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李燕凌 院長 湖南農業大學人文學院
近年來湖南省把握機遇、跨越發展,成功擠進萬億元GDP省份,縣域經濟也得到極快發展,2009年全省縣域完成地區生產總值占全省GDP的65%以上,縣域財政總收入占全省的31%以上。“十二五”期間,湖南深入掌握縣域經濟發展規律,并用以分析湖南省縣域經濟發展實踐,是制定我省“十二五”縣域經濟發展規劃、提出縣域經濟發展戰略與措施的必修功課。
縣域經濟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區域經濟。我國從中央到地方形成五級政府的基本行政體制,縣級行政具有極強的經濟調控權力和能力。縣域經濟基本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備的區域經濟體系,這與國外的區域經濟具有明顯的不同。
縣域經濟是貫穿著城市經濟或都市化現代工業經濟與農村經濟博弈的經濟。中國城市體系是市管縣體制,縣域經濟以縣級行政區劃為地理空間,它既是城市經濟的廣義部分,從狹義上講,它又被城市經濟邊緣化,是都市化現代工業經濟之外的農村區域經濟。中國城鄉二元結構的固化效應,決定了縣域經濟發展必然受到國際化大都市城市群經濟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小城鎮建設兩個方面的牽引或擠壓。
縣域經濟是市場作用與行政作用兩種力量交匯作用的結果。縣域經濟既以縣級政權為調控主體,又以市場為導向、以優化配置資源為手段,市場和政府兩種機制都十分重要。但是,政府在調控縣域經濟的過程中,一方面要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另一方面要創新調控經濟的方法與手段。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市場化程度快速提升相比,縣級行政調控縣域經濟的作用既是客觀存在的,又是相對有限的。
縣域經濟是開放經濟,縣域經濟的快速發展是在區域經濟核心增長極輻射與縣域本身的競爭比較優勢雙重作用下形成的。這兩個作用都很重要,一方面,借助區域經濟核心增長極的輻射可逆作用,縣域經濟擴大了包括區域經濟核心增長極在內的更大的經濟發展腹地,從而在更大范圍內形成并發揮自身的競爭比較優勢;另一方面,競爭比較優勢越強,縣域經濟對核心增長極的輻射可逆作用也越強。
就湖南“十一五”縣域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而言,深刻認識上述發展規律,有利于統一認識,正確估量全省縣域經濟發展態勢,指導縣域經濟健康發展。以2009年湖南省縣域經濟強縣市前20強的地理分布來看,湖南已經基本形成或極有可能正在形成四大縣域經濟強縣市匯集區。第一個匯集區是以環長株潭城市群經濟圈中長株潭為核心增長極輻射,與其自身經濟腹地競爭比較優勢雙重作用下形成的長株潭縣域經濟強縣市匯集區,其中有20強中的長沙縣、瀏陽市、望城縣、寧鄉縣、醴陵市、湘潭縣、攸縣等7個強縣市。第二個匯集區是以珠江三角洲經濟圈廣(州)深(圳)核心增長極輻射,與大湘南地區競爭比較優勢雙重作用下形成的以衡陽、郴州為中心的資源型縣域經濟強縣市匯集區,其中有20強中的耒陽市、資興市、常寧市、衡東縣、衡南縣、永興縣、桂陽縣等7個強縣市。第三個匯集區是以武漢經濟圈核心增長極輻射,與環洞庭湖經濟區域競爭比較優勢雙重作用下形成的縣域經濟強縣市匯集區,其中岳陽、益陽兩市下轄的汨羅市、華容縣、沅江市、岳陽縣等4個縣市進行20強縣市。第四個匯集區是以成都、重慶為中心的大西南經濟圈核心增長極輻射,與湘中湘西地區競爭比較優勢雙重作用下,正在逐漸形成的一個縣域經濟強縣市匯集區。在這個匯集區中目前只有婁底、邵陽的冷水江市、邵東縣進行20強縣市,有懷化、張家界的中方縣、芷江縣、慈利縣等3個縣進入發展先進縣市。這個匯集區由于成都、重慶“大西南經濟圈”核心增長極輻射半徑較大,湘中湘西地區競爭比較優勢尚不十分突出,因此,縣域經濟強縣市匯集區還在進一步形成之中。
湖南“十二五”期間要重點實施“十大措施”:
一是要把發展縣域經濟同發展地方特色經濟結合起來,打好特色化發展牌。可以說,特色經濟是縣域經濟競爭比較優勢的核心。
二是要把發展縣域經濟同發展農業產業化結合起來。要大力扶持大米、牲豬、油茶、柑桔、煙葉、馬鈴薯等主導產業發展,積極推進農業龍頭企業扶持工程和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發展。
三是要把發展縣域經濟同發展小城鎮建設結合起來。要通過加強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快速帶動縣域小城鎮建設,形成縣域內新的經濟增長點。
四是要把發展縣域經濟同發展引導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結合起來。縣域經濟發展對農村勞動力必將產生兩種引導作用,一方面把富余勞動力向縣域外推動,產生工資性增收效應;另一方面把資本吸引進入縣域范圍,對縣域內的富余勞動力發揮吸納作用,產生資本性收入效應。這兩種效應都將促進縣域經濟進一步發展。
五是要把發展縣域經濟同促進農民增收結合起來。落實科技發展觀,要求在縣域經濟發展中必須始終堅持以農民增收為根本目標。
六是要把發展縣域經濟同促進農村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結合起來。長期以來,縣域范圍內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相對落后,發展縣域經濟的同時,要加強和加快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建設,才能有利于縣域經濟健康發展。
七是要把發展縣域經濟同促進城鄉統籌結合起來。縣域經濟發展貫穿著都市化現代工業經濟與農村經濟的博弈,只有走城鄉統籌發展道路,才能有效地化解城鄉經濟沖突,逐漸縮小城鄉經濟矛盾。
八是要把發展縣域經濟同優化區域經濟結構結合起來。縣域經濟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區域經濟,不能單純地就經濟論經濟,更不能完全照搬大都市城市圈的經濟發展模式。縣域經濟在一定區域內具有獨特性,但它仍然處于一定區域經濟范圍之內,與區域內外其他經濟區域擁有千絲萬縷的聯系。要通過縣域經濟的發展,加快形成高效低碳、產業優化、特色鮮明、競爭力強的新的產業結構體系。
九是要把發展縣域經濟同促進科技興農、科技興縣結合起來。要牢牢抓住國家在湖南實施農業信息化試點的鍥機,創新農業科技推廣模式,加快建設農村科技管理與社會化服務體系。
十是要把發展縣域經濟同促進地方經濟國際化結合起來。縣域經濟是開放經濟,從根本上講它是市場經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要通過不斷提升縣域經濟的核心競爭力,力爭在“十二五”期間,讓更多的湖南縣域經濟強縣市走出湖南、領跑中部、問鼎全國、跨入國際競爭大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