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翌如
本文責編:陳道生

電視節目主持人可稱為公眾人物,職業的特殊性決定了他們的活動范圍廣,接觸社會多,所以其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會帶來較大的社會影響。為了維護新聞媒介的聲譽,節目主持人時刻都要提升自己的素質,塑造自己的形象,電視節目主持人只有具備良好的素質才能得到社會的認可,得到觀眾的認可。
電視節目主持人首先應該具備的就是思想素質。思想素質是主持人素質中的根本,它不僅是一個社會人的思想根基,而且主持人作為電視機構的代表,作為一個節目的標志,其觀點、言論不僅關系到電視機構的聲譽,甚至會影響到整個社會。
在節目中,我們常常聽到一個詞,那就是“我”,如“我認為”“我以為”“我想”等等。但是這里的“我”和自然生活中的“我”是不能等同起來的。作為播音員、主持人的“我”是工作中的“我”,他代表的不僅僅是自己,還代表著媒體,體現著黨和政府的意愿,是具有社會屬性的“我”。因此,主持人首先必須要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較高的政治思想水準。有家單位利用節假日組織10多名女工去慰問一位參加過抗美援朝的老英雄。令人遺憾的是,這條頗有意義的新聞,經過某電視臺的報道后,卻讓人反感。當畫面里的女工們出現在老英雄面前時,電視解說是:“一下子來了那么多的美女,老英雄興奮得嘴都合不攏。”當女工們臨別要與老英雄合影留念時,主持人又說:“老英雄被這么多的美女圍著就像坐在花叢中,心都醉了,這情景讓在場的記者心癢眼饞得不得了。”女工們本來是很熱情地去看望老英雄的,可經主持人這一番解說,竟然成了帶有色情成分的“慰問品”。而作為被慰問的老英雄,似乎頓時喪失了革命晚節,沉湎于美色之中了,由此可見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責任意識對于主持人是多么的重要。《焦點訪談》等電視新聞節目主持人每天都能收到全國各地觀眾的來信,就是因為該節目更多地關注了老百姓的生活,觀眾也將該節目的主持人視為“最后求助的法官”。這也從側面說明,一個節目及其主持人能否深受觀眾的歡迎,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主持人能否以其較高的社會責任感和政治思想水準為觀眾服務。
某電視臺直播節目報道了一幕救人的情景:很多消防官兵不畏余震危險,不顧自身生命安危,用盡渾身解數終于把一名被埋在殘垣斷壁下和命運之神搏斗了50多個小時的婦女從廢墟中救了出來。面對這樣的畫面,演播室里的主持人說:“當我們看到這幕救人的大戲時……”“大戲”這兩個字立刻激起了人們的熱議。有網友認為這是一種隔岸觀火式的冰冷的語言,主持人把自己當作了這場大戲的旁觀者。主持節目并非日常生活中的嘮家常,主持人是公眾人物,其言行就要與一般的個體有差異。對提出的問題和如何應對嘉賓的回答,在主持節目前都應該精心策劃,雖然有時會允許主持人有一定的現場發揮,但基本的立場和觀點是不可以隨意改變,因為電視新聞節目是為了觀眾而做的,而不是為了主持人的個人喜好而做的。因此,主持人一定要熱愛電視事業,絕不能信口開河,如此才能夠感染觀眾,才能抓住稍縱即逝的情緒狀態,才能做好這項工作。
一名有魅力的電視新聞節目主持人,除了要有較高的思想素質之外,還應該具備扎實的專業素質。在節目主持人應該具備的眾多專業素質中,語言基本功和現場的應變能力是最為重要的專業素質。其中語言基本功包括嗓音圓潤、氣息運用自如,語氣表達準確、流暢等。主持人還要做到語言的親切、自然、口語化。主持人要以“情”為先導,與受眾面對面,坦率、質樸、直接、平等地溝通與交流。現場的應變能力包括現場溝通能力、即興應變能力和對整個節目場面的駕馭及節奏把握等。主持人在節目駕馭方面要有一定的彈性和個性。面對不同的場景或稿件時要隨機應變,照顧內容、場景的連貫性、延續性。比如,主持晚會時,突然斷電、邀請的重要演員未到、嘉賓講話出現小的失誤等等,主持人都要及時想出應對方法。
主持人的專業素質還表現在對采、編、播的綜合運用能力上。對于一個真正意義上能將采、編、播融為一體的主持人來說,采訪是他的看家本領。首先,在采訪前,主持人必須提前分析好選題,擬定準確的采訪要點。在采訪時要善于調整節目的氣氛、節奏,盡快拉近與被采訪者的距離,善于控制被采訪者的情緒、情感變化,從而控制好采訪的時間,把握住采訪的進程。對于專業素質孜孜不倦的追求是主持人的魅力之源、生存之本。
研究表明,在傳播信息的時候,語言(只是字和詞)的作用僅占7%,聲音(語言、語調及其它聲響)占38%,而占55%的信息是無聲的。從人們獲取信息的角度來看,來自聽覺的信息占11%,80%以上的信息則是通過視覺獲得的。這就告訴我們,在電視傳播的過程中,如果忽視了受眾的視覺需求,忽視了在言語播報中非言語信息傳播的作用,就等于丟棄了應傳遞的大部分信息內容。所以主持人在主持節目時一定要注意眼神、面部表情以及肢體語言的表達。主持人無論坐著主持還是站著主持,都不可矯揉造作、故做姿態。平時要注意自身形體的訓練,腰板要挺直,目光要有神,給人以精神百倍、意氣風發之感。如果是站立主持,那么站立的姿勢都要經過臺下精心的策劃,是邊走邊說,還是站立不動。如果是坐著主持,坐姿也要用心設計,特別是在有采訪嘉賓的談話類節目中,坐立主持時要注重一些禮儀細節,如和嘉賓交流時注意身體要微微前傾以示對嘉賓的尊重。
主持人在主持節目時,一些手勢動作也會傳遞語言以外的許多其他信息。但主持人尤其是嚴肅的新聞評論類節目主持人在主持節目時要盡量避免過多的手勢,這樣會給人視覺造成干擾,感覺不太穩重,和節目類型、節目內容不相符合。如果主持人想給受眾留下深刻印象,就要選擇、策劃、設計一些與節目類型、風格、內容相統一,同時又具有典型個性色彩與風格的特定動作,或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視聽效果。
在思想素質和專業素質以外,豐富的知識應該是電視主持人追求的目標。一個文化知識素養豐富的主持人,在向高層次領導和專家學者采訪的時候,就能產生一種吸引對方的魅力,使他們愿意把真話講出來。一名優秀的電視新聞節目主持人必須具備一定的知識結構和知識能力,這樣才能面對觀眾侃侃而談,才能在采訪提問時使對方愿意與其傾訴交流,才能抓住重點提出有深度、有針對性的問題,才能作出全方位的分析、提出深刻有見地的見解,才能在鏡頭前神態自若地主持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