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永波
全省各級公安機關一定要緊緊抓住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源頭性、根本性、基礎性問題,努力構建源頭治理、動態協調、應急處置三者相互銜接、相互支撐的社會矛盾化解機制,最大限度地使社會矛盾不積累、不激化。加強源頭治理,建立健全社會矛盾糾紛滾動排查、提前預警和多元化調處機制,以及社會輿情分析研判機制,更多地把工作重心從治標轉向治本、從事后救急轉向源頭治理,不斷增強社會管理的前瞻性、主動性、有效性。各級公安機關要把“調解優先”的理念貫穿于執法辦案全過程,對因民間糾紛引起的一般治安案件、輕微刑事案件和交通事故,更多地用調解的辦法來處理,盡量采取“多調少裁”、“多調少罰”等柔性方式,嚴防一般性矛盾糾紛轉化為民事案件、民事案件轉化為刑事案件,嚴防個人極端暴力事件發生。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必須牢牢抓住加強基層基礎建設這個重心。要大力增強基層實力。繼續堅持抓基層、打基礎,深入實施城鄉社區警務戰略,積極推進警務管理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減少管理層級,促進警力下沉,不斷完善人往基層走、勁往基層使、錢往基層用的體制機制,著力解決基層力量薄弱、經費保障困難、裝備設施落后等問題,筑牢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第一道防線。要積極參與基層資源整合。要積極參與基層人口、勞動、就業、社保、民政、衛生、文化、交通、農機等管理職能和服務資源整合,協同構建基層綜合管理和服務平臺。重點要推動構建社區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平臺,加強流動人口協管員隊伍建設,實行以證管人、以房管人、以業管人的服務管理新模式。實現治安聯防、矛盾聯調、工作聯動、問題聯治、平安聯創。要努力強化基礎工作效能。要完善人口服務管理機制,積極穩妥地推進戶籍管理制度改革,放寬中小城市和小城鎮落戶條件,引導農村人口向中小城市和建制鎮有序轉移;改革戶籍人口、常住人口、流動人口管理辦法,建立覆蓋全部實有人口的動態管理體系,推動把流動人口管理納入流入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逐步實現基本公共服務由戶籍人口向常住人口擴展;建立健全流動人口流入地與流出地雙向管理協作機制,加大對流動人口違法犯罪的防范打擊力度。要積極參與數字城市建設,大力加強人口信息庫、視頻監控系統、道路卡口系統、警用地理信息系統等系統和平臺建設,推動整合人口和計劃生育、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住房和城鄉建設、民政、教育、衛生、交通、工商、稅務、統計等部門及民航、電信、金融、社保、證監、保險等行業信息資源,努力構建網絡互聯、信息互通、資源共享的城市管理網絡系統平臺,實現精細化、高效化、科學化管理。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必須牢牢抓住繼承和創新群眾工作這個“法寶”。
全省各級公安機關要牢固樹立群眾觀點,站穩群眾立場,走好群眾路線,把群眾工作滲透到公安工作的方方面面,貫穿于公安工作的各個環節。要堅持用群眾觀點統攬各項公安工作和公安隊伍建設,在新的社會條件下,既要繼承原來行之有效的群眾工作方式和方法,又要不斷創新群眾工作理念和手段,少一些替民做主、多一些讓民做主,少一些管理、多一些服務,切實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要深化“向人民報告”活動,以“向人民報告”活動統帶各項群眾工作,拓展報告內涵,豐富報告內容,活化報告形式,創新報告手段,提升報告水平,建立長效機制,使這一我省公安機關獨有的群眾工作新形式、新手段不斷煥發新活力、發揮新作用。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必須牢牢抓住綜合施策這個手段。要突出發揮公安機關自身的主導作用,進一步明晰公安機關在社會管理中的職責定位,完善公安機關內部警種合作機制和區域警務協作機制,消除部門、警種間的分割和壁壘,發揮公安機關在社會管理中的整體戰斗力。同時要加強與司法、民政、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教育、衛生、文化、工商、財政、安監、民族、宗教、政府應急處置中心等行政管理部門和金融、保險、證券、水電氣熱等行業監管部門的聯系溝通,建立聯席聯動工作機制,共同形成社會管理合力。要突出發揮基層組織的骨干作用,在流動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刑釋解教人員管理幫教和青少年社區矯治等“社會人”管理工作中,充分發揮居委會、村委會、社區委員會等基層組織的作用,通過建立通報機制、銜接機制、責任機制,落實管理措施,實施有效管理。突出發揮社會組織和行業協會的配合作用,探索在公安社會管理中引進市場機制,在法律和制度框架下,把適合于社會組織和行業協會承擔的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職能轉移出去,交給各類行業協會、教育培訓組織、經濟社會事務所、交易市場、中介機構等,由他們向社會提供更多、更新的公共服務。將公安機關的管理要求轉化為行業制度和規范,引導其形成自發成立、自主發展、自行運作、自我治理的運行機制,同時強化對這些組織和機構的陣地控制工作,實現外部管理與內部自律雙軌并行,保證其健康發展并有效參與公共事務管理。要突出發揮社會公眾的基礎作用。要通過“大走訪”、“五進七講”等形式,加強對群眾的法制宣傳教育,增強群眾守法維權意識、防范自救意識,發揮每一位社會公眾在社會治安防范參與、人身財產安全保護、交通事故預防、火災預防和自救等方面的作用,減少和遏制重大惡性案件和交通事故、火災、治安災害事故的發生。
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必須牢牢抓住“平安龍江”創建這個平臺。公安機關要緊緊圍繞打擊犯罪這個主業抓創建。重點要打擊黑惡、命案、涉槍涉爆等嚴重暴力犯罪,“兩搶一盜”、電信詐騙等嚴重影響群眾安全感的侵財犯罪,拐賣兒童婦女、“黃、賭、毒”等人民群眾深惡痛絕的違法犯罪和涉眾型經濟案件等影響社會穩定的犯罪活動。通過嚴厲打擊,堅決遏制我省刑事犯罪高發、多發勢頭。要緊緊圍繞預防為主這個方針抓創建。
深入開展社會治安重點地區排查整治,強化治安隱患源頭治理,強化治安亂點早期整治,切實增強人民群眾安全感。要緊緊圍繞公共安全這個責任抓創建。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充分依靠安委會、交委會、消委會,大力推進優良交通秩序創建活動和道路暢通工程,大力打造“消防鐵軍”、推進消防安全“防火墻”工程,深化道路交通和消防安全整治,繼續實行重大安全隱患治理逐級掛牌督辦和整改效果評價制度,把責任真正落實到社會單位、落實到企業、落實到法人,堅決防止發生群死群傷惡性事故。緊緊圍繞網絡管控這個難點抓創建。統籌網上網下兩個戰場,把虛擬社會和現實社會作為一個整體來把握,積極探索建立網上動態管理機制、網上網下綜合打防機制,著力提高網上發現、控制、打擊、處置能力,嚴厲打擊網絡違法犯罪活動,推動形成“黨委統一領導、政府嚴格管理、企業依法運營、行業加強自律、全社會共同監督”的互聯網綜合管理格局。□
(編輯/劉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