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趙志偉
私人管家 新時代的老行業
□ 本刊記者 趙志偉
私人管家不獨出現在影視劇中,也出現在現實生活中。近年來,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很多非富則貴的家庭、外國在華的高端商務人士,開始聘用私人管家。一時間,“管家”這個中國古已有之的職業,日漸被市場看好。
隨著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部分先富起來的中國人,在擁有了豪宅名車之后,開始追求生活的品質,需要一種更高級的服務。“祖孫幾代,家里有七八個家政工人,女主人是事業型……”這個時候,就需要一個私人管家來幫助女主人“管家”,北京博潤高端家政館總經理王燕說,至少也得有500平方米以上的房子,3個以上的家政人員。

管家,不是更高級的家政服務工人,不同于高端家政、高級家庭教師、高級月嫂,以及高級育嬰師。一位稱職的私人管家,是要統領指揮這些人員,分派工作、監督和驗收,合理調配,保持運轉良好。不同管家,由于所在家庭情況有別,屬下團隊人數不等,但一般來說,“私人管家自己是不用親自做事的,側重于管理”,王燕說。
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私人管家,“一般要有大學本科學歷,3年以上家庭工作經驗,現代化信息數據處理能力,和一定的管理能力。”王燕表示,不少待業、失業的大學生,本身具有接受過高等教育的經歷,經過家政學校系統的雙語課程、禮儀禮貌、烹飪技巧、家庭理財、家庭護理、兒童教育、家居服飾搭配等全方位封閉培訓、實際操作和考核后,可以從事家政行業,待積累幾年家庭工作經驗后,逐步轉型為私人管家。
從普通私人管家到高級私人管家,據記者調查了解,目前,中國并無嚴格意義上的初級、中級、高級或者三級、二級、一級資格這樣的職業資格認證以及層次劃分。5年前,中國家庭服務業協會與北京世紀人才教育研究院曾經合作推出家庭職業管理人(HOM,即高級管家)資格認證考試,在這次考試中,高級管家的認證被分為三級,要考取最低的三級證書必須是大專以上學歷,英語達到三級,熟練使用計算機,最好是有駕照、會專業護理。若想達到最高境界即獲得一級證書,還需要英語六級或托福550分以上的水平。2011年3月29日,記者致電中國家庭服務業協會,工作人員表示“這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在北京,從事高級管家服務的易家時代人力資源管理顧問有限公司,根據服務項目及類型不同,把管家細分為傭家型家庭服務、智能型家庭服務、管家型家庭服務3個層次。“傭家型家庭服務的主要領域為,家庭廚藝及飲食、家庭保潔衛生、家庭雜務、家庭護理、服侍主人等;智能型家庭服務則為,家庭教育、家庭交往禮儀、生產經營、投資理財、法律服務、擇業就業、心理咨詢等。”易家時代總經理崔艷認為,“管家型服務是來源于智能型家庭服務,但要比智能型服務更高級,這主要體現在管家型服務的服務內容上。簡單地說,就是要融入到這個家庭中去。”
而在王燕管理的北京博潤高端家政館,則是公司內部有一個評估、評級機制,現在“具體做事務的,同時還管理著家里財務之類的雛形管家比較多,也是市場大量需求的。”王燕說,其次才是一些初、中級管家。一般來說,有了幾年相關工作經驗后,這些“雛形管家”才能成為初級管家;初級管家再經過系統學習才能升為中級管家;而高級管家目前仍然很少。“要想成為一個合格的高級管家,必須要有國外背景,接受過英式或者荷蘭的高端管家培訓,與國際接軌。”
5年前,有媒體報道稱,高級管家一直屬于家政市場“渴求”的人才。時至今日,就記者所知,高級管家依然少見。在博潤高端家政館,最好的私人管家月薪可到8000元,最低的也有5000元,而“未來真正頂級的高級管家月收入可達20萬元”,內業人士如此表示。
