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西達吉 蔣光輝 王天才
(西藏職業技術學院 西藏 拉薩 850030)
西藏旅游業發展與人才培養芻議
扎西達吉 蔣光輝 王天才
(西藏職業技術學院 西藏 拉薩 850030)
西藏職業技術學院作為西藏自治區唯一一所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如何培養適應西藏旅游經濟發展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是辦學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本文對西藏旅游業人才需求進行分析,并以西藏職業技術學院為例,對進一步推動旅游管理專業教學改革,完善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優化旅游管理專業結構,提高辦學效率,培養適應西藏旅游業發展需要的合格人才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西藏;旅游業;人才培養;教學改革
(一)西藏旅游業發展現狀及趨勢
由于西藏特殊的地理環境和卓越的旅游資源優勢,培育以旅游業為首的支柱產業、吸引社會投資、增加農牧民收入,成為西藏經濟發展的關鍵要素,旅游業已成為全區新的重要經濟增長點。
2009年,西藏以旅游業為龍頭的第三產業快速發展,完成增加值241億元,增長11.7%。全年接待國內外游客突破500萬人次,達到556萬,旅游收入達到52.4億元,分別增長1.47倍和1.32倍,實現了歷史新高。農村旅游快速發展,全區有4.2萬農牧民參與旅游接待服務,實現旅游收入2.6億元,一萬多戶農牧民家庭受益。旅游業的快速增長有力地促進了相關行業的發展,為保增長做出了積極貢獻。
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談會明確了旅游業在西藏發展中的戰略地位,并強調必須高度重視和切實加快發展旅游業。胡錦濤同志在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上強調,要大力推進經濟建設、做大做強做精特色旅游業。在中央的指導和大力支持下,西藏要把第三產業打造為主導產業。2000年5月,西藏自治區明確將旅游業列入自治區六大特色經濟支柱產業之一。《“十五”計劃綱要》確定了“力爭把西藏建成國際精品旅游勝地”的目標。我們有理由相信,西藏旅游業將迎來廣闊的發展空間,培養旅游專業人才的職業教育也將迎來更好的發展機遇。
(二)西藏旅游業從業人員分析
從業人員需求分析 隨著西藏旅游業快速發展,旅游人才需求量巨增。據調研統計分析,2002年,西藏旅游業直接從業人員總數0.43萬;而2008年該數字為2.84萬,間接從業人員14.2萬。其中,星級飯店、旅行社、旅游景區為旅游行業人員分布最集中的地方。旅游人才主要來源于基層或其他系統,具備專業知識背景的院校畢業生十分緊缺。按照西藏旅游業的總體發展目標,到2015年旅游業就業人數將達到30萬人,目前,西藏旅游業人才缺口較大(如表1所示),亟需加強培養。
旅游人才供給存在的問題 從西藏旅游業進一步發展的需要來看,旅游人力資源存在以下問題:(1)層次不合理。現有旅游從業人員中很少是近年從院校畢業的學生,整個旅游業從業人員年齡結構偏輕、實踐經驗不足的問題比較突出;從業人員總體學歷偏低,專業技術人員少,專業技術職稱低,中高級人才嚴重不足。對西藏主要旅游部門抽樣調查顯示,大專以上學歷從業人員平均不足5%,初中(或中專)及以下學歷占到70%以上。這個層次遠遠不能滿足西藏旅游業蓬勃發展的需要。(2)專業結構不理想。從專業構成看,多數從業人員非旅游科班出身,而是“半路出家”,沒有受到系統規范的專業教育或培訓。抽樣調查顯示,西藏旅游飯店和旅行社的總經理級管理人員沒有一個是旅游科班出身的,大多數管理人員崗位與所學專業不一致,他們的經營管理知識和技能主要來自長期實踐的積累,沒有經過學校的系統培養。這就使旅游業管理不可避免地帶有從經驗出發的痕跡,制約了行業總體管理水平的提高。

表1 西藏旅游業人才需求表
現以西藏職業技術學校為例,分析西藏旅游業人才培養的對策。西藏職業技術學院是2008年第三批全國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旅游系旅游管理專業是西藏職業技術學院的重點建設專業,主要培養面向西藏酒店行業和旅行社行業的人才,努力在培育西藏旅游人才方面發揮示范作用。
(一)增強實踐能力培養
實訓條件及內涵建設 構建校內校外“雙基地”,突破淺層次,向深層次校企合作推進。創新企業進校模式,建設一所由旅游系經營管理的酒店,按照市場經濟規律運作,使之成為學生職場實踐的基地。校內建設12間實訓室,配置教學用相機、攝像機和高原野外生存設備。建成的教學資源中心是集學科成果、資源共享、現代教育技術推廣于一體的中心。展開與圣地國際旅行社、娘熱民俗渡假村、珠穆朗瑪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喜來登集團拉薩福朋酒店、拉薩飯店等單位的全面合作,搭建與西藏旅游行業全方位、多領域、深層次結合的校外實訓平臺。在行業和企業專家協助下,完成旅游管理專業5門實訓課程的指導書建設和實訓室內涵建設。通過3年建設,徹底改變本專業校內實訓硬件不足、校外實習基地使用欠佳、教學方式落后、教學資源匱乏等狀況,成為全區旅游職業教育的示范基地。
