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洪利
[關鍵詞]創新;檢察機關;社會管理
當前,充分發揮檢察職能,積極參與社會管理創新,是檢察機關新時期的基礎性工作。對此,作為基層檢察機關,要以執法辦案為本源和歸宿,以法治保障和法律服務為主旨,通過進社區、進企業、進學校、進農村活動,在參與社會管理中,不斷創新社會管理手段。
一、積極主動參與社區管理,創新和諧社會管理手段
一是參與民生服務與管理。要以便民、利民、安民、服務于民為主旨,圍繞“三項重點工作”為群眾誠心誠意辦實事,竭心盡力解難事,堅持不懈做好事。同時,要進一步創新檢察機關服務社區的機制,以檢察機關在社區設立的“群眾服務站”、“居民服務點”為檢察“窗口”,開展申訴、控告、舉報、調解、救助等服務項目,對贍養老人、托老服務和民事糾紛,以及侵犯居民人身、財產、居住環境等涉法問題,實行“預約服務、假日服務、熱線服務”,全方位的服務機制,進一步拓寬便民渠道。二是提供法律服務與管理。采取多種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法制課堂、法律夜校、法律咨詢等活動,送法進社區,增強居民的法律意識;同時建立“聯席會”、“聯系卡”等制度,采取“貼心式、親情式、關愛式”的“人文服務”模式,想方設法解決社區經濟發展和居民生活上的困難。三是開展“矯正”服務與管理。以政法機關“六調聯動”進社區方式,為社區民政和司法工作提供法律幫助;建立社區刑滿釋放人員“矯正”工作點,加強社區特困和特殊法律援助;配合街道區委會和公安民警,要實行“法律調解員”制度,幫助調處矛盾糾紛,協助處置突發性、群體性事件,切實把問題解決在基層,化解在社區,力爭無一違法犯罪案件發生,力求社區真正成為安居樂業、和諧溫馨的家園。
二、積極主動服務企業,創新促進企業管理手段
深入推進社會矛盾化解、社會管理創新、公正廉潔執法三項重點工作,為檢察機關如何服務企業生產經營、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理論基礎。就大慶來講,持續開展的“服務進百企”活動,服務模式年年有創新,服務內容年年有新意,服務效果年年有提高。特別是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以來,各基層檢察院結合區域優勢形成服務企業強勢,不斷在服務油化企業上動腦筋。筆者認為,基層檢察機關應該從以下幾方面開展服務進企業活動:一是以法制宣傳教育,促進企業加強生產經營管理。基層檢察院領導要堅持走訪轄區內重點企業,特別是具有地域特點的石油石化企業,詳細了解企業生產經營情況,并就油化企業經常遇到的簽訂合同被騙、侵害商業秘密等典型案例進行剖析,以案釋法;針對油田企業不斷擴展國內國際市場,對外出、出國施工人員進行反腐和國格人格等愛國教育;要著手將涉及油化企業的法律法規、相關政策、案例等輯錄成冊,向油田油化等企業發放;要定期組織檢察業務骨干向油田二級企業提供法律咨詢,講授法律知識,引導企業及其管理人員運用法律武器維護合法權益,維護和促進企業依法生產、依法經營、依法管理,合法競爭。二是以提高辦案質量,促進企業加強生產經營管理。要優化案件審理資源,對現有的辦案人員進行整合,挑選出辦案經驗豐富經濟知識扎實的人員組成相對固定的辦案組,專門審理涉企案件;加大打擊經濟犯罪力度,重拳打擊侵財型犯罪,快捕快訴嚴重刑事犯罪分子,為“百年油田”建設提供健康環境;加大行政督察力度,在辦案中加大對私營企業財產行政管理行為的監督力度,發現違法征收征用,依法及時發出糾正意見;充分發揮“檢察建設”促進企業管理的作用,對油田企業發出的每份《檢察建議》跟蹤落實,務求實效,促企、幫企、助企整改。三是參與油田與地方企業可持續協調發展管理。全面正確履行法律監督職責,進一步加大查辦和預防職務犯罪工作力度,為地方企業發展營造健康清明的政務環境;對在經濟大建設中出現的職務犯罪活動,特別是對重大項目建設出現的職務犯罪,及時報告區黨委領導,認真依法查處,經常性開展法制宣傳和教育活動,有效預防職務犯罪,為區黨委、區政府大項目帶動戰略提供堅實法制保障。在履行好檢察職能的同時要主動積極深入企業,通過辦案,有針對性地提出檢察建議,幫助發案企業完善管理制度,規范管理活動,有效地減少和防止企業內部經濟犯罪案件的產生;送法上門,提供法律咨詢,幫助企業解決法律方面的難題,增強企業經營者和企業員工學法、守法、用法的主動性和自覺性,促進企業依法經營、依法發展。
三、積極主動為學校服務,創新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管理手段
一是要主動在轄區學校建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宣傳陣地。如,由檢察機關牽頭,確定中小學主管副校長擔任法律宣傳小組副組長,把中小學生的遵紀守法教育納入了學校的德育工作,結合學生的接受能力和興趣特點,定期以講座、座談會、模擬法庭、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在學校宣傳維權工作。同時,把與青少年維權的有關法規匯編起來,系統性地進行講授,并向學校師生免費贈送法律報刊及書籍,向他們普及基本的法律常識。二是及時將辦理未成年人犯罪辦案結果轉化為向在校學生和家長的教育預防效果。對涉及在校學生的違法犯罪案件,以結案為起點,堅持一案一治理,區分校方、家長責任,有針對性地提出檢察建議,對影響大、有普遍警示意義的案件,要進行一定規模的教育。三是加強未成年人犯罪辦案過程的社會管理。在檢察機關原有未成年犯罪辦案機構和辦案組的基礎上,依法強化辦案過程三項社會管理作用。
四、積極主動服務農村建設和發展,創新促進農村管理手段
一是采取檢察官與村屯長結對子措施。即,檢察長與村屯長簽訂法律服務責任書,以便村屯長遇到法律政策問題及時與檢察機關通訊聯系,檢察機關和檢察干警對村屯社會治安和突發事件,能在第一時間了解和掌握,以便及時請示或直接處理解決。二是做好檢察環節上的各項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措施的落實,積極參加黨委政府組織的社會治安專項整治和矛盾糾紛大排查等活動。抓好檢察長大接訪活動,堅持好檢察長接待日制度,真誠傾聽群眾呼聲,真情化解群眾矛盾。三是充分發揮控申、舉報部門的“橋梁”和“紐帶”作用,認真處理好農民的來信來訪工作,抓好文明疏導,努力將矛盾解決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四是認真開展好幫扶貧困村工作,幫助村民走上致富路。四是要關注農村外出民工、留守未成年人和空巢老人的權益保護。對侵害農民工、空巢老人合法權益的刑事、民事案件,堅持從快辦理。對留守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堅持“教育、感化、挽救”方針,堅持可不捕的不捕,可不訴的不訴;對侵害留守未成年人的犯罪案件,開展好青少年“維權崗”活動。五是要轉變執法理念,對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涉農職務犯罪,檢察機關要堅決查辦;對在農村改革發展中有貢獻的人的職務犯罪,情節較輕的,在法定范圍內盡可能適用不批準逮捕或不起訴決定。六是要積極參與農村預防腐敗體系建設。檢察機關要發揮查辦職務犯罪的職能作用,協助黨委建立完善農村職務犯罪預防網絡和“管人、管事、管財”的預防制度。同時針對發案單位存在的問題,認真研究涉農職務犯罪的規律和原因,向黨委政府提出預防對策。□(編輯/李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