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史玉柱的高中同學,與馬云、陳天橋等人屬于同一時代的創業者。然而,當別人都在北上廣深等大城市的互聯網、房地產行業賺得盆滿缽溢時,他卻選擇了傾家蕩產去內蒙古的沙漠里“淘金”。他成功了嗎?
瘋狂!創業熱情好像一把火
1962年,宋軍出生在安徽省懷遠縣一個貧困家庭。在懷遠一中讀高二的一天,他和同班同學史玉柱一起吃飯,一個窩窩頭掉在地上沾滿了沙子,史玉柱勸他丟到垃圾桶去,他卻和著沙子狼吞虎咽地吃掉了。史玉柱想不通地說:“至于這樣嗎?”他說:“飽漢不知餓漢饑。”
1980年,宋軍以優異成績考入華東交通大學建筑工程系,而史玉柱則考上了浙江大學數學系。畢業后,宋軍被分配到哈爾濱鐵路局房地產管理處當工程師,史玉柱則被分配到安徽省統計局工作。
兩年后,史玉柱辭職去了深圳大學讀研究生。聽到這個消息,宋軍非常震驚,因為那個時候敢打破鐵飯碗的年輕人沒幾個。宋軍深受感染,沒多久,他開始自學法律,考取了律師資格證,并在律師事務所兼職。經過努力,他的年收入高達近10萬元,日子過得很滋潤。
然而,宋軍又得知,1991年,史玉柱竟在深圳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年賺幾百萬。如此一比,他頓時感覺自己還是不成功。這時,恰巧史玉柱向他發出了創業邀請,他毫不猶豫地辭了職,南下珠海,在巨人集團擔任企劃部部長。盡管當時巨人集團資產上億,但史玉柱為了籌建70層的“中國第一高樓”巨人大廈,處處節省開支,只能給他提供1300元的月薪。這與他在哈爾濱的收入相差了近十倍,很長時間他都不敢告訴家里人。
為了心中的創業夢想和兄弟情義,宋軍沒有退縮。然而,1995年,巨人集團因資金鏈斷裂迅速衰落,史玉柱一夜之間負債2.5億,宋軍不得不黯然離開。
一天,宋軍躲在家里酗酒,妻子把他大罵了一頓:“你看看你,還像個人嗎?當初叫你不要辭職,你就是不聽,你真以為自己天生就是當老板的料啊?”沒想到,宋軍一不做二不休,不久后竟然賣掉了哈爾濱的房子,要去北京創業!即便妻子以離婚相威脅,他依然一意孤行。那年冬天,33歲的他揣著40萬元,成立了北京九漢天成有限公司。
在巨人集團的兩年多時間里,宋軍曾為12種保健品做過營銷策劃,史玉柱也教了他很多相關知識和經驗。所以公司成立后,宋軍首先涉足的就是保健品市場,那時候,保健品市場基本依靠廣告投放造勢賺錢,而他只有40萬元,哪能做大做強呢?
1996年,是宋軍最茫然的時候,也是史玉柱最落魄之際。一天,負債累累的史玉柱躲到北京,悲壯地說:“兄弟,你好歹還有個窩,沒有任何債務,我現在是重債壓身啊,搞不好這輩子都翻不了身……”宋軍于是抽空陪史玉柱去內蒙古阿拉善的騰格里沙漠散心。兩人走在一望無垠的沙漠中,內心都被那深邃而壯闊的景觀觸動了。
史玉柱感慨地說:“還記得當年你吃沾滿沙子的窩窩頭嗎?兄弟,不管有多難,我們一定要拿出勇氣和激情,戰勝一切!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找回生命的綠洲!”宋軍深受鼓舞。第二天,史玉柱從內蒙古去了珠海,聲稱一定要東山再起,還鼓勵宋軍也好好干。
由于留戀沙漠,宋軍獨自在阿拉善呆了半個多月,他發現當地有一種名叫蓯蓉的中藥材,素有“沙漠人參”美譽,便將其帶回北京重點推廣。短短兩年時間,他就掘到了第一桶金。1998年夏,他成立了內蒙古阿拉善蓯蓉有限公司,將生意從保健品擴展到中藥材種植、加工、銷售等領域。
另類!全力打造沙漠“烏托邦”
1999年至2000年,是宋軍事業的輝煌時期,他在北京、上海等地購買了多處房產,身家上千萬。然而,錢賺得越多,他心里就越不踏實。一天,史玉柱告訴他:“我又在上海注冊了一家保健品公司,準備大干一場!”他卻失落地說:“兄弟,我為什么突然覺得自己很空虛?錢賺得越多,卻覺得人生越沒有意義……”
史玉柱驚訝不已:“你小子是得了便宜還賣乖!”但這是宋軍的心里話,他做夢都想做點有意義的事情。不久,他又來到位于阿拉善沙漠附近的月亮湖“療傷”,當他看到野生的天鵝在月亮湖清澈的水面上嬉戲游玩時,再次被這里美麗的景色深深吸引。
但讓宋軍更震撼的是,阿拉善是內蒙古著名的貧困縣,沙漠和戈壁面積占了三分之二,由于大規模亂砍濫伐,一到春秋季節,這里的沙塵暴便滾滾向東,把北京裹挾在漫天黃沙中。他突然有了一個大膽的設想:到沙漠中去創業!他覺得,如果自己在荒蕪的沙漠中能干出點事,多有成就感啊!