隨著社會發展,職業分工細化,更多的女性進入職場,愈來愈多的家庭對家政人員的服務要求也越來越高。如果說物業公司提供給家庭的是一種“大”管家的服務,那么家政人員進入家庭,甚至大量私人管家的出現,則是提供給家庭另一種“細致入微”的品質提升。
在一家跨國公司任職的商務人士告訴記者,公司里不少外國老板“一直發愁找不到滿意的私人管家”。對此,王燕也表示,中國目前所有的家政人員工資都超過其實際工作能力,就是因為找到一個稱心的私人管家不容易。
私人管家市場前景廣闊。對就業困難的大學生而言,是一條不錯的出路。隨著私人管家體系的發展,私人管家的素質與行業準則也會提升。
在國外,不必說英式管家,就是“菲傭”,一般都大學本科畢業,具有良好的英文表達能力,更重要的是體現出“一種理念,以及職業化和敬業精神”。王燕說,這正是國內家政市場最缺乏的。由于家政市場競爭激烈,催生了一些冒名的高級管家。這些所謂的高級管家,敗壞了這項業務的名聲,導致了客戶對高級管家不信任。
除了雇主一方,受雇做管家的人也有他們所面臨的問題。一擲千金的富人們在享受高品質生活和服務的背后,是那些任勞任怨、兢兢業業、甘于奉獻的私人管家和他屬下員工們的默默付出。他們中的大多數人處于人生的漂泊狀態,沒有社會安全感。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發展家庭服務業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0]43號)指出,促進家政服務員體面勞動,以靈活方式鼓勵從業人員參加社會保險。“員工自己、用人單位、政府、公司各負擔一部分,就會解決家政人員的后顧之憂”,王燕說,“如果保障沒有,心就會飄著,就沒有踏實感。”
此外,崔艷表示,傳統的擇業觀也使投身私人管家的大學生并不如其他行業那樣踴躍,而管家的從業人員培訓也比較復雜,有時候不能夠迅速滿足客戶的需要,“畢竟是近些年才真正走入市場的一項服務工作,它的職業大環境還需要市場的磨礪以及不斷的完善。”
崔艷認為,私人管家的市場發展前景是非常廣闊的。“從市場需求上看,經濟發展催生了大量的需要群體;從人員招募上看,對于就業困難的大學生而言,私人管家是一條非常不錯的出路,待遇上也能夠達到正常的標準;從行業環境上看,隨著私人管家體系的進一步發展,人們越來越了解,私人管家的素質與行業準則也會自然而然地提升。”
崔艷分析,“目前國內需要私人管家的主要還是一些商務人士、白領、高級行政人員以及外籍人士。但隨著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普通家庭對私人管家服務的需求也將不斷增加”。
然而,現實中大部分的中國家庭,還沒有真正意識到管家的重要性。王燕說,“一種比較普遍的觀點是,有個管家能把這個家給管起來就不錯了。”而這種意識更貼近于中國傳統社會的管家形象,“更像是一個大雜燴。他們只是家庭的一種管理型人員,而不是家庭所需的那種能夠必要時候為客戶排憂解難的人員。”崔艷說,“過去的管家最大的作用是規劃和監督客戶府上的人事,而現在的高級管家服務模式以及運作方法更接近于歐洲的管家服務。”
如今,王燕管理下的博潤高端家政館和職業技能培訓學校,正在引進英國、荷蘭、菲律賓等國家和地區的先進理念,結合國內外需求,不斷探討符合中國市場需求的高端家政培訓模式。易家時代的崔艷也認為,“英國的高級管家服務舉世聞名,中國的高級管家培養不可避免地要從中借鑒。但是,中國的高級管家不能盲目照搬外國的模式,中國有自己的具體國情,中國人有中國人的處事原則與心理狀態,要走一條有中國特色的高級管家之路,如果盲目套用外國的經驗則容易造成南轅北轍。”
□ 編輯 劉文婷 □ 美編 王 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