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梅芳
(佛山市南海區獅山鎮官窯醫院,廣東 佛山 528237)
代謝綜合征是多種代謝成分異常聚集的病理狀態,如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和中心性肥胖等。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生活方式的改變,以代謝綜合征為代表的代謝異常疾病已成為當前社會影響人類健康的最主要慢性疾病之一。美國人口普查資料顯示24%的成人患有代謝綜合征,且其發病率呈不斷上升趨勢[1]。代謝異常能夠增加動脈粥樣硬化等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率,目前改變代謝綜合征遺傳基因的防治策略尚不現實,但針對其危險因素采取積極的防治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2]。本文通過對我鎮某社區3 832名員工進行體檢,旨在了解該人群MS的患病率及相關危險因素,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調查現場及對象的確定 本研究采取整群抽樣的方法于2010年5~6月在我鎮采取整群抽樣方法抽取兩個社區,選擇年齡大于18周歲的常住戶籍居民為調查對象。本研究最終選取兩個自然村共4 120人,其中參加體檢人數為3 832人,體檢率為93%。其中永和村2 252人,參加體檢人數為2 116人,體檢率為93.96%;石澎村1 868人,參加體檢人數為1 716人,體檢率為91.86%。男2 243例,女1 877例。患者年齡18~85歲,平均(47.76±6.5)歲。調查前均取得患者同意,填寫知情同意書。
1.2 調查方法 調查工作由經過專門培訓的工作人員進行,按統一自行設計的調查表進行面對面的問卷調查。內容包括一般情況、慢病史、家族史、生活習慣以及對相關疾病的知識和態度等。調查對象在禁食10~12 h后,于次日上午進行體格檢查,檢查項目包括:物理體檢(內、外、五官科,測血壓)、量身高、測體重、胸部透視、生化(谷丙轉氨酶、谷草轉氨酶、血脂二項、血糖)等。
1.3 代謝綜合征診斷標準 按照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會提出中國人MS的診斷標準[3],具備以下4項中的3項或全部者:①超重或肥胖:身體質量指數(BMI)≥25.0(kg/m2);②高血糖:空腹血糖(FPG)≥6.1 mmol/L及(或)2 h血糖(PG)≥7.8 mmol/L,及(或)已確診為糖尿病并治療者;③高血壓:收縮壓/舒張壓(SBP/DBP)≥140/90 mmHg(1 mmHg=0.133 kPa),及(或)已確診為高血壓并治療者;④血脂紊亂:甘油三脂(TG)≥1.7 mmol/L及(或)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男<0.9mmol/L、女<1.0 mmol/L。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3.0對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數據采用雙次錄入的方式,以保證質量。采用卡方檢驗分析代謝綜合征和疾病間的相關性。應用Logistic回歸分析代謝綜合征的影響因素。
2.1 總患病情況 本研究代謝綜合征的總患病人數為409例,總體患病率為11%。冠心病患病人數為174例,脂肪肝人數為435例,糖尿病158例。
2.2 代謝綜合征與相關疾病的相關性分析 表1為MS與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的相關性分析結果,由表可知,代謝綜合征與以上三種疾病之間均具有相關性(P<0.001),代謝綜合征患者較未患MS者患脂肪肝、冠心病、糖尿病的危險性均增加。
2.3 代謝綜合征的影響因素分析結果 表2為代謝綜合征的影響因素分析結果顯示,性別為男性、年齡大、高血壓家族史、BMI高的人群患代謝綜合征的風險更大,而經常體育鍛煉可以降低發病率,為保護因素。

表1 代謝綜合征與相關疾病的相關性分析(例)

表2 代謝綜合征的影響因素分析結果
為加強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政策和健康知識宣傳,創建健康文明村,了解農民群眾健康狀況,做到有病早治,無病早防,從而進一步提高農民群眾健康水平,推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發展,我們對社區居民進行健康體檢,通過常規的體格檢查、實驗室儀器檢查等發現一些潛在的疾病,使體檢者了解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達到早發現、早治療的目的。MS是一種主要由不良生活方式的多種行為危險因素引起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已成為威脅中老年人群健康狀況的主要疾病之一[4]。該病是由環境因素和遺傳因素等相互作用的結果,并且與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中老年常見疾病之間具有密切相關性。因此我們應針對可控制的相關危險因素進行積極的干預措施,即針對不同的人群對象,通過健康教育等方式提高人們自我保健意識,使其改變不健康的生活行為方式,從而最終改善該病的患病狀況[5]。
Logistic多因素回歸分析結果顯示,性別為男性、年齡大、高血壓家族史、BMI高的人群患代謝綜合征的風險更大,而經常體育鍛煉可以降低發病率,為保護因素。因此,筆者認為,應著重于以下幾個方面實施干預:①對全人群采取行為生活方式干預為主的一級預防,如對全人群進行合理膳食避免營養過剩,提倡用低脂、少糖、富含纖維的膳食;堅持適當的體育鍛煉,超重及肥胖者應減輕體重,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②對代謝綜合征患者采取控制代謝危險因素的二級預防并結合個人具體狀況制定干預措施,采用藥物控制高血壓、糾正各種脂質異常、控制機體血糖水平等來控制各項代謝危險因素[6]。總之,代謝綜合征與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具有相關性,且該病的發病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與飲食、生活習慣尤為密切,應針對其影響因素積極的采取干預措施。
[1] 朱麗貞,李慧卿,畢玉蘭.2 704名成人代謝綜合征患病率及其危險因素分析[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9,6(18):117-118.
[2] 鄭劍勇,陳 佩,謝建妙.社區居民代謝綜合征患病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公共衛生,2010,26(12):1574-1575.
[3] 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代謝綜合癥研究協作組.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關于代謝綜合征的建議[J].中華糖尿病雜志,2004,12(3):156-157.
[4] 張 毅,林玉娣,徐 明,等.無錫市社區人群代謝綜合征現況調查及特點分析[J].中國預防醫學雜志,2010,11(1):20-25.
[5] 晏渠如,廖兵榮,楊建平,等.代謝綜合癥危險因素分析[J].實用預防醫學,2009,16(2):325-326.
[6] 鄭流波,潘仰中,蔡運昌,等.貴州省社區人群代謝綜合征患病及危險因素分析[J].現代預防醫學,2008,35(14):2763-2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