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周 旭
百度文庫“蝴蝶效應”
□ 本刊記者 周 旭
今年3·15,消費者維權出現一個新的群體,賈平凹、麥家、韓寒、韓東等50位作家聯名發表《三一五中國作家討百度書》,向百度文庫維權。
這篇3000余字的“討伐書”列舉了百度的“斑斑劣跡”:從侵權的百度文庫回溯到一年前的免費音樂,甚至幾年前的競價排名。此舉在社會引起軒然大波,網絡版權問題也藉此再度進入公眾視野。
聲討書發布后,由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常務副總干事張洪波、出版人沈浩波、路金波、華楠以及作家慕容雪村、香港導演彭浩翔組成的出版業、作家群體代表就“百度文庫”版權問題與百度公司代表進行談判。一周后,首輪談判以破裂告終,作家群體提出的四點要求被百度逐條拒絕。
隨后,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磨鐵圖書、萬榕書業等機構聯合發起成立“出版界反百度侵權同盟”;與此同時,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國家版權局副局長閻曉宏也表態要求百度整改;北京市版權局繼而領命進一步調查百度文庫爭端。
面對這些壓力,3月30日,百度給出回應。作為上線版權的合作平臺,百度提供基于百度文庫與出版社及版權方等合作的三種方式。同時,百度對外宣布,文庫中非授權文學類作品已基本清空,并且向各大出版社、文著協、作協等相關機構發放快速處理賬號,通過這類賬號舉報、投訴侵權的作品會得到百度優先處理。即使百度文庫的侵權行為終止了,也無法阻止更多侵權行為的存在。如果所有網絡平臺都效仿關閉閱讀文庫,無論是電子出版業、互聯網共享平臺,還是讀者、作者、出版商,都要蒙受損失。
問題似乎得到一定程度的和解。然而3月30日當天,出版商代表、磨鐵圖書總裁沈浩波在微博中發表《樹欲靜,而風未止》的聯合聲明,字里行間透露著對所謂“和解”局面的不滿,并表明已有成立專門機構的計劃,以法律為武器,長期打擊互聯網盜版行為。
“這就好比打你一拳,然后安撫你兩句,但傷害已經造成了。百度文庫這種形式本身就是侵權行為,就不應該搞。”圖書經營商、華夏書網總經理邢群麟這樣對記者說。
邢群麟認為,現在討論百度文庫給出的解決方案是否令人滿意根本就是偽命題。首先,百度文庫依靠侵權來賺錢,缺乏對作家勞動和版權的尊重;爭端出現之后,仍然堅持有“共享無罪、無意侵權”的邏輯,明顯缺乏互聯網業龍頭老大的擔當。
而作為百度CEO,李彥宏曾多次公開發表自己對百度文庫“管得好就管,管不好就關”的態度。“管不好就關”是百度文庫的最好歸宿嗎?關了一個百度文庫就能解決全部問題嗎?
