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蘭,陳世杰
(內江市第二人民醫院病理科1、外三科2,四川 內江 641100)
肺癌是常見惡性腫瘤之一,嚴重威脅著人類的健康。近年來,其發病率及死亡率呈遞增趨勢,在男性中居首位,而在女性中則居第2或第3位[1]。然而目前肺癌的早期診療仍是個主要問題,臨床上對各型肺癌的治療仍然不十分理想??梢娨档桶l病率和死亡率,只有早期發現及早期治療。為提高對肺癌臨床病理特點的認識,筆者總結我院228例病理檢查確診的原發性肺癌的臨床病理資料,分析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擇我院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原發性肺癌患者228例,均由組織病理學檢查確診。其中男149例,女79例,男:女為1.88:1;年齡32~76歲,平均(56.29±16.35)歲,其中<60歲者136例,≥60歲者92例。
1.2 臨床表現 178例患者以咳嗽、咳痰、胸悶及氣喘等為首發癥狀,139例患者有咯血、胸痛、發熱、聲音嘶啞及乏力等伴隨癥狀,32例健康體檢時發現肺部腫塊而手術后確診。
1.3 病檢方法 所有組織標本給予10%福爾馬林固定及脫水后,石蠟包埋做4 μm厚的連續切片,行HE染色后顯微鏡下觀察。
1.4 病理表現 鱗狀細胞癌(圖1)多屬中央型,可破壞支氣管向周圍浸潤,在肺門及周圍逐漸形成形態不規則的巨大腫塊。腺癌(圖2)多發生于肺段及段以下支氣管,位于肺葉的周邊,呈境界不甚清楚的結節狀或球形,無包膜,直徑多在2~8 cm。小細胞癌(圖3)癌細胞呈短梭形或淋巴細胞樣,胞質少,核呈圓形、橢圓形或短梭形,深染,核分裂像多見,癌細胞巢狀、條索狀排列。細支氣管肺泡癌(圖4)肉眼上可為彌漫型或多結節型,鏡下可見肺泡異常擴張,內壁被覆單層或多層立方或柱狀癌細胞,大小和形狀較一致,形成腺泡結構,其中大部分肺泡間隔可保存,早期容易侵入血管發生遠處轉移。

圖1 肺鱗癌

圖2 肺腺癌

圖3 肺小細胞癌

圖4 肺細支氣管肺泡癌
1.3 統計學方法 統計學處理由SPSS13.0軟件完成,計數資料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性別與肺癌病理類型的關系 男女患者病理類型情況見表1,可見男性患者中鱗癌發病率最高,為38.93%,其次為腺癌(27.52%)、小細胞癌(18.79%)、細支氣管肺泡癌(12.75%)、腺鱗癌(2.01%)。鱗癌與腺癌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14.014,P=0.007<0.05;女性腺癌發病率最高,為49.37%,其次為鱗癌(24.05%)、細支氣管肺泡癌(15.19%)、小細胞癌(8.86%)、腺鱗癌(2.53%)。腺癌與鱗癌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9.762,P=0.002<0.05。

表1 不同性別的肺癌病理類型發病情況[例(%)]
2.2 年齡與肺癌病理類型的關系 不同年齡段肺癌病理類型情況見表2,可見隨著年齡增長,鱗癌發病率上升明顯,經過檢驗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腺癌發病率下降明顯,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其他類型的肺癌隨年齡變化不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表2 不同年齡的肺癌病理類型發病情況(例)
原發性肺癌發病率及死亡率高,如何提高對肺癌的認識,提高早期診療率,是臨床上一個仍然需要不斷解決的問題。肺癌的早期診療首先需要患者自身提高肺癌的防治知識,對可能的肺癌癥狀及時就診檢查,其次是臨床醫務人員對肺癌早期征象的警惕,避免漏診和誤診。
肺癌的病理類型復雜,不同的病理類型發生部位、侵犯范圍、生物學特性等情況常不同,臨床表現也甚為多樣,早期缺乏特異性癥狀及體征,而且與肺癌有相似臨床表現的胸內疾病也很多,如肺結核、肺錯構瘤、炎性假瘤、肺膿腫等,易導致肺癌漏診、誤診,甚至部分患者可在其良性病變的基礎上合并肺癌[2]。周圍型肺癌大多無明顯臨床癥狀,常在體檢胸部X線時發現肺內陰影。早期癥狀可以表現為咳嗽、咳痰、痰中帶血、胸痛及阻塞性肺炎等。某些肺癌可有異位內分泌癥狀,如小細胞肺癌,可分泌過多的5-羥色胺,引起支氣管哮喘、陣發性心動過速、水樣腹瀉、皮膚潮紅等[3]。此外可能出現肺性骨關節病、重癥肌無力、高血鈣、皮肌炎等。此外肺癌侵犯、轉移部位的不同可出現某些特殊癥狀,如肺尖部腫瘤可累及頸交感神經叢,導致交感神經麻痹綜合征,出現同側上眼瞼下垂、瞳孔縮小、皮膚無汗等,侵犯喉返神經可引起聲音嘶啞。沿淋巴道轉移時,可先至支氣管肺門淋巴結,再擴散至縱隔、鎖骨上及頸淋巴結;沿血道轉移可到腦、腎上腺、骨以及肝、腎、胰、甲狀腺和皮膚等處,引起相應癥狀。根據臨床早期表現,給予X線、CT、痰細胞學檢查及纖維支氣管鏡檢查等可確立診斷,對中老年人群,定期進行普查,是簡便易行的方法,病理學診斷不僅可判斷腫瘤的良、惡性及其預后,還可以為治療提供可靠的依據。在我國肺癌的流行主要表現為城市高于農村,男性多于女性,本次研究男女比例為1.88:1。在肺癌的病理分型中,以腺癌和鱗癌為主[4],本次研究發現,228例肺癌患者中二者占157例,共占肺癌總數的68.86%。男性患者中,鱗癌發病率最高,為38.93%,與腺癌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女性腺癌發病率最高,占49.37%,與鱗癌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究其原因,男性鱗癌發病率高,多與吸煙有關[5]。本次研究還發現,隨著年齡增長,肺鱗癌的發病率增長明顯,腺癌發病率呈下降趨勢,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其余病理類型處于相對穩定狀態。其原因并不統一,應該可能與各型肺癌起源,以及生長發育過程中支氣管黏膜上皮細胞的鱗狀上皮的化生有關[6]。
綜上,肺癌病理表現多樣化,通過病理學盡快準確的診斷其組織學類型,對肺癌的治療十分重要。
[1]沈洪兵,俞順章.我國肺癌流行現狀及其預防對策[J].中國腫瘤雜志,2004,13(5):283-285.
[2]候敏全,周文旭.老年結核和肺癌并存的關系及其診斷[J].陜西醫學雜志,1998,27(4):218.
[3]羅慰慈.現代呼吸病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1997:834-845.
[4]賈心善,何安光,張道榮,等.沈陽地區1224例肺癌20世紀80年代與90年代臨床病理比較[J].中國病理學雜志,2001,30(5):332-334.
[5]趙立群,李雅莉,張娟妮.青年人肺癌485例誤診分析[J].陜西醫學雜志,2004,33(7):651.
[6]李寶英.青年肺癌與老年肺癌的臨床病理分析[J].福建醫藥雜志,1999,21(2):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