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強

兩岸三通,有幸能讓我以旅游從業者的身份到臺灣進行旅游業務考察,從石島赤山到臺灣,我感觸很多……
去年三月,應臺灣旅游界朋友之邀,我們赴臺觀光考察。之所以對臺灣感興趣,除了血液中的基因外,還因為位于山東半島最東端的威海石島赤山風景名勝區也屬于濱海山地景觀——山海相連,森林茂盛,風光秀美,有著溫帶海洋性氣候,宜居宜游,有著“海島仙山”、“神之故鄉”及“森林氧吧”等諸多美譽。孫中山先生在其《建國方略》中將石島與上海、廣州并列為中國三大港口。不同之處是,石島赤山因歷史的遺憾,沒有開發到位,但依然給我們現在的經濟建設和旅游發展留下了寶貴的資源和空間,而臺灣則由于特殊的歷史和獨特的亞熱帶風光早已聞名全球。但旅游總有相通之處,臺灣旅游的經營管理、宣傳推介、文化營銷等方面的經驗對石島赤山的旅游發展必定有借鑒作用;對于兩地旅游宣傳和客源互送,則更是意義非同尋常。
精挑細選,最終確定了臺灣旅行的幾個久慕之地:阿里山、日月潭和臺北。
阿里山的春天,風情萬種,她的魅力絕不僅僅取決于那首婉轉動人的民歌《阿里山姑娘》,更因這里具備一種寧靜、自然、原生態的古典美。阿里山跨越了熱帶、亞熱帶、溫帶、寒帶四種氣候,彰顯出了層次分明的植被結構。尤其櫻花盛開,阿里山一片花海,配以參天的古樹,幽靜的小路,潮濕的苔蘚,從樹木枝椏間漏下的長長的陽光,更顯得婆娑迷人。想到威海赤山松柏之間的九重櫻也將在四月肆意盛開,想著全國海選出來的赤山櫻花仙子們如彩蝶般徜徉在如煙如霞的櫻花海里,我愉快地笑出聲來:“阿里山的姑娘和赤山的姑娘一樣美如花呀”。
阿里山森林鐵路極有特色,它是世界僅存的三條高山鐵路之一,由山下一層一層盤旋繞上山頂,長達72公里。沿途有82條隧道,最長的達1300公尺。早年所遺留下來的蒸汽火車與報廢車廂,已在沼平車站旁裝潢成風味獨特的車廂旅館與火車展示區,讓游客住宿與觀賞。這一點給了我啟示,赤山景區情人谷里以前廢棄的俄羅斯式兵營完全可以改造利用。鐵路沿途滿是檳榔樹,樹下賣檳榔的妹子衣著時尚,坐在小小的閣子里招呼游客,有時她們還會跑到車里向游客兜售檳榔,她們是阿里山不凋零的鮮花。
在阿里山逗留了兩天后,我們向日月潭出發了。日月潭距阿里山不遠,但卻有另一種韻致。日月潭山水風光的靜美,總讓我感覺與晨曦里的石島灣和赤山有些相像。由此,我不禁猜想起在我們威海石島浪涌金灘和漫山飛雪的時候,日月潭還是這樣的婉約淑嫻嗎?行程匆忙,不及多想,我們把目光投向潭畔的一座大型戶外博物館身上。同行的臺灣友人介紹說,日月潭周圍生活著包括阿美、泰雅、排灣、卑南、魯凱、賽夏、雅美、邵族等多個少數民族,統稱高山族,這座博物館就是展出9個少數民族的村落屋舍和民族文化的。全館占地62公頃,氣勢磅礴,民俗文化豐富,取名九族文化村。我們用了很長時間參觀,里面的圖騰、服飾、雕刻以及生產生活器具從眼前歷歷流過,那么真切,那么富有生活氣息,看著看著,自己仿佛也深入了高山族人民當中,親歷了一番他們的生活。同行的一位朋友道:“九族文化村與我們的赤山民俗文化館有異曲同工之妙,今后可以考慮舉辦赤山與日月潭的民俗文化交流活動,增進兩岸人民之間的相互了解!”此議一出,大家非常認同。
我們本次考察的最后一站是臺北。臺北四周為陽明山合抱,中間是喧嘩的都市,高架大橋從城市上空蜿蜒而過。去臺北不能不去西門町。西門町是臺北最有活力的地方,這里聚集著大量的影院,服裝店,商店,漫畫卡通屋,據說這里的時尚小物品與日本澀谷完全同步。每到周末,這里更是年輕人的天堂,而年長的臺北人則在這里找一家咖啡館坐下,一邊品嘗,一邊眺望長街,重溫年少時在西門町生活的舊夢。
臺灣較好地保存了傳統文化,他們使用繁體字,愛讀書。在臺北,遍地都是書店,這反映出了這座城市的品格與人文精神。臺灣國學研究很深入,胡適、林語堂、梁實秋、李敖、席慕容和三毛等,都在這里留下了燦爛的作品。就在我們購書的時候,還有幾位老人在購買余光中的詩集,大概臺灣的很多老人都像余光中一樣有著自己的鄉愁吧。無語凝望的瞬間,我不禁生出感慨:希望繼2007年7月中國國民黨副主席江丙坤先生到赤山景區觀光游覽之后,能有更多的臺灣同胞到山東,到威海,到榮成,到赤山,一起欣賞祖國的大好河山,暢敘華夏子孫的深情厚誼,去解半個多世紀的悠悠鄉愁,讓威儀四方的赤山大明神見證民族的團結和振興!
返程的飛機上,腦海里清晰地映著朋友的群像、感動于心的兄弟情義和同宗同族的文化感染……望著,想著,我忽然興奮起來:如果讓威海石島赤山與臺灣的某個景區結成友好聯盟,在魯臺經貿洽談會以外,還能在赤山民俗文化館或臺灣的某個景區籌辦兩岸民族文化交流展,為骨血相連、文化同脈的兩岸人民增添一種交流和抒情方式,該有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