2006年春,百度以“萬卷”為名,與圖書館談判,為用戶提供有關書籍的索引、目錄和摘要以及在線書店相關書籍的購買信息。處于萌芽狀態的百度文庫迅速發展,加上電子圖書上傳簡便易行, 2009年11月,百度文庫這個文檔分享平臺成為百度旗下又一個先鋒品牌。
有數據顯示,百度文庫上線僅一年,用戶主動上傳文檔數量就突破1000萬份;每天新增文檔資源上傳超過15萬份;下載量達到每天650萬份,并且以日均7000萬次的速度刷新著用戶瀏覽量。
縱觀百度文庫的成長,數以億計的發行量(瀏覽+下載數)背后是巨大的經濟利益。百度文庫的未來顯然不會像李彥宏所說的“管不好就關”那么簡單。《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楊琳樺曾在文章中這樣寫道。
其實,即使百度文庫關閉,作家和出版商也是“失去了饅頭只爭了一口氣”。正如談判代表所言,他們是以寫字為生。百度文庫的侵權行為不僅僅是讓他們的勞動失去應有的尊重,更是危害到了他們的經濟利益。

今年3月,百度因 “百度文庫涉嫌盜版”被國家版權局調查。圖 / CFP
在楊琳樺看來,在數字閱讀解決方案中,探究技術與商業最好的結合方式才是當務之急。縱使百度文庫倒下了,還有其他門戶網站擁有分享平臺,還有其他閱讀網站,百度文庫的侵權行為終止了,也無法阻止更多侵權行為的存在。如果所有網絡平臺都效仿關閉閱讀文庫,無論是電子出版業、互聯網共享平臺,還是讀者、作者、出版商,都要蒙受損失。
然而,現實的情況是,去年底盛大文學網站在上海起訴百度,稱因為百度文庫“盜版”其網站旗下大量知名小說,給其帶來超過10億元的損失。
再聯系谷歌數字圖書事件,電子出版的網絡版權問題其實一直存在,而解決此次爭端卻被寄以厚望。北京市版權局副局長王野霏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這樣形容百度文庫事件的重要性:“解決百度文庫的問題比查處100個違法網站更有意義,比打1000場官司更有意義。”
王野霏談到,百度文庫涉及的是分享網站普遍的問題,解決好百度文庫的版權糾紛問題有助于解決此類問題,建立良好的傳播秩序。
他援引國家版權局版權管理司司長王自強對此事的表態:支持任何版權人依法維權,要客觀、公正,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無論是誰違反法律都要承擔法律責任。王野霏還指出,只有合作共贏才有利于事件的解決。而所謂合作共贏,就是要探索一種新的商業模式,讓作者有回報,讓經營者有利潤,讓網友有資源。
然而,版權部門的調節并未得到太多認可。邢群麟認為監管部門辦事不力。他列舉廣電總局對視頻網站強有力的行政干預,認為版權部門應該考慮到百度文庫本身的模式就是惡意侵權,在合理的模式沒有建立起來之前,百度文庫就應該被關閉。
互聯網分析人士謝文認為,目前百度已經刪除未授權的作品,侵權行為得到暫時緩解,但是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百度推出的合作模式只是百度的戰術,從中看不到百度尊重版權的誠意。百度侵權行為得到包庇,會加劇傳統媒體和互聯網的對立。
謝文還指出,如此下去,網絡侵權還會死灰復燃。這不僅損害了作家的利益,甚至讓作家失去創作更好作品的動力。而沒有好的作品,反過來就會損害網絡平臺和共享網站的未來。
互聯網的出現讓知識以前所未有的規模快速流通,網絡共享平臺的低成本、高速度、大容量也著實沖擊著相關的傳統產業。上網查詢、下載圖書、文章簡便易行,讓本就被盜版嚴重擠壓的傳統出版業雪上加霜。
網絡共享對于出版業而言,是好事還是壞事呢?謝文認為,網絡不會擠壓傳統出版業,還會為出版業注入新的生機。他舉例,在美國,電子書使得書籍的銷量成倍激增。信息得到了有效的傳播,也維護了版權人的利益。由于利益分成無從談起,在中國,網絡版權維護因此成了問題。
長久以來中國傳統版權保護意識就有待加強,隨著網絡的飛速發展,數字出版物的版權意識就更加薄弱。沈浩波認為,百度打造一個免費共享的網絡平臺的背后是通過點擊率獲取極大的利益,這部分利益源于有價值的版權作品,但卻沒有得到公平的分享。
從用戶角度來說,在我國,人們早已習慣了百度文庫這樣的“免費午餐”,雖然支持保護版權,但要到了付出代價的時候難免有些猶豫。談到收費,謝文說,“在版權意識深入人心的前提下,如果定價合理沒有人會在乎付費閱讀。況且網絡特性決定了電子讀物比印刷出來的傳統讀物成本更低,也更節約資源。”
□ 編輯 崔銀娜 □ 美編 閻 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