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梅麗,張海英,羅 剛,易西南,黃奕弟,吳志虹,張顯芳,趙久紅,趙 丹
(海南醫學院神經科學研究室,海南 海口 571101)
輕度認知障礙(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是介于老化和輕微癡呆或者阿爾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過渡階段的認知障礙。估計有13%~16%的70~89歲老人患MCI,而MCI往往被認為是各種癡呆的前驅癥狀,每年有10%~15%的MCI患者發展成為AD[1]。MCI被認為是AD的一個重要危險因素,有文獻報道海南省60歲以上人群AD的患病率為0.26‰[2],但未見有關海南島MCI患病率的報道。為獲取有關海南島MCI的流行病學資料,本研究采用分層隨機多級整群抽樣方法,在海南全島范圍內對55歲以上的人群進行MCI的流行病學抽樣調查。
1.1 調查對象 于2010年7~8月采用分層隨機多級整群抽樣方法,隨機抽取海南瓊北地區的海口市、澄邁縣、臨高縣、定安縣6個社區、4個鄉村和3個農場;東部地區的瓊海市、萬寧市、文昌縣4個社區、2個鄉村和1個農場;中部地區的瓊中縣、屯昌縣和五指山共3個社區、6個鄉村和2個農場;西部地區的儋州市、昌江縣、白沙縣、東方市共4個社區、4個鄉村和4個農場;南部地區的三亞市、保亭縣、樂東縣和凌水縣共4個社區、5個鄉村和2個農場作為調查地域。選取被抽樣的各地域常住人口(居住期≥10年),年齡≥55歲為調查對象。共計調查7 665人,其中男性3 509人,平均(64.20±10.80)歲;女性4 156人,平均(66.35±9.10)歲。
1.2 調查方法 采用現場問卷調查與入戶調查相結合的方法。對抽樣的社區、鄉村和農場,符合調查入選條件者逐戶逐人按戶籍名單登記比對,列出調查名單,集中通知被調查者到現場采用量表、自設問卷進行訪談。對年老體弱者以及未能到集中現場接受調查的對象,采取入戶調查,最大限度降低漏檢率。
1.3 調查工具 自設問卷即一般情況調查表,包括人口與社會學資料,健康史主要涉及慢性病、癡呆家族史和癥狀、血壓、神經系統檢查。國內李格修訂的簡易精神狀態調查量表(Mini-mental statue examination,MMSE),測試內容共有30項,總分為30分,每項內容回答或操作正確記1分,回答錯誤或不知道不得分。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由Lawton和Brody制定,用于評估老年人的功能狀況,也可用于MCI的早期篩選。本研究使用我國修訂的版本,測試內容共有20項,可根據病人及知情人的回答來判斷。回答自己可以做記1分,有些困難記2分,需要幫助記3分,根本沒法做記4分,不知道記9分,總分20~80分。臨床癡呆評定量表(Clinic dementia rating scale,CDR)由華盛頓大學Berg等編制,采用與病人及家屬交談的方式進行評分,共評定7個方面的缺陷:記憶力、定向力、判斷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社會活動能力、家庭生活、業余愛好和個人自理能力。最后根據評分標準確定癡呆程度:CDR=0為無癡呆,CDR=0.5為可疑癡呆,CDR=1為輕度癡呆,CDR=2為中度癡呆,CDR=3為重度癡呆。
1.4 診斷標準 MCI診斷參照Petersen的診斷標準[3]:①主觀感覺有近事記憶力減退;②MMSE評分18~27分(根據受教育年限而不同,文盲、小學、中學及以上分別為18~21分、21~24分、25~27分);③ADL得分<22分;④CDR=0.5;⑤認知功能損害病程>3個月;⑥除外癡呆或任何可以導致認知功能損害的軀體和精神疾患。
1.5 質量控制 60名調查人員經專門培訓,由地方衛生防疫專干與調查員一起參與調查,以防漏查。調查資料全部收集后,項目組成員隨即抽取10%的調查表進行復核測試。對MCI患者由神經醫學教授復訪核實。采用Epidata軟件進行數據雙錄入,并對數據進行雙人核對。
1.6 統計學處理 數據分析用SPSS 11.5軟件,頻數分布、陽性率間比較采用χ2檢驗,分析組間趨勢用卡方線性趨勢檢驗。
2.1 海南島MCI總患病率 在55歲及以上的7 665人中,查出MCI患者326例,患病率為4.25%。其中男性136例,患病率為3.88%;女性190例,患病率4.57%,兩者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55~60歲之間人群為2 161人,MCI患者35人,患病率為1.62%;60歲及其以上為5 504人,MCI患者281人,患病率為5.11%。MCI患者平均年齡為(78.49±10.21)歲。
2.2 海南島不同性別各年齡組的MCI患病率分布
表1顯示,各年齡組隨著年齡的增加,MCI患病率越高(P<0.001);相同年齡組男女之間比較,55~64歲、65~74歲年齡組女性患病率較高(P<0.05,P<0.01),75~84歲年齡組男性患病率較高(P<0.05),而≥85歲的年齡組男女之間患病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3 海南島不同文化程度人群的MCI患病率分布 表2顯示,文化程度越低,MCI的患病率越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

表1 海南島不同性別、不同年齡組的MCI患病率的分布(例)

表2 海南島不同文化程度人群的MCI患病率分布(例)
輕度認知障礙(MCI)作為AD的前驅癥狀,近年來成為了研究的熱點。MCI的患病率因調查的量表不一、診斷標準不同、樣本量的差異等原因,各地報道不一。國外報道60歲以上人群MCI患病率為5.3%~25.2%[4-5]。經meta分析我國的報道,60歲以上的老人MCI患病率為12.7%,東部地區的患病率為9.6%,西部地區為14.7%[6]。本調查海南島的55歲及以上人群的MCI患病率為4.25%,60歲以上人群的MCI患病率5.11%,較國內的報道平均水平低。考慮到MCI可能在55~60歲年齡段發生,本研究也調查了這部分人群,結果55~60歲人群MCI患病率為1.62%,提示應注意防控老年前期的認知障礙。
