焉珊珊

萬美之中秋為最。當漫天旋轉的枯黃劃出季節更替的軌跡時,正是一年中最灑脫的旅游好時機。威海石島的赤山風景名勝區坐落在山東最東端的石島海濱,秋高氣爽的時刻,這里海景宜人,山景爛漫,散發著無盡的收獲與希望,放眼望去,金秋時節的美麗赤山處處讓人動容;側耳傾聽,赤山上的萬種生靈正演奏著一曲曲動人的美妙山歌。
赤山,因國際交流而顯赫于中日韓三國。在這座黃海之濱的仙山之上,森林覆蓋率高達95%,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天然氧吧。經過了夏日燥熱的人們,此時此刻何不來這里盡情呼吸一番高濃度的負氧離子呢?赤山的秋天是一首原生態的民謠,無需雕琢,自然純美,天然明凈,觸及人們的心靈深處。明朗的陽光映射在略顯蒼勁的枝頭,沒有了夏日的花紅柳綠,此刻的赤山更顯莊重風情,飛旋的樹葉作詞,金色的夕陽譜曲,這一首百轉千回的原生態民謠在赤山的每一個角落激蕩,久久不息。孩子們最喜歡原汁原味的東西,此刻的你不妨大手拉小手,牽著孩子奔跑在樹林中,教他認識花草樹木的名字,把孩子帶入另一個探尋的世界,讓孩子不再沉迷于游戲,不再封閉于室內,擁抱自然擁抱健康,邂逅生命的純真和童年的快樂。
十月的水陸大齋法會讓秋天的赤山盡顯磅礴與大氣,似乎總有一種震撼人心的佛樂在山間回響。佛教圣地法華院,中國首創菩薩界,萬事護佑大明神,這林林總總的佛文化在秋日更顯輝煌與壯美。看吧,極樂菩薩界的噴泉云霧繚繞,彩虹映射;聽吧,法華院里佛樂經號蕩氣回腸。在極樂菩薩界廣場,水與火的交融,靈與魂的洗禮,漫天彌漫菩薩恩澤,九龍水柱直沖云霄。大氣磅礴的佛樂,聲聲觸及內心深處;美輪美奐的噴泉,陣陣讓人目不暇接,整個廣場頓時成了水霧、焰火、瀑布、彩虹交融的夢幻天堂。這世間少有的吉祥圣境不知吸引了多少天南海北的游人駐足,在觀音菩薩像下,人們雙手合十,心中默念心愿與期盼,萬千福報集于一身,非佛之寶地難得一見。每一位來到赤山的有緣人,都能在這里有所悟,有所感,洗滌內心,增長智慧與財力。世界上最大的鍛銅神像赤山明神,高坐山巔,威武無比,保佑海上漁民魚蝦滿倉、商人財源廣進,仕途平步青云,游人無不在此祈禱家人安康,事業順達,赤山明神與極樂菩薩界遙相呼應,讓這首大氣磅礴的佛樂更有底蘊,更加深邃。
不僅有深遠高亢的原生態和大氣磅礴的佛家樂,精致的赤山也有體現民俗風情的民族小調。一聲聲,一曲曲,百轉千回,耐人尋味,仿佛在講述一個個動人的故事。這些小調的演唱者并非藝術家,而是榮成民俗館里大大小小的民間物件,獲得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館稱號的榮成民俗館共有三個展廳,六個展區,以三千多件實物珍品集膠東地區山海文化之大成,是青少年了解山東民俗文化的窗口,是認知自然、開闊視野、寓教于樂的第二課堂。一枚枚小巧可人的貝幣歌唱著古老沿海人民最早的金錢智慧,大大的鯨魚頭蓋骨為榮成自古以來發達的漁業高唱贊歌,冬暖夏涼的海草房唱出了多少人對老家的思念,惟妙惟肖的蠟像演繹著榮成經久不衰的繁華。流連在榮成民俗館,心中的旋律此起彼伏,有古老的,有民間的,有精致的,也有通俗的。那件奢華的裘皮大衣是不是現在看起來也很時髦?女子開臉出嫁的場景是不是似曾相識?雞鴨鵝狗充斥的小院里是不是有一種現代人追溯的幸福?一幕幕景象像一曲曲民歌,潮水般向我們涌來。
嗬來嚎,嘿——嚎——氣沖霄漢的漁家號子劃破云天之際,正是石島港的開漁之時。初秋的石島港海天一色,碧波相連,豐收的景象一望無際。站在赤山明神腳下,憑欄遙望整個石島灣,閉眼享受海風的撫慰,腦海中不自覺地就出現了漁民們喊號子、撒漁網、魚滿倉的豪邁場景。游完了赤山景區,再到附近的水產市場逛上一圈,只需幾十塊錢,品種多、價格低的新鮮海鮮就到手了,張牙舞爪的螃蟹正是最肥美的時候,飽滿欲滴的蟹黃和多汁鮮甜的蟹肉蘸上醬汁,那美妙的感受怎能用言語來描述?肉大殼薄的扇貝,香氣四溢的大蝦,以及各類新鮮的海魚,一桌豐盛的海鮮宴讓你的秋日赤山游畫上圓滿的句號。
秋天本是蕭瑟的季節,但威海赤山帶來的歌聲會讓你的秋日多了幾分別樣的回憶,真有點我言秋日勝春朝的意思。原生態高亢,佛樂飄揚,民俗小調婉轉,在陣陣漁家號子里,我們一起賞美景,嘗海鮮,美好的人生也不過如此。秋日,暢游赤山的最佳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