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延今
[摘要]新聞結構是新聞報道文本的組織構造和總體安排。它主要包括新聞素材之間的內在聯系的過渡與照應,及新聞素材的取舍和詳略安排等。本文主要闡述了新聞報道的結構要素、結構類型、新聞報道結構的基本要求和提高謀篇布局能力的途徑等問題。
[關鍵詞]新聞報道;結構;要求
新聞結構是新聞報道文本的組織構造和總體安排。它主要包括新聞素材之間的內在聯系的過渡與照應,及新聞素材的取舍和詳略安排等。結構設置的狀況,影響著作品的表達效果;一些新聞作品之所以具有較強的表現力、感染力,與它的結構精心安排有著直接關系。結構是表現新聞內容、突出主題的重要手段。新聞報道作品的結構由于表達內容的不同而有差異。而這并不是結構設置可隨心所欲,它有其固有的表達規律。必須遵循結構設置的基本要求,新聞報道才可能取得良好效果。
一、結構要素
1.新聞標題一般由主標題和輔標題組成。主標題即正題,是主要事實或觀點濃縮為幾個字或十幾個字。輔題包括引題和副題,引題即肩題、眉題,作用在于烘托、引導、說明、渲染;副題是置于主標題后的次要標題,作用在補充說明主題。新聞的標題就如人的眼睛,表達新聞的核心內容,幫助讀者了解新聞的主要內容,以吸引讀者了解詳情,標題就直接告訴讀者真實事件,表達新聞最核心的內容,精練準確。
2.導語是新聞的開頭部分,由最重要的新聞事實或依托新聞事實的精辟議論組成。導語的作用是最簡潔地反映出新聞要素,突出新聞的要點與輪廓,使讀者一見就知傳遞的是何種信息;它簡潔地確定新聞基調;它精彩地激發讀者閱讀興趣。導語通常強調抓住讀者,激起讀者閱讀欲望,揭示核心內容,先聲奪人。它作為新聞的第一段話,是告訴讀者這條新聞的內容是什么,制造適當氣氛,使受者樂意讀下去。它要求用簡潔、生動的語言把新鮮、最重要的事實放在前面。例如《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 第一句“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從一千余華里的戰線上,沖破敵陣,橫渡長江”是導語,它扼要概括了全文的核心內容,營造了一種宏大的氣氛。
3.新聞主體,即正文、新聞展開部分、新聞軀干,是在導語之后的正文部分,具體展開新聞的背景與主干內容。
新聞主體的功能有解釋深化導語:具體展開新聞導語中的內容,新聞的背景與細節;補充新聞事實,導語中未展開的要素。主體要求內容充實,層次清楚,語言簡明。主體是新聞的主干,它要承接導語,用真實的、典型的、具體的材料、印證導語中的提示,對導語的內容進行擴展。
4.新聞背景材料包括襯托對比性材料、說明性材料、分析材料等。新聞都是在一定環境和歷史條件下產生的,這就是背景。好的背景,可烘托和深化主題,同時增加知識性和趣味性,可幫助讀者理解新聞內容。背景是新聞的從屬部分,也不是每條新聞都一定有背景,要根據需要確定。
5.新聞結尾就是新聞的最后一段話;它是新聞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深化或強化新聞內容,出現在新聞最后的一段。結尾要注意簡要概括,進行評論。結尾是整篇新聞的收筆之處,它的作用是闡明事實的意義或指出事件發展的趨向,給讀者以完整的感覺和思索的余味。新聞結尾的方法有順勢而行自然結尾,也有拾遺補缺,做背景性補充、要素性補充的結尾和直接點明主題的結尾。
二、結構類型
新聞的結構,從外部看,由標題、導語、主體、背景、結尾等要素構成;從每一篇新聞報道內在的構造形態上看,又有很大差異,分出諸多類型。作為主要結構形態的倒金字塔結構、時間順序結構、并列式結構等基本涵蓋了大部分新聞報道。
1.倒金字塔式結構是重要的新聞報道結構形態。它把最重要的內容放在新聞的前面,隨后按重要性依次排列其他內容。它的優點是能迅速把最新鮮、最重要的事實,先告訴讀者,使讀者一目了然,節省讀報時間。
2.時間順序結構稱“逆轉倒金字塔式”。這種結構形態把最重要、最精彩的內容放在后面,按時間順序,依次敘述。
3.并列式結構是在導語后將眾多主要事實并列敘述。適合報道事實各部分的重要性相等的新聞,一般用于公報式新聞。
4.懸念式結構是故意設置帶懸念的新聞導語,吸引讀者閱讀的結構,是將倒金字塔結構與時間順序結構結合起來的結構模式。
此外,還有菱形式結構,就是一種“兩頭小、中間大”的結構,因新聞的內容比較復雜,導語容納不下,適于在主體中分段敘述;車輻式結構以一個中心事件或事物為綱,其他事實像車輻一樣輻射出去,適合于報道比較散的事件。新興起的“混合型”結構,綜合了各種結構的優點,以敘述手法展現硬新聞。
三、新聞報道結構的基本要求
1.保持新聞結構的完整性。新聞事實具有完整性。這就要求在結構安排上,力爭把新聞事實或局部的新聞事實表達完整。圍繞要表達的主題或敘述的線索,借助最典型的新聞素材表現新聞事實,確保結構的完整性。形成各個部分互相依存、互為因果的有機整體。不然,結構設置就可能出現疏漏,在反映新聞事實時就會出現片面性。
2.保持新聞結構的嚴密性。新聞事實的發生,是由事實本身的眾多細節組成的。每一個細節均是客觀世界的真實反映。細節之間也存在著內在聯系,反映事物運動的客觀規律。所以,新聞結構,應客觀反映新聞事實的本來面貌和內在聯系,保持其嚴密性。雖然結構設置中允許出現時序的顛倒和空間的跳躍,而這些變化要有利于讀者接受新聞信息,加深讀者對新聞事實的認識,體現新聞事實內部的必然聯系,增強結構的嚴密性。影響讀者對新聞事實的接受。有些新聞作品的材料本身是真實無誤的,在表達中卻出現了漏洞或矛盾,反映在新聞結構上,主要是設置不嚴密,違背新聞事實內在的、固有的邏輯關系,影響人們對新聞事實內在規律的正確認識。
3.保持新聞結構的完美性。新聞作品是給人看的,記者在傳達新聞事實時,要選擇完美的表達方式,幫助讀者更容易、更輕松、地認識和接受新聞事實,使新聞傳達的渠道暢通。這要求記者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選擇表達新聞事實的最佳結構,做到結構與內容、統一性與多樣性的完美統一,增強新聞作品的表現力。
四、提高謀篇布局能力的途徑
1.多對一些好的新聞作品的結構進行分析,總結其結構特色。思考若自己寫這篇作品會怎樣安排結構。用哪些材料,怎樣運用,為什么這樣用;段落之間是怎樣過渡與照應的;每一部分分哪幾層意思;段落之間、層次之間反映事件內在的什么關系。主題思想是如何提出的,如何通過材料反映的,選材上有些什么特點,結構設置能力的提高會有所幫助的。
2.對一些常用的結構形式作必要的套用,掌握結構設置的基本方法。要提高結構設置能力,還要在寫作實踐中多加運用,在熟悉基本結構形式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
3.力爭使每篇稿件的結構設置都有所創新。要提高必須有所創新,要使自己每篇稿件的結構設置,在遵循基本要求,還要有自己的特色。對同樣的新聞事實,多設想幾種結構,比較各種結構的長處和短處,選出最佳的結構形式,堅持時間長了就會大有收獲。□(編輯/丹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