隨著年齡的增加,海南島MCI患病率越高,與有關報道一致[4-5]。隨著年齡的增加,大腦機能減退,腦老化,出現MCI病變,患者多發展成為AD;部分MCI由于血管因素所致,這部分患者將發展成血管性癡呆。在相同年齡組男女之間比較發現,55~64歲、65~74歲年齡組女性患病率較高,可能與此時期女性處于圍絕經期,情緒易抑郁焦慮,而抑郁情緒是MCI獨立的危險因素[7];在75~84歲年齡組,男性患病率較女性高,與Petersen的研究結果一致[8],提示此階段可能有更多女性已經從MCI進展為癡呆或從正常的認知狀態突然進展為癡呆;在大于等于85歲的年齡組,男、女性之間的患病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提示血管源性因素或者其他的神經退行性病變的對高齡的男、女性認知功能的影響是一樣的。
本研究結果表明文化程度越低,MCI的患病率越高,MCI的患病率與文化程度呈負線性關系,與Dlugaj等[9]的報道一致。目前,已知神經原纖維纏結引起的神經原纖維退化在MCI、AD病等腦退行性病變中起重要作用,而神經原纖維纏結正是tau蛋白過度磷酸化后以聚集的雙螺絲狀態存在。有研究者用腦脊液總tau蛋白標記MCI患者腦內的神經原纖維纏結,發現高文化程度較低文化程度的MCI患者腦內磷酸化tau蛋白少,推測高文化程度有可能通過抑制tau信號通路來保護腦[10]。
綜上所述,海南島老年人群的MCI患病率較國內平均水平低,其低患病率的影響因素值得進一步研究。高齡與文化程度低是MCI的危險因素,與國內外的有關報道一致。應注意防治MCI,對減少AD發生有積極的意義。
[1] Gauthier S,Reisberg B,Zaudig M,et al.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J].Lancet,2006,367(9518):1262-1270.
[2] 陳維雄,吳傳東,黃進弟,等.海南省Alzheimer氏病和腦血管性癡呆流行病學調查[J].中國熱帶醫學,2004,4(6):1056,1076.
[3] Ronald C,Peterson RC.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Current Research and Clinical Impalication[J].Semin Neurol,2007,27(1):22-31.
[4] H?nninen T,Hallikainen M,Tuomainen S,et al.Prevalence of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a population-based study in elderly subjects[J].Acta Neurol Scand,2002,106(3):148-154.
[5] Luck T,Riedel-Heller SG,Kaduszkiewicz H,et al.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in general practice:age-specific prevalence and correlate results from the German study on ageing,cognition and dementia in primary care patients(AgeCoDe)[J].Dement Geriatr Cogn Disord,2007,24(4):307-316.
[6] Nie H,Xu Y,Liu B,et al.The prevalence of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about elderly population in China:a meta-analysis[J].Int J Geriatr Psychiatry,2011,26(6):558-563.
[7] Goveas JS,Espeland MA,Woods NF,et al.Depressive symptoms and incidence of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and probable dementia in elderly women:the Women's Health Initiative Memory Study[J].JAm Geriatr Soc,2011,59(1):57-66.
[8] Petersen RC,Roberts RO,Knopman DS,et al.Prevalence of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is higher in men.The Mayo Clinic Study of Aging[J].Neurology,2010,75(10):889-897.
[9] Dlugaj M,Weimar C,Wege N,et al.Prevalence of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and its subtypes in the Heinz Nixdorf Recall study cohort[J].Dement Geriatr Cogn Disord,2010,30(4):362-373.
[10] Rolstad S,Nordlund A,Eckerstr?m C,et al.High education may offer protection against tauopathy in patients with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J].JAlzheimers Dis,2010,21(1):22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