料質地的豐富、現代人們審美觀念的轉變下進行不斷的演變,其形式多樣,至今傳統圖案在現代標識中依舊擔任著相當重要的角色,它用最簡單,最直接的語言表達形式傳達信息,更充滿新意,富有強烈鮮明的視覺沖擊力。將中國傳統圖案與現代標志設計的融合,將會更好的宣傳我們的民族文化特色,豐富了我們傳統文化的民族精神,也能更有效的樹立我們國家在國際上的美好形象。
眾所周知的“中國農業銀行”的行徽,從構成關系上看:由麥穗和古幣組合而成,麥穗意思為農民、農業、農村的發展關系;古幣則意思為貨幣、錢幣;從構圖結構上來看,標志為內方外圓,方,意為堅實的農業生產力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這比較符合我國的基本國情;外圓則意味著資金的循環往復,源源不斷,這也是貨幣政策的基本職能,兩者的結合更好的暗示了貨幣給農業提供了可靠的經濟來源,而農業的良好發展又給貨幣經濟注入了新的資金流轉,兩者的完美結合與完善的構圖形式,鮮明的突出了農業的地位與銀行的功能所在,讓人們能一目了然,視覺感強烈。這是一個用傳統圖形組合成功的一個典型事例。
珠海電視臺的標志采用“如意”這一中國傳統吉祥圖案圖形加以改變變形而成,外形結構又像眼睛,以此來展示電視臺的視覺傳達這一行業特征,從整體來看,外在形式與內在含義緊密聯系,這一傳統元素的運用正是暗示了在現代社會經濟發展社會中中國傳統文化的源遠流長,即呈現出濃郁的傳統文化底蘊,又具有當代標志的視覺設計感。


書法是一種視覺藝術,以漢字為素材,紙筆墨硯為媒介,是在漢字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與漢字有著密切的聯系。書法是中國最古老的藝術文化表現形式之一,有著幾千年的歷史文化底蘊,其形態千姿萬態,萬紫千紅,而書法的書體主要有篆、隸、楷、行、草等多種書體,而各種書體之下又有不同的風格,書法用不同的形式來給人產生美的審美感受和自由的聯想,它不需要刻意的去創造,而需要一氣呵成,達到渾如天然的藝術境界。這些書體可根據不同的設計需要來充分運用于現代設計之中,它能夠在感官上產生很強的視覺沖擊力,又能從現代設計中體悟到中華民族傳統藝術文化的文化傳承與親和力。
書法從古至今一直在發生著演變,由最初的為了互相交流到現在的書法藝術成為欣賞者的審美愉悅情感,它用簡單的、變相的、抽象的線條來概括與展示其內在的含義,具有給予心靈觸動的強烈生命力。大書法家鄧石如說書法要‘計白當黑’,書法也講究空間布局,線條的虛與實,筆鋒的起落所產生的飛白效果,黑白相印,栩栩如生,在視覺上給人一種活躍的動感與秩序感。這與現代標志設計的設計原則有著相似之處,可見書法藝術在現代標志設計上也有著不可磨滅的作用,而這種書法藝術在現代標志設計上的應用,在體現著中華濃厚的傳統藝術文化的同時,傳達著標志所傳達出的現實意義,可所謂完美的結合與創作。
河北大學的標志采用篆書形式,體現了學校教育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特色,又彰顯了河北大學濃厚的傳統文化底蘊積累,加上U型長城的縮略圖形暗示了河北大學的職責與所處的地理位置。這一標志采用書法、圖形的結合共同來組成,用中國最簡單的傳統元素來創造出一個具有現代性的標志,其外在形式與內在精神的統一,給人以嶄新的視覺效果。
又如“康師傅”的標志,以漢字作為基本元素,用書法藝術表現形式來同構處理創新,其造型優美,筆畫線條處理的恰到好處,自由飄逸,簡潔大方,展現了健康、歡悅之情,通過整體形態結構這一藝術創作的處理,折射出現代企業文化的頑強生命力與積極的時代觀念,具有鮮明的視覺趣味,又不失有傳統文化的親和力。


印章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流傳形式,有幾千年的歷史積淀,它以漢字或圖騰為基礎而發展演變,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文化傳承符號,包含著地域、民族、時代等不同風格,是各種思想文化,審美形態的體態展現,它體現著民族文化與藝術的相互滲透與融合,蘊含著豐富的中華民族的民族特色和情感追求,也是用書法和篆刻相結合的傳統工藝美術,不論是在造型上,還是技法上,都有獨特的藝術特色。印章形式多樣,有圓形、方形、長形、三角形等,文字圖形等可在印章內合理布局,精致巧妙,這種形態美的意境,無不展示著鮮明生命力的藝術特色。隨著時代的發展,印章由象征著至高無上皇權的統治到現在的日常生活,工作所用。而在這個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越來越多的藝術作品采取這種傳統的印章技術來表現現代藝術與傳統文化的接軌與傳承,而印章在現代標志設計上的運用,在產生強烈的視覺效果的同時,又能顯現著傳統文化的傳播,更彰顯著中華傳統民族文化走向了多元化的現代設計領域。
例如2008年的奧運會會徽,就是一個用印章、書法來運用到現代體育文明精神上的實例,它采用書法的變形夸張,再以傳統的中國紅與傳統印章的形式來展現,不論是形式還是內在含蘊無不體現著中國文化的深厚與奧林匹克體育精神的完美結合,用簡潔的線條創造出來的這種動態藝術正是體現了“更快、更高、更強”的體育精神。


綜以上實例分析,在現代標志設計中體現、應用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從傳統文化元素中提取其精華部分,與現代設計理念相結合,進行新的變異、排版、重組等技法,既滿足了在多元化社會審美的需要,又帶有很強的民族認同感,是一種時代的追求,一種保留與傳承中國傳統藝術文化的有效形式。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社會審美觀念的不斷轉變,又該如何將現代審美觀念對傳統文化的訴求表現在標志設計上,這就需要設計師深入的領悟與了解傳統文化元素所代表的寓意,并結合現代人的審美需求,以科學嚴謹的態度,敢于打破傳統的設計觀念與方法,充分運用豐富的想象力與大膽的藝術效果處理,尋找傳統文化與時代的相通之處,才能更好地、更有效地設計出更富有浪漫色彩的魅力,更形象更活潑,具有民族風格與時代相吻合的藝術品。
[1]門德來.《現代標志設計創意與表現》.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2]李巍.呂曦.毛德玲.《標志設計》.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3]吳國欣.《標志設計》.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5年版.
[4]韓蹣跚.《書法藝術教育》.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