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燕霞
稅收籌劃,是指在納稅行為發生之前,在不違反法律、法規的前提下,通過對納稅主體的經營活動或投資行為等涉稅事項做出事先安排,以達到少繳稅或遞延納稅目標的一系列謀劃活動。在我國,其功能和作用不斷被人們所認識、接受和重視。
稅收籌劃具有合法性、籌劃性、目的性、風險性和專業性的特點。
1.合法性。稅收籌劃的合法性是指,稅收籌劃只能在稅收法律許可的范圍內進行。合法是稅收籌劃的前提,當存在多種可選擇的納稅方案時,納稅人可以利用對稅法的熟識、對實踐技術的掌握,做出最優化的選擇,從而降低稅負。
2.籌劃性。企業在納稅行為發生之前,可以對經濟事項進行規劃、設計、安排,達到減輕稅收負擔的目的。在企業經濟活動中,納稅義務通常具有滯后性,這在客觀上為企業提供了對納稅事先做出籌劃的可能性。
3.目的性和風險性。企業進行稅收籌劃的直接目的就是降低稅負,減輕稅收負擔。但在實際操作中,往往不能夠達到預期的效果,這與稅收籌劃面臨的風險具有直接的關系。
4.專業性。稅收籌劃要由企業的財務、會計專業人員來進行操作,并且隨著社會化大生產、全球經濟一體化、國際貿易業務日益頻繁、經濟規模越來越大、各國稅制越來越復雜情況的加劇,僅靠納稅人自身進行稅收籌劃就顯得力不從心了。
1.正確認識稅收籌劃主體。企業的稅收籌劃涉及籌資、投資、經營等各個方面,對籌劃人員的專業知識具有較高的要求,需要稅收籌劃人員對稅法、會計、財務等知識具有較深的研究,同時還要求他們了解企業經營的相關活動以及納稅籌劃的經驗和技巧。因此,可以看出企業稅收籌劃的主體應該是專門的稅收籌劃人員,既可以由企業培養,也可以是聘請外部的專業人員。
2.正確認識稅收籌劃的最終目標。稅收籌劃作為企業經營管理的一個重要環節,必須服從和服務于企業財務管理的最終目標——企業價值最大化或股東財富最大化,因此,企業稅收籌劃的最終目標應該是企業利益最大化。企業價值最大化是從企業的整體和長遠來看的,而不僅是某個稅種或眼前的一筆業務。
3.正確認識稅收籌劃的風險。稅收籌劃的風險是客觀存在的,企業在進行稅收籌劃的過程中應該對此有充分的認識,要盡可能的規避風險,在無法消除風險的情況下,要采取有效地措施加強風險的管理。因此,納稅人進行納稅籌劃時在主觀上必須做到以法律為準繩,嚴格按國家的各項法律、法規和政策辦事。
稅收籌劃是利用稅法客觀存在的政策空間來進行的,因此,企業要以稅法客觀存在的政策空間為切入點,進行相應的稅收籌劃活動。
1.選擇稅收籌劃空間大的稅種。從理論上講,稅收籌劃可以利用一切稅種來進行操作,但是在實際中,往往會選擇對決策具有重大影響的稅種作為重點。選擇稅負彈性大的稅種作為稅收籌劃的重點,稅負彈性越大,稅收籌劃的潛力也就越大。一般來說,稅源大的稅種,稅負伸縮的彈性也就越大,因此,稅收籌劃要以具有較大伸縮彈性的主要稅種為切入點。
2.稅收優惠政策。稅收優惠是國家稅制設計中的一個重要要素,是貫徹國家或地區稅收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為了實現稅收的調節功能,一般在設計稅種時,都設有稅收優惠的條款,企業可以充分利用稅收優惠條款,最大限度的減輕稅收負擔。
3.以納稅人的構成為切入點。我國稅法規定,凡不屬于某稅種的納稅人,就不需要繳納該項稅收。因此,企業在進行納稅活動之前,應首先考慮自己是否可以滿足條件避開成為某種稅種的納稅人,從而從根本上解決減輕稅收負擔的問題。當然,在進行稅種規避時,要做全面綜合考慮,進行利弊分析,以防止在規避完一種稅種的同時,成為其他稅種的納稅人。
4.設點布置,分段籌劃。企業的財務管理活動包括籌資、投資、資金運營和收益分配的管理,每個過程都涉及到相關的納稅條件,因此,企業可以從各個環節出發,分別進行納稅籌劃。在籌資時,企業可以選擇利息和費用在稅前扣除的負債融資方式,降低權益融資比例;在投資階段,可以選擇在低稅率地區進行投資等。總之企業應充分細化分解管理過程,爭取在每一個階段都有所收獲,降低企業的稅收負擔。
稅收籌劃的方法有很多,而且在實踐中,也是多種方法結合起來使用。為了便于理解,本文只對實際中涉及較多的幾種方法進行簡要的分析。
1.稅收政策優惠法。稅收優惠政策方法,是指納稅人憑借國家稅法規定的優惠政策進行稅收籌劃的方法。稅收優惠政策,是國家為了扶持某些特定的產業、行業、地區、企業和產品的發展,或者對某些實際困難的納稅人給予照顧,而在稅法中做出的某些特殊的規定。
從稅收的總體角度來講,利用稅收優惠方法具體包括直接利用籌劃、地點流動籌劃以及創造條件籌劃。從稅制的構成要素角度來看,利用稅收優惠進行稅收籌劃可以利用免稅、減稅、稅率差異以及分劈技術來進行具體的操作。
2.納稅期遞延法。《國際稅收辭匯》對延期納稅做出了較為精彩的闡述:“延期納稅的好處有:有利于資金周轉,節省利息支出,以及由于通貨膨脹的影響,延期以后繳納的稅款幣值下降,從而降低了實際納稅額。”因此可以看出延期納稅法可以增加一定時期內的企業的現金流量,增加企業可支配資金,可以使企業獲得更多的稅后所得,相對節稅。
3.利用稅法漏洞籌劃法。利用稅法漏洞籌劃法,就是利用稅法文字上的忽略或稅收實務中征管方的漏洞進行籌劃的方法,該籌劃方法屬于避稅籌劃之列。
因時間的變化常常使相對完善的稅法產生較多的漏洞,地點的差異又不可避免的衍生漏洞,人員素質的差異同樣會使稅法產生漏洞,同時技術手段落后又會限制稅制的完善以及稅收效率的提高。這些漏洞正是納稅人增收減支,降低稅負可以利用的地方。
在利用稅收漏洞進行避稅籌劃時應注意:一是需要精通財務與稅務的專業化人才,只有專業化的人才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參照稅法而利用其漏洞進行籌劃;二是要有嚴格的財會紀律和保密措施,混亂的財務狀況是無法作為籌劃的實際參考的;三是要進行風險——效益的分析,要在獲取較大收益的前提下,盡量降低風險。
結束語:隨著我國稅收制度和國際準則的逐漸接軌,更多的跨國公司和會計師事務所涌入我國,企業對稅收籌劃的要求將會越來越高,將會促進我國稅收籌劃的研究和從業人員水平的提高。稅收籌劃的風險是不可避免的,企業在進行稅收籌劃時應時刻警惕籌劃風險,做到事先防范、心中有數。另外,企業要建立完善的會計制度、納稅申報制度、保持賬證真實完整,這些是企業進行稅收籌劃的基本前提。總之,企業要深刻領會稅收立法精神,建立系統的稅收籌劃體系,以便為稅收籌劃的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