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 師
(文昌市人民醫院,海南 文昌 571300)
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最危急也是最嚴重的并發癥,近年來病死率已由30%~70%下降到10%~15%,但其依然是臨床最常見的急癥之一[1]。本文探討奧美拉唑聯合小劑量垂體后葉素及硝酸甘油治療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方法及效果,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本院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收治入院的60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均符合全國傳染病寄生蟲病學術會議制定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診斷標準)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30例,行內科常規治療;實驗組30例,在內科常規治療的基礎上行奧美拉唑聯合小劑量垂體后葉素及硝酸甘油治療。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及嚴重程度等方面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較高的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行內科常規治療:若出現休克者,應先行抗休克、擴充血容量等治療。其余包括臥床休息、保持安靜、禁食、持續呼吸道通暢、吸氧、去甲腎上腺素與凝血酶加入100 ml 0.9%氯化鈉中交替口服、防止感染,如無效則采取手術等其他措施。實驗組在內科常規治療的基礎上行奧美拉唑聯合小劑量垂體后葉素及硝酸甘油治療:即靜脈滴注200 ml 0.9%氯化鈉溶液+40 mg奧美拉唑,每12 h 1次。靜脈滴注400 ml 5%葡萄糖+5 mg硝酸甘油+30 U垂體后葉素(滴速0.06~0.1 U/min),若活動性出血停止則滴注減半,持續至72 h。
1.3 評價標準 隨訪1~3個月,對所有患者白細胞計數、血小板計數、谷丙轉氨酶(ALT)、白蛋白(ALB)、總膽紅素(TBLL)等肝功指標變化進行統計。
1.4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包進行處理,評分數據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定量資料用t檢驗進行組間顯著性測試,定性資料用χ2檢驗比較,檢驗水準定為P≤0.05。
2.1 兩組患者治療后白細胞、血小板變化對比 隨訪期間兩組內比較,治療后患者的白細胞計數、血小板計數均高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間比較,實驗組患者的白細胞計數、血小板計數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后白細胞、血小板變化比較(×109/L,±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后白細胞、血小板變化比較(×109/L,±s)
注:治療后患者兩項指標均優于治療前,*P<0.05;實驗組患者的兩項指標均優于對照組,#P<0.05。
指標 實驗組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治療前 治療后白細胞計數血小板計數2.89±1.22 48.89±10.38 6.57±1.27*#119.2±16.59*#2.91±1.17 48.73±10.65 5.41±1.18*103.71±15.73*
2.2 兩組患者治療后代謝指標變化比較 隨訪期間兩組內比較,治療后患者的ALT,ALB,TBLL等肝功指標變化均優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間比較,實驗組患者的上述指標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后代謝指標變化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后代謝指標變化比較(±s)
注:治療后患者三項指標變化均優于治療前,*P<0.05;實驗組患者的三項指標變化均優于對照組,#P<0.05。
指標治療后實驗組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治療前50.5±11.3*35.9±11.4*28.1±8.1*ALT(U/L)ALB(g/L)TBLL(μmol/L)90.7±15.2 35.0±11.2 28.9±8.6 38.1±10.1*#37.5±11.5*#26.3±7.9*#90.1±15.1 35.1±10.9 28.8±8.3
3.1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特點及治療方案選擇 上消化道出血為肝硬化最常見的并發癥,常誘發肝性腦病或引起失血性休克,病死率高。食管胃靜脈曲張(EGV)破裂壓迫止血中三腔二囊管療效顯著,但存在氣囊放氣后再出血率高,且壓迫時間長,患者痛苦大,容易誘發如吸人或穿孔性肺炎、食管潰瘍等并發癥[2]。因此,該方法目前僅作為一項臨時急救措施。據最新文獻報道,對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一線首選治療是介人內鏡治療,但其對醫療設備和醫生技術水平要求較高。因此在廣大基層醫院,由于各方面原因,內科藥物治療仍是首選的方法。而常規內科治療,如休息、吸氧等一般處理,擴充血容量,抑制出血反應的去甲腎上腺素與凝血酶等雖是臨床必需的治療措施,但其在徹底和有效治療該病的療效上,還有所欠缺[3]。
3.2 聯合用藥的機制和優勢分析 本組研究中隨訪期間兩組內比較,治療后患者的白細胞計數、血小板計數、ALT、ALB、TBLL等肝功指標變化均優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內科常規治療仍然起到了一定積極和必需的作用;但兩組間比較,實驗組患者的上述各項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恰好證明了聯合用藥治療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療效顯著,且其還具有不良反應較少而輕、經濟、簡單的特點,與文獻報道基本一致[4]。筆者認為其機制在于:奧美拉唑是質子泵抑制劑,能夠持久性抑制胃酸分泌,使攻擊因子的作用減輕,黏膜血液供應改善,相應的的防御功能增加;維持pH<6,使出血部位酸性環境改善,高酸液體侵蝕病變部的路徑被阻斷,充分發揮血小板作用而使血栓易于凝集,從而達到止血目的。而垂體后葉素是一種作用于全身的收縮血管藥,其可降低門靜脈壓力和血流,但由于其需0.2~0.4 U/min的較大劑量才能發揮止血作用,且對內臟血管收縮的選擇性較差,用藥過程中患者可能會出現心悸、胸痛等不良發應,其臨床應用受限[5]。硝酸甘油因直接靶向作用于血管平滑肌,有較強的擴靜脈作用,若與垂體后葉素聯用則可降低垂體后葉素升高的門靜脈壓力;同時硝酸甘油還能使心臟后負荷降低,冠脈血流量增加,使垂體后葉素在心血管方面的副作用得到逆轉,并對垂體后葉素收縮內臟血管具有促進作用,使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得到更有效地控制[6]。
總而言之,早期對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內科常規治療的基礎上行奧美拉唑聯合小劑量垂體后葉素及硝酸甘油治療,是提高患者白細胞、血小板計數的重要方法,可有效改善患者的ALT、ALB、TBLL等肝功指標,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應當在臨床治療中推廣使用。
[1]陳煥高.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59例臨床分析[J].海南醫學,2010,21(17):56-57.
[2]Thabut D,DAmico G,Tan P,et al.Diagnostic performance of Baveno IV criteria in cirrhotic patients with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analysis of the F7 liver-1288 study populationp[J].J-Hepatol,2010,53(6):1029-1034.
[3]Svoboda P,Ehrmann J,Klvana P,et al.A different view of acute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in liver cirrhosis patients[J].Vnitr-Lek,56(11):1116-1121.
[4]Cancela E,Ministro P,Peixoto P,et al.Concomitant life threatening lesions in a cirrhotic patient:the value of endoscopic treatment[J].Rev Esp Enferm-Dig,2010,102(10):617-618.
[5]梁倫昌.垂體后葉素治療肝硬化并食道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療效欠佳時應用美托洛爾、善得定、洛賽克和吸氧的臨床研究[J].海南醫學,2006;17(2):15-16.
[6]Orloff MJ,Isenberg JI,Wheeler HO,et al.Emergency portacaval shunt versus rescue portacaval shunt in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emergency treatment of acutely bleeding esophageal varices in cirrhosis-part 3[J].J Gastrointest Surg,2010,14(11):1782-1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