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 權
山西大同煤礦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二醫院,山西 大同 037001
近年來,國內文獻關于新一代抗抑郁劑SSRIs類藥物用于輔助治療慢性精神分裂癥,可顯著改善患者陰性癥狀的報道[1-2]。本研究意在觀察利培酮聯合舍曲林治療慢性精神分裂癥的療效及安全性。
1.1 對象 為我院2009年4月至2011年3月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版(CCMA-3)診斷標準,病程≥5年,陽性與陰性癥狀量表(PANSS)評分≥75分;陰性癥狀分≥35分;無嚴重軀體疾病。共96例,隨機分為利培酮聯合舍曲林組 (研究組)和單用利培酮組 (對照組)。研究組48例,男30例,女18例,年齡29歲-68歲,平均 (36.2±6.5)歲,平均病程(12.8±7.6)年;對照組96例,男32例,女16例,年齡28歲-69歲,平均 (35.8±6.7)歲,平均病程 (13.4±8.3)年。兩組以上各項比較差異均無顯著性 (p>0.05)。
1.2 方法 對以往無用藥史者直接入組進行研究。有用藥史者經至少一周的清洗期后進行研究。兩組酮利培起始劑量均為0.5~1㎎/d,2周內達3~6㎎/d,兩組酮利培平均劑量比較差異無顯著性 (p>0.05),研究組加用舍曲林,早飯后頓服,起始劑量25㎎/d,2周內達50㎎/d,療程8周,在治療中可酌情使用苯二氮卓類藥和抗膽堿能藥。但不加用其他抗精神病藥物。
1.3 療效評定 采用PANSS和TESS評定療效和藥物不良反應,于治療前和治療后第4、8周末各評定一次,同時檢查血常規、尿常規、血生化、心電圖。以PANSS總解分率≥75%為臨床治愈,50% -74%為顯著進步,25% -49%為進步,<25%為無效,即PANSS總減分率≥25%為有效,≥50%為顯效。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0.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
2.1 兩組療效比較
研究組治愈8例,顯著好轉28例,好轉6例,無效6例,有效率87.5%,顯效率75.0%。對照組痊愈6例,顯著好轉21例,好轉10例,無效16例,有效率66.7%,顯效率56.3%。兩組有效率和顯效率比較差異有顯著性 (p<0.05)。
2.2 兩組PANSS評分比較 (見表1)
由表1可以看出,兩組評分均隨治療時間延長逐步下降,兩組治療前差異無顯著性 (p>0.05),治療4周末研究組PANSS總分及陽性、陰性癥狀因子分均低于對照組,兩組差異比較無顯著性 (p>0.05);治療8周末研究組PANSS總分及陰性癥狀因子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 (p<0.05);治療8周末兩組陽性癥狀因子分比較差異無顯著性 (p>0.05)。

表1 兩組PANSS評分比較
2.3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 兩組不良反應均有口干、便秘、頭暈、激越、失眠、心動過速等。經對癥治療后上述癥狀減輕,不影響治療。兩組TESS評分比較差異無顯著性 (p>0.05)。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常規、尿常規、血糖、肝、腎功能、電解質及心電圖無異常變化。
前額葉多巴胺功能下降 (主要是D1受體功能缺陷)是精神分裂癥陰性癥狀和認知缺陷的基礎[3]。所以,精神分裂癥藥物治療需要激活D1受體和阻斷D2受體兩者,而不僅僅只用D2受體阻斷劑[4]。而舍曲林是唯一使腦內多巴胺受體激活 (D1和D2族)的SSRIs。傳統抗精神病藥物阻斷中腦邊緣系統D2受體,兩者聯用達到激活前額葉D1受體和阻斷邊緣系統D2受體,從而改善精神分裂癥陰性癥狀。
本研究結果表明,研究組治療8周起PANSS總分及陰性癥狀因子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說明利培酮合并舍曲林治療以陰性癥狀為主的慢性精神分裂癥較單用利培酮有較好的療效,而不良反應增加不明顯。由于本研究的周期較短,對于兩藥合用的遠期療效和安全性,以及對患者長期生活質量的情況和藥物的耐受性需要進一步的追蹤觀察。
[1]曾德志,樊學文,陳克全,等.帕羅西汀治療精神分裂癥的輔助作用[J].臨床精神雜志,2007,17:44.
[2]王定省,高哲石,沈阿珍,等.氟西汀合并抗精神病藥治療精神分裂癥陰性癥狀的研究[J].上海精神醫學,2000,4:208-210
[3]金國章著.腦內多巴胺的生物醫學[M].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8:4-5,69-71.
[4]徐俊冕,陳華,孫建英等,舍曲林聯合舒比利治療精神分裂癥的臨床觀察.上海精神醫學,2006,1(1):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