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 萌
清明祭祖掃墓新方式
□ 阿 萌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后叩頭行禮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南宋詩人高翥在他的《清明日對酒》中道:“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寫出了清明節的哀傷氣氛。
近年來,清明節文明祭祖的形式越來越多,也日益得到人們的贊同和認可。以默哀表達對先人的緬懷之情,既簡單又莊重,不失為清明祭祖的一種簡便易行的形式。
人們在清明節掃墓祭祖時為逝去的先人獻上一束素花,既文明莊重,又典雅節約?;蛘哂弥矘涞姆绞郊耐袑嗜说陌?,稱為“樹祭”。這種植樹祭祖的形式,既寄托了對祖先的哀思,也推動了植樹綠化工程。
還有一種祭祖方式稱為“遙祭”:那些背井離鄉、在外漂泊的人,雖身在百里千里之外,可于清明那天攜妻帶子到郊外或就在家中擺一束鮮花,斟一杯美酒,望家鄉遙而祭之。既可免長途奔波之勞,又可避“公車祭祖”之嫌,也不忘對祖宗的懷念與祭奠。一舉三得,何樂不為?
在互聯網如此發達的今天,我們還可以借助網絡來表達對已故親人的思念。網絡祭祖的祭奠方式極具人性化,人們可以在網上為逝去的親人選擇陵園,建立紀念館、氏族宗祠,還可以查詢家譜、拜祭祖先。在交互性、高仿真的網上紀念館(含靈位、墓園)中,用戶可以選擇或定制不同風格的網墓,自己書寫碑文,按自己的意愿上香、點蠟、燒紙錢、祭酒、點歌、獻花、獻祭品和留言,撰寫紀念文章等。
網絡公墓也符合低碳經濟發展要求,不污染環境,而且費用低廉,符合當今向文明環保的綠色殯葬推進的發展趨勢。并且不受時空限制,有網絡就可以祭拜,特別是對華僑、常年在外工作和出國的人士而言,通過網絡祭拜先人更為經濟方便。
總之,清明應祭祀從儉,樹立厚養薄葬的道德觀念。發揚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不借清明祭掃大操大辦,不搞封建迷信活動。提倡老人在世時家庭做到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人去世后從儉辦喪事的傳統美德。

□ 編輯 潘 陽 □ 美編 龐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