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巖波
[關鍵詞]博物館;觀眾;休閑娛樂;場所
一段時間來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博物館的理念到底是什么?想了很多,并且通過和社會上各個層次的觀眾交談、征求意見,與同行進行交流,從相關書籍刊物上或博物館有關網站上獲得最新信息,結合自己十幾年從事博物館業務工作的一點經驗,我認為不同文化、不同地域、不同規模的博物館的理念也都有著一定的差別,但就其博物館自身來講,無論什么樣的博物館,吸引觀眾、為觀眾服好務都應該是每個博物館的必須解決好的課題之一。尤其是當前這個以人為中心的社會,觀眾要作為博物館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所有工作都要圍繞“觀眾”來進行,盡量滿足觀眾的要求,把博物館真正變成觀眾學習休閑娛樂的場所。
要做到吸引觀眾,必須要提高服務質量,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來做:
一、讓“講解”融入到觀眾的參觀過程之中
多數觀眾在參觀時都希望身邊有一位能真正幫助自己看懂展覽的博物館工作人員。現在我們館每個展廳都有專職的看館員,這就要求我們的看館人員要對自己的展廳的展覽內容和所陳列的文物有一定的了解,這樣就可以對觀眾的一些臨時性問題進行解答。另外我們的講解人員也不要僅僅滿足于現有講解資料,應對所負責展廳的講解內容以外的知識進行更深層次的了解,所謂要給別人一滴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說的就是這個道理。那么我們也就不怕遇到文化水平比較高的觀眾來參觀了。講解本身就是知識和語言的結合,為了使觀眾的知識準確有序地融于講解當中,講解員必須不斷提高自己,利用閑暇時間通過不斷學習來充實自己,只要平時多學習、多積累,真正做到用心去學了,要達到這樣的標準也是很簡單的。
在一刊物上看到過這樣一則消息,河南某市的博物館,觀眾曾遇到一位“問不倒”的講解員。她出色的講解不僅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去參觀的觀眾、領導、專家都對她贊嘆不已,被大伙戲稱為該館的“鎮館之寶”。其實,觀眾們并不奢望所有的講解員都有專家級的水平,但盡可能全面地掌握展覽中所涉及的知識,應該成為每位講解員的前進方向。
二、完善現有陳列展覽,提高展覽的檔次和質量,達到真正吸引觀眾的眼球
我們的現有展覽主要是以圖片加實物并配以少量的文字說明的展示方式,既缺少觀眾的參與性,又拉大了觀眾和我們的距離。
博物館的陳列要近最大可能滿足大眾的欣賞口味,認識到引入科技手段以增強博物館服務功能的重要性,在運用現有科技手段的基礎上,應使展品更多地“活”起來,展示給參觀者一個活靈活現的生活場景,使觀眾在參觀博物館的時候,真正達到獲取知識、陶冶情操的目的。
前一段時間出去考察時看到,外地先進的博物館對聲、光、電等運用很是吸引觀眾,尤其是復原場景的運用,效果就十分明顯。我館歷史文物陳列展廳的漢魏時期的復原景象就是個很好的例子,來我館參觀的觀眾,多數對歷史文物陳列展廳的復原景象印象都很深刻,正是因為它貼近人民生活的緣故。
三、舉辦和引進特色展覽,滿足不同層次觀眾的參觀要求
一個博物館展覽辦的再好,也只是能讓觀眾一次或幾次的來博物館參觀,不斷的舉辦和引進特色展覽,才能讓觀眾每年多次的到博物館來。例如,我們曾經舉辦的《全國少數民族剪紙大展》和《雞西市民間、民俗藝術作品展》,正因為展覽的形式和內容都貼近觀眾的現實生活,吸引大量的觀眾來館參觀。
網上的一篇文章就讓我感觸很深。展覽“世界文明珍寶———大英博物館250年之藏品”3月18日在首都博物館開展后,觀眾日進6 000,“擠破”門檻的消息傳來,既喜又悲。國富民強,國民整體文化素質提升,文化鑒賞能力提高,不出國門,見識到聞名遐邇的大英博物館藏品,這是盛世幸事。再聯想到正在北京世紀壇舉行的意大利文藝復興藝術展上達·芬奇肖像畫真跡前圍聚的人群,博物館有識之士的努力博得公眾認可,是謂喜。而所謂悲,就我國2 000多座博物館來說,這樣的“盛況”實在太少!大英博物館藏品展、意大利文藝復興展門庭若市反響熱烈,表明博物館承載的公共文化服務需求十分迫切。這就說明觀眾要看到好的展覽,有特色的展覽,形式新穎的展覽,而不是博物館內那些多少年不變的展覽。
四、真正從觀眾出發和替觀眾著想,修改那些不適應形勢、時代要求的規章制度
我們現有的好多規定和要求,已經很不合時宜,必須要加以修改。例如“禁止拍照”就得改。“連拍照都不讓,服務還算到位嗎?”它直接影響了觀眾的熱情。這次考察時,我們參觀山西省博物院、遼寧省博物院以及撫順平頂山慘案紀念館等地,沒有一處拒絕觀眾拍照,但從保護文物的角度出發,個別展室在拍照時要求避免使用閃光燈,這就拉近了觀眾和博物館的距離,使觀眾感到很舒服,這一點也很值得我們借鑒。
五、引進人性化服務理念,盡最大可能完善參觀配套設施
服務設施完備,服務周到,置身其間才會感到方便、愜意。
服務咨詢,解答入館觀眾提出的各種問題。剛入館的觀眾有什么問題,有什么疑惑,館方工作人員會為你提供幫助,讓觀眾感到很親切。物品寄存柜,觀眾入館后即可將外衣提包暫存起來,一身輕松地去參觀。尤其在我們北方城市,在寒冷的冬季,進入博物館后抱著羽絨服或大衣,肩背提包看展覽,十分累贅,尚未參觀完已感到很疲憊。一般參觀博物館的時間都不會很短,設置茶座等休息場所讓觀眾在參觀時進行短暫的休息也是十分必要的。
免費自取的博物館導覽圖、展覽簡介,觀眾進入館內首先要了解博物館都有哪些展覽內容,展廳如何分布,以便做出選擇。
現在我們博物館已經實行了免費開放,但觀眾的數量雖有一定增加,但也仍然要求我們在服務上做足文章,真正做到“以人為本”,最大程度地為觀眾服好務,滿足觀眾的要求,把博物館真正變成觀眾學習休閑娛樂的場所。□
(編輯/丹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