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樹奇,謝 冰,陳麗萍
(佛山市中醫院檢驗科,廣東 佛山 528000)
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發病率逐漸提高,糖尿病血管并發癥是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殘的重要原因。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是一種血管損傷性氨基酸,是蛋氨酸的代謝產物。目前已有許多研究證明,Hcy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其重要性獨立于某些傳統危險因子,如肥胖、高血壓、血脂異常、吸煙等,但目前對2型糖尿病(DM)患者血中Hcy水平變化的研究結果報道不一致。有作者報道高Hcy血癥可能是糖尿病血管并發癥發生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1],另一些研究結果則顯示,2型DM患者血中Hcy濃度無明顯改變[2]。為闡明2型DM患者血中Hcy的濃度變化,揭示2型DM與Hcy水平之間是否存在相關,本文研究了60例單純2型DM患者、57例合并血管并發癥糖尿病患者和50例健康者血清Hcy的變化,通過測定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的濃度進一步論述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濃度的高低與糖尿病及其血管并發癥的關系。
1.1 臨床資料 按1999年世界衛生組織(WHO)診斷標準,選取2010年9月至2011年5月佛山中醫院內分泌住院和門診2型糖尿病患者共117例及體檢中心正常健康者共50例。所有人均排除白血病、甲狀腺機能亢進、低蛋白血癥、其他原因引起的泌尿系統病變及其他重要臟器疾病,近1個月未服用葉酸、VitB6、VitB12及利尿劑等藥物。
1.2 分組 按是否合并血管并發癥將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兩組:單純2型糖尿病患者組60例(男32例,女28例);合并血管并發癥2型糖尿病組57例(男34例,女23例)。入選條件:依據超聲心動圖、動態心電圖、顱腦CT或磁共振成像(MRI)檢查有缺血性改變或心室壁節段性運動障礙,符合冠心病及缺血性腦血管病的改變者。正常對照組選取體檢健康者共50例(男25例,女25例),同時排除其他疾病如急慢性腎炎、發熱和泌尿系感染等。
1.3 方法 所有受試者均采空腹靜脈血于真空采血管中,分離血清,置低溫冰箱中保存。采用四川邁克生物科技公司提供試劑測定Hcy(循環酶法)試劑盒,儀器為OlympusAU640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日本)。
1.4 統計學方法 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1310軟件,結果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型糖尿病患者按有無心血管并發癥分成兩組,與正常對照組進行組間比較,見表1。2型糖尿病患者按Hcy水平分成高Hcy組和正常Hcy組(以正常對照組Hcy均數±2倍標準差為高Hcy),計算其組內合并血管并發癥的發生率,見表2。
表1 對照組與2型糖尿病組Hcy水平比較(±s)

表1 對照組與2型糖尿病組Hcy水平比較(±s)
注:與正常對照組比較,#P<0.05,*P>0.05;兩組間比較,P<0.05。
組別Hcy(μmol/L)例數 年齡(歲)有心血管并發癥2型糖尿病組無心血管并發癥2型糖尿病組正常對照組20.56±5.60#11.77±7.45*9.57±5.03 57 60 50 63.51±8.90 56.13±11.34 45±18.2

表2 2型糖尿病患不同Hcy水平與血管并發癥的發生率比較(例)
同型半胱氨酸(Hcy)是一種含硫的非蛋白氨基酸,是蛋氨酸代謝的中間產物,它是蛋氨酸去甲基后形成的一種含硫氨基酸,肝臟和腎臟為其主要代謝器官。Hcy可以直接通過損傷內皮細胞功能,刺激血管平滑肌細胞增生,改變細胞外基質的性質及誘導氧化壓力的產生,從而增高動脈粥樣硬化性血管疾病的危險性[3]。維生素B12、維生素B6及葉酸是Hcy合成甲硫氨酸的輔酶,它們的缺乏可致血漿Hcy水平升高[4-5],故測定Hcy需考慮葉酸、維生素B12的影響。本研究結果顯示,2型DM并發心、腦血管病組血漿Hcy水平較無并發癥組及正常對照組均升高(見表1),高Hcy血癥組心、腦血管并發癥的發生率高于Hcy正常組(見表2),與既往的研究結果一致[6],提示Hcy水平升高在2型DM并發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發展中可能起一定作用。本實驗發現單純2型DM患者血漿Hcy水平較正常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與個別報導有所差異[7-8],可能原因為單純DM患者大多在糖耐量受損初級階段,患者的胰島素抵抗和胰島B細胞功能受損程度相對較輕,空腹胰島素水平明顯升高,血漿胰島素水平升高時,蛋白質合成加強,在此過程中Hcy的前體物質蛋氨酸和半胱氨酸結合加強,從而使Hcy從血清中清除導致血漿Hcy水平不明顯升高。
綜上所述,患有糖尿病可加重其冠脈病變的程度,即Hcy與糖尿病共同作用時有相加的作用,提示多個危險因素共同作用較單一因素的單獨作用時冠脈病變程度加重,故測定2型DM患者血清Hcy水平對預測其并發癥的發生有重要意義。
[1]畢其華,葉雄偉,胡勤辛,等.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與糖尿病及其并發癥的關系[J].心腦血管病防治,2009,9(3):207-208.
[2]林 青,林禮興,王 芳.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濃度變化分析[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09,30(6):521-523,528.
[3]高凌云,李福平,何作云.同型半胱氨酸與血管內皮損傷的研究進展[J].微循環雜志,2001,11(3):39-41.
[4]Chambers JC,Ueland PM,Obeid OA,et al.Improved vascular endothelial function after oral B vitamins.An effect mediated through reduced concentrations of free plasma homocysteine[J].Circulation,2000,102:2479-2483.
[5]宋 迎.口服維生素B6、葉酸對急性腦血管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響[J].海南醫學,2008,19(7):111-112.
[6]張 健,肖婉俠,張 進,等.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與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的相關性[J].中國老年醫學雜志,2010,30(14):1963-1964.
[7]李祖宙.2型糖尿病患者血漿同型半胱氨酸檢測的臨床意義(附50例分析)[J].福建醫藥雜志,2010,32(2):78-79.
[8]王亞平,李 焱.血漿同型半胱氨酸和2型糖尿病及并發癥的關系[J].檢驗醫學2009,24(2):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