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吉萬
要讓老百姓感覺到幸福,有很多的層面,但在我看來,最根本的層面無非是衣、食、住、行上讓老百姓感覺幸福。要打造百姓的幸福,需要政府的力量是無可爭議的,但企業的力量也決不可忽視。打造百姓的幸福生活也是企業應盡的社會責任。但怎樣做到這點,需要企業家更多的反思。
有人將未來企業的比拼定位在企業文化上,雖然現在中國企業的文化建設落在了后面,在文化建設中,但卻占有優勢,五千年的傳統文化是我們寶貴的財富,也是最能得到我們理解的文化。假如中國的傳統文化能夠快速滲透到企業內部,成為一家企業的核心文化,那么,這家企業必將是一家成功的企業。
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特有物,是一個國家軟實力的體現。同時,傳統文化也是企業打造核心競爭力的濟世良方。原德州儀器公司亞洲區副總裁尹建維就表示,中國傳統文化的人本思想、人本文化、人本哲學,是拯救全世界的一劑良藥。因為中國的傳統文化都是在談生命,談人性,包含著深刻的管理思想,絕對可以應用在企業管理中。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儒家思想一直占主流。但我認為,老子思想也應當受到足夠的重視。老子在分析研究了宇宙各種事項的矛盾,找出人、地、天、道之間的聯系后,提出了“道法自然”之說,一直以來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之一。
在美國,老子思想影響更無所不在。小到企業的管理,大到國家的治理,都可以看到老子思想的影響力。里根總統曾在提交給國會的一份報告中用老子的治大國若烹小鮮來說明他的治國方略;《紐約時報》也曾刊載了一篇題為《老子忠告克林頓》的文章,其中老子經典語句約占篇幅的三分之一。
其實,以《老子》為代表的道家哲學,已經被作為現代商業原則的理論基礎,并已在西方企業經營管理中廣泛應用,當中國的企業界加快學習西方先進的管理技術時,西方的企業家們也加吸納中國的傳統精華,并成為中國企業所學習的楷模,這個問題很值得中國管理者思考。
當整個世界都面臨生態失衡、生存環境惡化時,老子回歸自然、無為處世的思想,成了一種不可或缺的思想指導和行為指南,這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如今,整個地球面對的是氣候變暖、污染等問題,造成這一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企業在發展中將環保視為成本,走過一條破壞生態平衡的發展道路,或許是很重要的原因。這已經成為了全球性問題。目前,中國在戰略層面提出了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但企業似乎并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綠色發展之路,如何讓中國企業突破困境,走上發展的道路?或許,循民間渠道潛移默化并無所不在的老子思想將成為改變整個人類發展方式的最有力武器。而這,也就是中國傳統文化中自然之道的力量。
地震、洪水、海嘯、全球氣候變暖,近年來,國際社會關注全球氣候變化,保護環境已經提到了日程上來。“十二五”開局之年,我國將綠色可持續發展戰略上升到國家高度,足以看出國家在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上的態度。如今,低碳與環保已經成為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回避的問題,對于我國來講,經過幾十年的粗放型發展,這一問題顯得更加突出,也讓更多的人與企業從發展的角度關注低碳與環保。
關注低碳與環保,企業的能力比個人的能力大得多,承擔的責任也應更多。低碳排放與綠色產品的打造就是一家企業盡職社會責任的重要表現。對于有先見之明的企業來說,主動承擔社會責任也成為品牌發展中的一大利器。
如何尋找一種魔術般的雙贏解決方案,讓你在談判中獲勝,同時,也讓對方覺得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