切實抓好學生實習 實習對于旅游類學生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有很多學生實習后就直接走上了工作崗位,沒有實習經歷的學生在實際操作方面有很大的欠缺,畢業后難以很快適應工作,也難以找到工作。旅游類企業的實習一般都較長,至少有半年時間,這段時間往往是學生學習東西最多的時期。因此,在聯系實習單位時一定要講究質量,不然學生很容易學到一些不好的習慣。
注重職業資格證書的培訓與考試 導游資格證或酒店“服務員證”是從事旅游方面工作必備的資格證書,是最低的準入門檻。考證需要在大一階段讓有意向的學生作好準備,相關課程也應納入教學計劃中。
(二)創建并運行“雙軌雙景”課程體系
深入把握西藏旅游產業發展規律,深化校企合作,施行企業進校實訓模式,以校內外實訓基地為平臺,建立職場情景和企業實景的“雙景”教學環境,依據行業發展態勢,創建課堂和實訓并行耦合的開放式“雙軌”教學模式,課程體系以基礎感知、技能開拓、知行耦合三級構架為特征,以培養職業理論基礎和職業操作技能為主要內容,最后形成職業綜合能力。要形成以職業能力為本位的專業課程體系,將職業資格標準融入課程教學,請具有豐富企業經驗的專家直接參與到人才培養過程中。多注意細節,盡量做到知識有體系,更要與實際操作能力聯系緊密,注意動手能力、語言能力、交流能力、反應能力的培養。在教學過程中突出實踐性教學環節,以情境模擬的仿真模式教學和企業實景鍛煉的形式,課程內容融入相關的國家級、省級職業技術比賽內容,讓學生在平時的學習實踐中掌握扎實的專業技能和動手能力。形成以實驗實習教學、專業實訓、職業技能鑒定、課程設計、畢業頂崗實習為核心,以社會實踐、專業社團活動為補充的實踐性教學體系。
依據課程體系,結合旅游管理專業國家重點示范專業建設項目,積極建設體現職業性、技術性和示范性的精品課程。在保持基本課程體系完整的基礎上,淘汰不適應社會發展的課程,引人社會急需的相關專業課程,同時,編撰具備西藏特色的專業教學教材、職業培訓教材。
“雙軌雙景”課程體系具有靈活性和可擴展性。旅行社類和酒店類崗位是西藏旅游行業的主要崗位類型,課程內容將以此兩類崗位群的能力需求為標準,力爭通過三年課程建設,徹底改革原有課程體系的僵化構架,使其具有前瞻性,以引領西藏旅游職業教育走特色發展之路。
(三)社會服務與輻射能力建設
通過增強專業服務與輻射能力,改善就業狀況。通過校企合作,多途徑、多渠道地建立各類職業技能資格培訓認證站點,有計劃地開展繼續教育、考證培訓、職業技能鑒定、企業培訓、農牧民培訓和其他培訓,拓展職業技能培訓和考證服務規模。
我們計劃通過3年建設,使獲取職業資格證書(客房服務技能、前廳服務技能、餐飲服務技能、導游資格)學生人數達到總人數的80%,并逐年遞增;將區內旅游師資培訓列入規劃,年均培訓人數達到20人次;展開行業技能培訓和從業人員在崗培訓,年均培訓人數達到300人次,力爭成為西藏地區旅游師資、酒店員工及導游的培訓中心。同時,定期定點地培訓農牧民的旅游從業技能,增強農牧民旅游創收能力,年均培訓人數達到200人次。通過社會服務,不僅提升教師自身的專業水平,又為學生就業打好基礎。
(四)加強思想道德教育
西藏旅游業從業人員是西藏對外宣傳的重要窗口,必須加強旅游業從業人員的可靠度和忠誠度。從事旅游行業的畢業生不可避免地要面對廣大游客,其中不乏許多外賓,他們的言行舉止對外起到重要的宣傳作用,因此,應注重在校學生政治理論素養的提高。這是我們今后進行學校教育工作的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
總之,西藏職業技術學院旅游管理專業的建設要根據西藏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特點,結合西藏旅游業人才需求和根據自身特色不斷改革和探索,找準旅游管理專業定位,深化專業內涵建設,摸索并建立起一個特色鮮明、切合該院實際的人才培養工作體系,使西藏高職旅游專業人才培養工作上更高的臺階,更加適應西藏旅游業的發展。
[1]張慶黎.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N].西藏日報,2010-02-25:(1).
[2]洛桑江村.發揮個性優勢推動西藏特色旅游業跨越式發展[J].西藏研究,2004,(2).
[3]西藏旅游從業人員達到17萬快速發展產業[EB/OL].(2008-09-11).http://www.tibetcn.com/news/2008/0911264.html.
[4]西藏改革開放30年是歷史性巨變發布時間[EB/OL]. [2008-12-10].http://www.chinatibetnews.com/zhuanti/2005-04/12/ content_36875.htm,
G718
A
1672-5727(2011)12-0151-03
扎西達吉(1966—),男,藏族,山東濰坊人,西藏職業技術學院旅游系主任,主要從事教育教學研究。
蔣光輝(1984—),男,侗族,貴州黔東南人,西藏職業技術學院旅游系教師,研究方向為旅游規劃。
王天才(1976—),男,白族,云南大理人,碩士,西藏職業技術學院旅游系旅游管理專業教研組長,講師,研究方向為酒店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