很快,宋軍在阿拉善承包了8000畝沙漠,準備大面積種植蓯蓉。但蓯蓉只能寄生于沙漠深處的梭梭林的根部,因此必須先廣泛種植可以防風沙的梭梭林。于是,他投巨資在阿拉善開始種植一條寬30公里、長800公里的梭梭林帶。他還計劃大規模買入樹苗給當地牧民種植,等蓯蓉成熟后,再回購加工成保健品。這樣一來,他既能帶動當地農牧民致富,又能保護生態環境,意義非凡。
2001年,宋軍雄心壯志地變賣了北京的保健品公司,投入到這個項目中,可他立即陷入了困境。銀行覺得他的投資太冒險,根本不愿貸款給宋軍。走投無路之際,宋軍想到了在商場上交往頗深的史玉柱、柳傳志、王石等企業家,希望他們能前來投資。可電話打了一個又一個,他們都說他瘋了,怎么會想到去沙漠創業,簡直就是“送死”!史玉柱深感惋惜地說:“兄弟,你在北京干得好好的,干嗎非要去那種地方呢?即便你厭煩保健品行業,也可以搞搞互聯網或投資房地產啊!”
孤立無援的宋軍,最悲壯的時候甚至獨自坐在沙漠里想過讓黃沙就這樣把自己淹沒。但2002年,他在北京一次企業家活動中遇到了經濟學家吳敬璉,他請吳老指點迷津。吳老鼓勵他說:“小宋,你做的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你相信我,只要堅持下去,未來一切社會力量都會支持你。”不久,他又去香港拜訪了江蘇籍國學大師南懷瑾,南大師也點撥他說:“財富如水,來得快去得也快,但只有貼近自然、崇尚生態的財富才會長久存在,所以你的大方向肯定沒錯,關鍵看你如何整合資源……”
深受鼓舞的宋軍決定豁出去了!不久,他暫停了蓯蓉種植項目,變賣了北京和上海的六套房產,帶著幾百萬元回到阿拉善,將沙漠深處的月亮湖包下來修建旅游區。那年,他飲盡了辛酸和孤獨。所有親友依然勸宋軍回頭,不要再意氣用事,他卻固執己見地說:“我已經不喜歡燈紅酒綠、空氣中充滿汽油味的城市生活,在北京,我無法改變周圍的世界,同時還會被它改變,與其這樣,我不如回到沙漠,來改變我周圍的天地。”
2003年,月亮湖景區建起來后,宋軍將它定位為全球唯一的高端沙漠生態旅游和教育平臺,目標客戶是企業家等社會精英。為什么要這樣?因為他覺得這些富人掌握著很多社會資源,通過他們,可以引來更多投資。而且如今不少富人的精神世界相對貧瘠,在都市里沒有反思總結自己的渠道,所以他要將月亮湖景區打造成供這些人散心反思的精神“烏托邦”!
