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決心才能有信心
清明剛過,關于3月份CPI的猜想就不絕于耳。對今天的中國來說,CPI,不僅牽動政府的心,更牽動老百姓的心。CPI,已經成為生活常態,成為每月繞不開的話題。
各界普遍的預測是,3月份CPI可能突破5%,再創新高。從終端產品到資源性產品,通脹影響已遍及各個方面,抗通脹的任務仍然艱巨。
4月5日晚,央行宣布從4月6日起加息:活期存款利率上調10個基點至0.5%,一年期存貸款利率均上調25個基點,分別至3.25%和6.31%。這是自2010年10月20日以來,央行第4次加息,前后共上調100個基點。
加息之后,一年期存款利率為3.25%。專家分析,以全年CPI平均值4.5%計算,仍有1.75%的空間,因此可以預計,根據通脹形勢的變化,今年仍然存在繼續加息的可能。
央行選擇3月CPI公布之前這一時間點加息,傳遞了中央通過市場手段治理通脹猛虎的決心!
盡管國家統計局尚未發布一季度宏觀經濟數據,但是,有關專業研究機構認為,一季度貨幣市場流動性依然居高不下,央行票據發行利率已經達到3.19%。銀行存款準備金率已經調到歷史新高,在銀行貸款緊縮的同時,黑市資金交易卻日益活躍,據調查,黑市資金拆借月利率已高達4至6分。2月份我國新增外匯占款達2100多億元,雖有下降,但1月份我國新增外匯占款達5000多億元,外匯占款繼續處于高位。
通脹不單是經濟問題,也是社會問題,也可能成為影響穩定的政治問題。據專業人士分析,央行此次加息為結構性加息,這樣做一可以穩定銀行儲蓄,緩解銀行在準備金提高后的支付壓力;二可以為發改委4月6日晚上調油價,以及為即將公布的3月份CPI數據,提前打預防針;三兼顧了商業銀行和地方政府的核心利益,既維持銀行的凈息差,也不讓地方政府償債負擔過重。
加息是抵御通脹的重要手段之一。對于中國、巴西、印度等新興經濟體來說,抗通脹不僅是當前,而且是今后相當一段時間內重要而艱巨的任務。今年1月19日,巴西央行已將利率上調至11.25%,印度從去年3月迄今,已經8次加息,以抑制嚴峻的通脹形勢。
任何一項經濟政策的推出,都具有階段性目標。因此,很難保證哪一項經濟政策能兼顧各方,完美而沒有瑕疵。加息的主要目的是緩解通脹風險,但也不可避免會帶來一些副作用。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新興經濟體紛紛加息以抗通脹,而日美等西方強國,卻按兵不動,美國仍在繼續執行量化寬松的印鈔政策,對外輸出通脹。我國加息,將形成利息高地,加速國際資本的進入。隨著匯率變化,資本對人民幣升值預期會更大,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在人民幣的升值上,還會施加各種壓力。在存款準備金已經處于歷史高位的情況下,加息必將增加資本使用成本,和眾多百姓民生關系更直接的中小企業,融資成本以及難度,也將隨之加大。這些問題,也應該引起有關方面關注。
據農業部“批發市場鮮活農產品交易情況周報”顯示:3月份前三周農產品價格環比呈現下降之勢;商務部農副產品監測數據卻顯示,3月份農副產品價格出現了環比上漲的態勢,特別是糧食、食用油、肉類和水產品等。而日本強烈地震引發核泄漏以來,大宗商品漲價已勢成必然,且短期內難以緩解。
面對通脹壓力,降低房價,讓更多的人能夠買得起房子,是非常必要的。但對更多的老百姓而言,穩定糧棉油及蔬菜肉蛋類產品價格,這對降低CPI,保障老百姓日常生活,意義也許更大。
溫家寶總理在今年兩會記者招待會上說:“我們要有憂患意識,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同時,又要樹立信心,信心就像太陽一樣,充滿光明和希望。”
人間四月芳菲濃,萬紫千紅人精神。加息表明了中央抵御通脹的堅定決心。我們相信:有決心才會更有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