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蕾
子癇是妊娠高血壓疾病最嚴重的階段,是導致圍產兒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收集我院近年來子癇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對子癇患者圍產兒結局與產前保健的關系進行探討,以尋找降低重度妊娠高血壓疾病圍產兒病死率、改善圍產兒預后的有效措施。
1.1 研究對象 選擇2001 ~2010 年醫院收治的88例子癇患者為子癇組。子癇按樂杰的診斷標準進行診斷。子癇組患者的平均年齡(25.6 ±2.1)歲,平均孕周(37.04 ±2.4)周。另外,在同一醫院內選擇同期正常妊娠產婦100 例作對照組。對照組平均年齡(24.08 ±1.9)歲,平均孕周(38.1 ±2.2)周。兩組間的年齡、孕周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 >0.05)。
1.2 研究方法 收集孕產婦圍產期保健卡及住院病歷,對產前檢查、圍產兒結局情況進行回顧性分析。
1.3 統計學分析方法 數據輸入計算機,應用SPSS 10.0 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t 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
2.1 子癇的發生率 2001 ~2010 年共收治子癇患者88 例,其中產前子癇48 例,占54.55%;產時子癇28 例,占31.82%;產后子癇12 例,占13.64%。子癇發生率占同期住院分娩孕婦的0.65%。
2.2 兩組圍產兒結局比較 從表1 可見,兩組的胎兒宮內窘迫(IUGR)發生率、新生兒窒息發生率和圍產兒病死率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0.05).

表1 兩組圍產兒結局比較(n,%)
2.3 兩組孕產婦產前檢查情況比較 從表2 可見,子癇組產前檢查次數低于正常組(P <0.01);子癇組有47.7%未作產前檢查,高于正常組的12.0%(P<0.01)。
表2 兩組孕產婦產前檢查情況比較(n,±s)

表2 兩組孕產婦產前檢查情況比較(n,±s)
組別 n 產前檢查次數 無產前檢查(%)子癇組 88 5.1 ±1.3 42(47.7)正常組 100 7.9 ±1.5 12(12.0)統計方法 t=90.55 χ2 =14.59 P 值<0.01 <0.01
多數文獻報道,子癇發生率為0.28% ~1.18%。本研究子癇發生率為0. 65%,與文獻報道基本一致[1]。妊娠高血壓疾病的基本病變為全身小動脈痙攣,而子癇患者子宮、胎盤的血管痙攣,胎盤血流量減少,胎兒宮內缺氧,從而導致IUGR 發生率、新生兒窒息發生率和圍產兒病死率增高。筆者調查發現,子癇組的IUGR 發生率、新生兒窒息發生率和圍產兒病死率均高于妊娠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0.05)。
妊娠高血壓疾病的病因尚未明了,至今缺乏有效的預防方法。但加強圍產期保健,定期產前檢查可以早期發現、診斷、治療子癇,從而提高圍產兒的生存質量,改善子癇圍產兒的預后。本調查發現,子癇組產前檢查次數低于正常組;子癇組有47.7%未作產前檢查。另外,有3 例產前檢查時忽視了妊娠高血壓疾病的診斷。因此對孕婦在圍產期應做到:①重視孕期宣教,指導孕婦自我監護,減輕孕婦對分娩的恐懼感,在危險信號出現時能及時就診。②加強產前檢查的強度和力度,切實提高醫務人員的診療水平和責任心,做到密切觀察和仔細診斷。③重視妊娠高血壓的癥狀、體征,尤其注意自覺癥狀,將其看作子癇發生前的危險信號;產前檢查要密切注意血壓、脈壓差的變化以及尿常規和水腫情況。④孕中期要注意測定血清鈣及各種微量元素,適當限制脂類及食鹽攝入量,提倡高蛋白低熱量飲食,注意糾正貧血,適當補鈣。
[1]樂杰. 婦產科學[M]. 第5 版.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123.
[2]劉國莉,王山米,張曉紅.42 例子癇臨床分析[J].中國婦產科臨床,2002,3(3):143-144.
[3]邢蘭英,李昭榮,劉海莉.子癇33 例臨床分析[J].西安醫科大學學報,1994,15:100-101.
[4]黃彥.先兆子癇92 例妊娠結局分析[J].海南醫學,2004,15(7):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