宋軍首先打電話給史玉柱。“你小子不會是又要哄我去沙漠投資吧?”史玉柱剛開始不太愿意,宋軍卻誠懇邀請:“你先過來看看再說,這次肯定給你一個驚喜!”史玉柱將信將疑地去了,當他來到騰格里沙漠深處的月亮湖景區,目睹了仙境一般的風光時,禁不住地感嘆道:“真美啊,這才是真正的美麗世界!”隨后,史玉柱又說,“你這樣弄,還有些意思,要是像以前那樣專搞種植、防沙,我就不感興趣了。”幾天后,史玉柱爽快地同意了投資。
緊接著,宋軍又打起了柳傳志、王石、馮侖、張朝陽等企業家朋友的主意,他不計成本地把這些人請到月亮湖,讓他們親眼見證這里的美麗和震撼,然后請他們投資。2004年6月5日,他還把一百多位知名企業家請到阿拉善,成立了全球第一個公益性生態環保非政府組織——阿拉善SEE生態協會,籌到了上億元的項目資金。
神奇!沙漠瘋子成中國首位低碳富豪
首創集團總裁劉曉光第一次到阿拉善沙漠時,感慨道:“我真沒想到這個地方居然如此荒蕪!”但瀏覽完月亮湖后,他又激動不已地跪在沙地上,望天長嘆:“這真是一大善舉啊,我有什么理由不參與呢?”劉曉光離開月亮湖當天,向宋軍保證:“我一定讓更多的朋友來你這里!”不久,劉曉光便四處拉人,甚至“威脅”朋友:“你必須參加阿拉善SEE生態協會,不參加以后別跟我談生意上的事了。”很多朋友都很給他面子。就這樣,朋友拉朋友,給宋軍帶來了巨大的人氣。
來過月亮湖的每位人士,只要成了會員、貴賓,隨時都可以來此“免費”游玩、靜思。有了大量資金后,宋軍開始逐步實現當初建綠化林的夢想。2006年,他轉移了月亮湖地區的很多牧民——轉移一戶牧民,就可以保護一萬畝草場,給景區帶來除沙漠外的大片生態草原風光。而保證牧民生存并致富的,正是宋軍的傳統產業——種植蓯蓉,他雇傭了當地近千名牧民,給予他們比放牧更好的報酬,還和其他牧民合作,提供資金,傳授他們種植技術,然后回購蓯蓉,這樣既帶動了牧民致富,挽救了400萬畝的天然草場,又擴大了月亮湖旅游區面積,可謂一舉多得。
此后,宋軍一直致力于將月亮湖打造成高端人士的“心靈綠洲”。2007年,他在廣袤無垠的沙漠里修建了很多綠洲,來這里的人每徒步5公里左右就可以看見一片綠,一片水;站在任何一個沙丘,駐足觀察,都能發現一個弱小但還算豐富的生態群落……很多企業家看了后都會不由自主地心動,認為這樣震撼的場景會讓人所有的物質優越感都蕩然無存,開始與自己心靈的對話。
2008年,宋軍用商業推動生態環保事業的經營模式,得到了國際氣候組織的關注與肯定,雙方簽訂了《戰略合作伙伴協議》,并在月亮湖聯合舉辦了低碳經濟與中國企業論壇。在2009年的哥本哈根氣候大會期間,宋軍還應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邀請,到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宣傳如何將防治荒漠商業化的經驗。如此一來,他又將自己的事業提高到了國際環保和公益的高度,引起了很多外商的興趣。2010年,東南亞一家旅游機構對月亮湖發出收購邀約,收購價格足以讓宋軍大賺一筆。但他毫不猶豫地拒絕了,因為他想自己親力親為一輩子。
2011年,宋軍又在離月亮湖3.5公里的地方開發了太陽湖,這是一個鹽堿湖,擁有一千多畝的天然草場,他準備將此打造成一個全世界絕無僅有的沙漠綠洲高爾夫球場,把沙漠獨有的神秘與現代高爾夫運動巧妙地結合起來,令中國乃至全球企業家震驚。如今,月亮湖已成為全國精英人士在沙漠里游玩、靜思的“據點”。但宋軍規定,每年只接待三萬名游客,因為人多了就會破壞生態。
就這樣,宋軍用整整十年時間,終于從一個當初被人嘲笑、傾家蕩產的“沙漠瘋子”,變成了當之無愧的“中國首位低碳富豪”。他的傳奇經歷告訴我們這樣一個人生真諦:只要遵從自己內心的想法,用最真誠的情感去打動、整合周圍的資源,并堅持不懈,就會找到自己生命里的綠洲。
編輯家英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