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通國
玲瓏有致太湖石
文/張通國
太湖石又名湖石,屬石灰巖類,因產于江蘇太湖地區而得名,是我國最早開發的賞石之一。形狀多樣,玲瓏剔透,千竅百孔,具有“皺”、“透”、“瘦”、“漏”四大特點,它是由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造,是大自然的精靈,是大自然的奇觀,是大自然賦予人類的寶貴財富。
太湖石作為賞石,最早有文字記載的是我國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寫的《太湖石記》,此文說明,早在唐代,文人、士大夫階層對太湖石已開始進行搜集、收藏和鑒賞。白居易對文中的山石加以評述:“石有族、聚太湖之甲,羅浮天竺之徒次焉”。足以證明,當時太湖石已列為中國的名石之一。
宋徽宗趙佶是一位愛石成癖的帝王,在汴京(今開封)皇城北隅建良岳時,在太湖地區大規模地搜掠奇花異石,其中有許多太湖石是稀世之珍,這就是中國古代史著名的“花石綱”,也可以說,這是在中國興起的第一個采石、玩石的高潮。北宋大書畫家之一的米芾,提出以“皺、瘦、透、漏”為太湖石的評鑒標準,也就是說石的表面要高低參差,要多皺褶,外形輪廓宜跌宕突兀,石體宜秀瘦苗條,宜透漏交錯,窩洞相套。這四字標準,再加上蘇東坡的“丑石觀”,則奠定了我國傳統賞石的理論基礎。計成是明末蘇州吳江縣人,乃中國明末造園家。他著作的《園治》一書,其中有掇山選石之美,他的選石標準是“玲瓏古拙”,計成最為推崇的賞石是太湖石,他以為太湖石上嵌空洞、形狀險怪、紋理婉轉,他還搜集“花石綱”之遺石。明清兩代,已達到了所謂“無園不疊石或無石不成園”的程度,以致覓求奇峰怪石之風一直相延不衰。皇帝的御苑或達官貴人的私家花園,無不以太湖石來裝飾點綴。如北京頤和園,上海豫園,南京瞻園,蘇州留園、獅子林、拙政園,無錫寄暢園,揚州個園、何園,都能見到太湖石的倩影。

招鶴峰
中國自古就有賞石的傳統,以后歷代不絕。唐代現實主義詩人白居易在其《太湖石記》中第一次對賞石分出了品級,可見唐代賞石文化的發達;至宋代,賞石、玩石已蔚然成風,連米芾、蘇軾、歐陽修、王安石等文人墨客也樂在品評、欣賞石的驚、奇、怪,并輔以文采修飾,使賞石的趣味得以提升,皆為助談之雅興也。
此外,古人留下的奇石文獻《云林石譜》、《素園石譜》等著作,也是藏石愛好者的最愛,將石頭玩好、玩精,調出內涵與修養,休養生息間就會褪去一層濁氣。

仙人峰

靈芝峰

玲玉峰
太湖石是四五億年前寒武紀和奧陶紀的石灰巖,經過千百萬年的浪激波滌和水沖、日曬、雨淋及各種物理、化學的作用,石灰巖的節理經溶蝕、風化等作用而形成的。太湖石有水石和旱石之分。水石是指從太湖水中取得的,石性堅實、圓滑而潤澤。旱石是指從山崖上挖鑿取得的,其質地不如水石,據明代文震亨所著的《長物志》載:“石在水中者為貴,歲月為波濤沖擊皆成空,石面玲瓏。在山上者名旱石,枯而不潤……”但水石畢竟數量有限,早在明代《園治》作者計成已發出了“自古至今,采之已久,今尚鮮矣”的感慨,現早已被挖盡,只有在太湖西山石東村金鐸山尚保留著原生態的太湖石。現今蘇浙地區所開采的太湖石全部是旱湖石。太湖石按產地可分為南太湖石、北太湖石,按石色分,有灰、白、青黑、黑、紅、黃等,按規格分,有大、中、小之別,大的高可達10余米,小的僅有幾十厘米,按其形狀,有具家、意象和抽象之別,有的如人物、如獸、如禽鳥,可謂是異彩紛呈,石或靈秀飄逸,或瘦峭聳峙,或拙樸古雅,令人賞心悅目、意趣盎然。
太湖石,自古以來是疊置假山,建造園林,美化生活,點綴環境的最佳選擇,其資源豐富、分布甚廣。古代建造園林,講究理水、造山、秀水給人以靈氣,而山石則給人一種骨氣和勇氣,尤其是經受了幾千年歲月風浪揉搓的太湖石,它優美、端莊、玲瓏、剔透、剛柔相濟,靜動相宜。站在一尊尊太湖石的面前,就仿佛聽到太湖風浪拍擊的濤聲,這可是幾千萬年大自然鑄就而成的雕塑極品啊!
太湖石應用廣泛,大的可以在園景中獨置或組置,小的可以堆疊假山,可群置或散置,可砌筑水池駁岸、石磯、樹池、花池、桌凳、蹬步、汀步等。此外,造型好的中小石類還可以配上幾座,放置廳堂幾案觀賞。至今散布于各地的太湖石名石,大都為明清以前的物品,有的還是宋代“花石綱”的遺物。現今所采的太湖石,形好高大的越來越少。
千百年來,賞石、藏石僅是封建帝王、將相、士大夫、文人等享用。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文化的發展和提高,廣大勞動人民開始追求更高層次的精神生活,賞石、藏石已成為群眾性的日常文化活動。“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這是可喜的社會變化。如今,許多新建園林中、家庭別墅里都采用太湖石來美化環境,一些著名的居民小區都能見到太湖石的蹤跡。人們熱愛自然,向往自然,回歸自然,已成為一種生活的新時尚。廣泛采用太湖石等各種景觀點綴環境、營造以人為本、接近自然的生活和休閑環境,已成為城市園林綠化的一個閃光點。太湖石對我國的賞石文化產生深遠的影響。它的藝術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內涵,有著深刻的歷史價值和社會價值。我們要不斷提高鑒賞水平及布置藝術,更好地開發和利用賞石資源,使太湖石永遠保持“千古名石”的榮譽。太湖石的應用和發展史與中國的園林史息息相關。從中國的南方到北方,從中國的古代園林至現代園林中,幾乎均有太湖石的蹤跡。“山無石不奇,水無石不清,園無石不秀,廳無石不雅,家無石不安,人無石不壽。”使太湖石的文化深邃于園林文化的涵養之中,形成了東方的賞石與園林緊密結合的特色。目前許多著名的園林中還保存著歷史珍貴的太湖石,并世代相傳。
編輯:沈海晨 haichenwow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