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元元
謹慎性原則可以體現在確認、計量、報告等許多方面。它要求會計確認標準穩妥合理,對會計報告提供盡可能全面化、體系化、規范化的信息的要求也是必然的。尤其在實際工作中注重“度”的適度性,以免得不償失,揚長避短,發揮謹慎性最大的作用,為企業的收益,以期達到事半功倍的收效。隨著國際形勢和我國新經濟形勢的變化,企業面臨的不確定性和風險也日益增多,為了降低隨意性和不必要的損失,重視會計核算中的謹慎性原則也是大勢所趨,成為作為一名出色的核算人員基本的素質要求之一。
采用折舊加速法,無論是在保證會計信息質量還是在企業經濟的健康發展社會的方面,都有明顯的優越性。然而,我國企業會計部門采用折舊方法的現狀是,大部分企業更愿意選擇采用直線法而非加速折舊法,同時,采用折舊方法隨意性大,沒有規范性可言,大部分企業一般不是以特點的資產壽命規律、市場變動、價格變化、技術更新等趨勢為依據在加速折舊法和直線法中進行選擇,而是以眼前利益和會計指標利益為標準,缺少長遠性戰略性的眼光,這種狀況的存在,必然是與會計核算中的嚴謹性原則背道而駛的,嚴重導致會計、經濟兩方面的生存發展。企業作為營利性經濟組織,不同時期會有不同的價值目標,不同企業有不同的價值追求不同的利益導向,但是,無論是哪方面,都應該以會計核算的嚴謹性為工作原則,以求企業的長遠發展。
謹慎性原則的適度是會計核算中的重要問題,把握度的適用,同時適度強調謹慎性原則與其他會計信息保持平衡和一定的度,是企業盈余、會計處理穩健的必然要求,同時也是保持內部協調一致不可或缺的重要條件。而在實際工作中,謹慎性原則和其他原則相沖突,阻礙了謹慎性原則的適用,并必然會削弱企業的正常利潤,又與配比原則相沖突高估資產或收益、低估負債或者費用。謹慎性原則還會與會計其他原則相沖突造成會計體系的紊亂,不利于會計體系的規范管理。在謹慎性原則下,要注意與其他原則的“分工合作”,以達到會計核算工作的效率性、科學性。謹慎性原則是必要的,但要注意適度應用的重要性。
我國會計人員的素質低下,制約著謹慎性原則的應用,因為會計人員的素質良莠不齊,會計基礎工作環節薄弱,人員素質不高,魚目混雜。長期以來,我國的會計工作的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僅限于“簿記”,會計人員素質不高是與謹慎性原則的要求極其不相對稱的。很多會計工作人員在缺少充分的資料時,僅靠經驗來勝任工作,缺少專業性、系統性和規范性,會計工作更加注重專業能力。單純的“簿記員”是無法勝任此嚴謹性的工作的。因此,加強會計人員的定期培訓,提高專業素養和能力,為謹慎性原則創造基礎條件是必要且亟待解決的問題。
隨著我國技術的飛速發展,企業加速折舊是經濟發展的必然,加速折舊使資產加快更新,以適應經濟的日新月異的發展,促進資產的更新周期。總的來說,我國許多企業較好的采用折舊法,折舊水平還是令人樂觀,加速折舊能不斷適應生產發展的內在需要,適應技術的更新要求促進資金流通周期,可以將固定資產的購置成本,迅速的轉化為費用,計入當期損益,降低因技術進步、新設備的價格變動等各種不利因素而造成的無形損耗給企業帶來被動局面的經濟損失。這是會計核算中嚴謹性工作作風的體現,是促進企業發展的潤滑劑。當前實踐中我國很多企業采用加速折舊法,從而對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企業的會計信息質量和企業的健康發展帶來有力的影響,積極合理科學的推行加速折舊法,進一步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計提壞賬準備體現會計信息質量要求的謹慎性。是一種謹慎的體現。壞賬準備是企業的應收款項計提的,是備抵賬戶。企業對壞賬損失的核算,采用備抵法。壞賬準備的計提法有“余額百分比法”、“賬齡分析法”、“個別認定法”等,具體采用何種方法根據企業具體情況自行認定,一經確定,即不可隨意改動。從性質上看,“壞賬準備”科目是“應收賬款”科目的備抵科目,兩科目相結合,能夠全面的反映應收賬款的凈額,壞賬準備的提取,是基于會計工作謹慎性原則的體現,是對未來可能性的壞賬損失所進行的計量和確認。計提壞賬準備是對可能發生的損失提前的估計,有利于企業會計核算,在實際應用中,科學合理的推廣成為必然。
存貨先進先出是會計核算中謹慎性原則的又一表現方式,是根據先入庫先發出的原則,對于發出的存貨以先入庫存貨的單價計算發出存貨成本的方法。在市場經濟環境下,存貨先進先出能夠使企業不能隨意挑選存貨計價以調整當期利潤,當然,根據謹慎原則的要求,存貨先進先出適用于市場價格普遍處于下降趨勢的商品,同時注意期末材料按照最接近的單位成本計算,更加真實的反映目前市場價格。存貨先進先出的缺點是工作量比較大,對于存貨進出量頻繁的企業更是如此。所以正確運用謹慎性原則是一項既有理論價值又有實際意義的重要國際慣例,在實際運用中,企業應根據具體情況正確科學運用謹慎性原則。
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我國與國際接軌的不斷加強,會計所處的客觀環境不確定性越來越高。會計作為經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全球通用的商務語言,會計信息能否全面、正確、系統、科學的反映企業實際情況,不僅是對企業經濟管理以及投資者正確決策起著重要的作用,而且對我國經濟的發展,國家的宏觀調控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只有深入了解企業會計核算中謹慎性欠缺的現狀,采取必要措施加強謹慎性原則的應用,并把握適當的度,提高會計核算部門專業素養,加強加速折舊、計提壞賬準備、存貨先進先出謹慎性的運用,對當前企業和國家經濟的發展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在分析當今企業會計核算謹慎性的現狀并進一步分析謹慎性在實際工作中的體現,希望對企業經濟的發展有所幫助。
[1]榮樹新,楊楚義.民營中小型企業會計核算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總會計師,2008,(4).
[2]陳偉.財務監督和內部審計的分析與比較[J].特區經濟,2004,(11).
[3]武漢大學測繪學院量平差學院,誤差理論與測平差基礎[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3.
[4]籍宇,張楓.對小型企業會計核算方法的改進分析[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半月),2008(4).
[5]于樺.完善中小企業會計核算和會計監督體系[J].現代經濟(現代物業下半月刊),2009(10).
[6]吳梅.在企業會計核算中謹慎性原則的運用[J].中國商界(下半月),2009(5).
[7]朱勤豐.中小企業會計核算問題及其對策[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6).
[8]劉成芳.試論新會計準則的主要變革及實施影響[J].中國總會計師,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