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年 陳寧
[關鍵詞]圖書館;新農村;服務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指在社會主義制度下,按照新時代的要求,對農村進行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等方面的建設,最終實現把農村建設成為經濟繁榮、設施完善、環境優美、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
新農村建設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它涵蓋了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黨的建設等各個方面,需要社會各個方面的廣泛參與。其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文化建設,主要指在加強農村公共文化建設的基礎上,開展多種形式的、體現農村地方特色的群眾文化活動,豐富農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基層圖書館應該依托其強大的信息資源、先進的信息技術與社會各界形成合力,積極主動的適應時代發展要求,樹立科學發展的服務理念,充分發揮提高城鄉居民文化素質的作用,為構建學習型、和諧發展的社會做出巨大努力,共同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服務。
一、基層圖書館要加強館藏文獻資源體系的建設
館藏文獻是圖書館服務的基礎,也是吸引讀者利用圖書館的一個有力保障。 基層圖書館應該在了解農村經濟發展概況、居民的年齡、文化程度等情況的基礎上,根據針對性和實用性原則,補充文獻資源。如為年輕人提供求職、求學、技術培訓等書籍;為種養戶購買養殖、種植的書籍;為企業管理者購買企業經營、發展的書籍;為不同年齡的少年兒童提供課外閱讀書籍;為婦女推薦烹飪、子女教育等家庭型用書;同時還要購買報紙、期刊等瀏覽量大的資源,以滿足農村群眾獲取最新科技、經濟和文化信息的需求。
二、基層圖書館要為新農村建設提供信息資源服務
首先,基層圖書館的信息服務要將農村市場需求放在第一位。要適當打破原有的工作程序和思維模式,即要先搞清信息需求,再收集信息,進而開展服務。圖書館可以在浩如煙海的信息中,針對市場熱點和用戶需求廣泛收集、有機選擇和組合,提供實用性強的信息。不要單純追求信息服務的形式,而要注重信息的實際應用,切實有效地為農村經濟服務。
其次,圖書館提供的信息準確率高,實用性強。圖書館信息來源渠道正規,如政府文件、專業的報紙期刊、成熟的科技成果書籍等,其中蘊涵的政策信息、科技信息、致富經驗、市場動態等都具有一定的權威性和準確性。同時,圖書館擁有高層次的人才,都受過專業培訓,可以在龐雜的各類信息中識別和提煉最有價值的信息,分類、編目、組織、整理,有的放矢地進行推薦和傳播。
再次,信息服務要突出“快”字。信息區別文獻的重要特征就是它的時效性。基礎層圖書館的農村信息服務要根據本身的特點,加快信息的傳遞速度。必須要加快信息收集、加工、整理、傳遞等工序運行速度,將各種有價值的信息直接分送到廣大農戶手中,還要把農戶找上門查詢信息與圖書館工作人員走到田間地頭送去急用信息結合起來,使信息的供求直接見面,以較快的速度投入農業生產。
三、基層圖書館完善服務網絡,實現資源共享
我國自古是農業大國,農業方面的資料浩繁無比。隨著出版載體的不斷演變,已由過去的圖書、報刊發展到聲像資料、縮微資料、計算機光盤等多種載體,加上我國信息高速公路的開通,各種綜合與專業信息網絡的建立和完善,為圖書館全方位掌握和運用信息,彌補館藏資源不足提供了條件。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不僅是農業的革命,而且也是一場對基層圖書館服務模式的深刻變革。過去,由于運行機制、技術和設施等因素制約,使得圖書館為農村的一些服務,只能僅僅依靠單個圖書館來做,其服務質量不高,普及面不廣。隨著我國新農村建設的步伐加快、服務新農村建設理念的加強、數字化網絡化的普及,以及圖書館服務的建立,為新農村建設服務要加強各類圖書館之間以及社會力量之間的聯合與協作,樹立“大圖書館”的服務理念,實現資源、技術、人員、服務等共享。
四、基層圖書館應為新農村建設提供多領域、有針對性的優質服務
改善服務態度,提高服務質量,積極開展各種館內閱讀活動,培養農民的閱讀興趣,把農民讀者吸引到圖書館來。結合時事需要,拓展教育職能。為提高農民的生存能力,使他們掌握一門技術,提高就業競爭力,舉辦各種培訓班;為配合共享工程的實施,依據需求不同、人員層次不同,舉辦各種計算機操作技能培訓班,以提高廣大農民網上瀏覽、計算機操作技能的能力;通過課題服務、成果展覽、宣傳窗等方式,以及通過課題服務人員隨同技術人員到實地進行新技術示范表演等方式,向廣大農民宣傳信息服務的作用和成果。
五、基層圖書館為新農村建設提供特色農業建設服務
由于農村地域廣闊,居住分散,所以只靠一個圖書館的力量是不夠的,還必須依靠各級黨委和政府及社會力量,更好地發揮圖書館的服務“三農”作用。基層圖書館應深入鄉鎮村莊,調查了解農民對科技的需求情況,認真聽取他們的反映,征詢意見,積極考慮他們的建議,然后歸納整理,每年確定一定數量的農業課題項目,采取跟蹤服務的方式,負責到底。
利用帶有盲目性的現象,圖書館可以直接面向農民群眾,宣傳國家農業政策、產品需求的信息以及國際市場變化等,幫助農民盡量按市場需求和國際質量標準調整農業生產結構、品種結構,提高產品質量檔次。這是一種為供需雙方牽線搭橋并使產品價值在流通領域得以實現的“中介”性質的服務方式,一方面可以使農民群眾廣泛接受信息、開拓視野,增長科技知識和生產技能,使傳統的經營方式和生活觀念逐步得以改善和更新,讓廣大農民生產有方、銷售有路、致富有門;另一方面可以使農民和農業科技工作者在實踐中碰到科技難題和困難時,由圖書館將其傳送到農民和專家手中,由專家親自幫助解決問題,答疑解惑。
六、利用資源優勢,開展多種信息服務和文化活動
應該發揮基層圖書館社會功能,開展多樣文化活動。轉變農民思想觀念,因地制宜地實施文化扶貧,引導農民自主自強,崇尚科學,誠信友愛,知法守法,將“送文化”和“種文化”有機地結合,這些都是圖書館的社會職能之所在。針對不同年齡、不同層次的農民需求,組織豐富多彩、靈活多樣、寓教于樂的活動。
總之,在國家大力發展新農村建設的過程中,作為文化的殿堂、知識的海洋的圖書館,更應該責無旁貸地參與其中,特別是圖書館要積極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走到農村和農民中間,充分利用圖書館現有資源,為新農村的經濟和文化科技服務,同時也借助于新農村建設的契機,不斷完善自我,提高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為適應農村社會文化的發展繁榮盡一份圖書館的職責。□(編輯/穆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